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月1日特朗普關税大招震撼來襲:韓日歐「保護費」交了多少?前幾年賺的錢真白乾了?

2025-08-01 09:47

  匯通財經APP訊——特朗普關税風暴:韓日歐為何「躺槍」?白宮重拳出擊:8月1日關税大幕拉開!

  7月3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對全球多國實施新關税税率,8月1日起生效!針對韓國、日本、歐盟的關税和投資承諾尤為引人注目:

  韓國:15%關税(低於4月威脅的25%),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購買1000億美元美國能源。

  日本:15%關税(低於4月威脅的24%),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開放汽車、稻米等市場。

  歐盟:15%關税(低於4月威脅的30%),承諾採購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追加6000億美元投資。

  其他國家:加拿大35%、巴西50%、墨西哥30%……貿易戰火藥味濃!

  背景:特朗普以「貿易逆差」為由,劍指韓日歐等傳統盟友。據美國商務部,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高達1.2萬億美元,韓日歐對美順差佔大頭!

  為何韓日歐成「重點目標」?

  韓國:2024年對美出口汽車、半導體等347億美元,佔其GDP的44%!

  日本:2024年對美出口1457億美元,汽車、電子產品是主力,貿易順差約694億美元。

  歐盟:2023年對美貿易順差超1500億歐元,德國汽車、法國奢侈品貢獻巨大。

  小Tips:特朗普這波關税不僅是「經濟戰」,還是「政治秀」,盟友也得交「保護費」!

  韓日歐的投資承諾:天價「保護費」還是戰略佈局?

  韓日歐掏了多少錢?

  特朗普的關税威脅逼得韓日歐不得不「出血」:

  韓國:承諾3500億美元投資(半導體、能源、造船)+1000億美元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

  日本:承諾5500億美元投資(汽車、能源、基礎設施),包括支持阿拉斯加LNG項目。

  歐盟:承諾6000億美元投資(能源、製造業)+7500億美元採購美國能源,外加增加國防投入至GDP的5%。

  數據點:2024年,韓日歐對美出口總額約4650億美元,其中韓日佔60%(2800億美元)。這些投資承諾幾乎相當於他們近年對美順差的總和!

  投資承諾的「含金量」有多高?

  這些天價承諾看似嚇人,但真會讓韓日歐「血本無歸」嗎?我們來拆解:

  韓國:3500億美元投資多為半導體、電動車工廠擴建(如三星在得州投資170億美元),並非「白送」,而是長期戰略佈局。1000億美元LNG採購則分散了韓國能源進口來源,降低對中東依賴。

  日本:5500億美元投資包括豐田、本田在美建廠,部分資金早已規劃(如2023年投資170億美元)。阿拉斯加LNG項目則有助於日本能源安全。

  歐盟:6000億美元投資多為德國車企(如大眾、寶馬)在美擴產,7500億美元能源採購則鎖定長期供應,穩定供應鏈。

  專家説:J.P. Morgan分析師Michael Feroli表示,這些投資承諾「更多是已有計劃的重新包裝,而非全新支出」,實際執行可能打折扣。

  前幾年賺的錢真「全吐回去」了?真相揭祕! 韓日歐過去賺了多少?

  過去十年,韓日歐對美出口賺得盆滿缽滿:

  韓國:2011-2024年,汽車、半導體出口累計順差約2000億美元,2024年汽車單項創收170億美元。

  日本:2023-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每年約500-700億美元,汽車、電子佔大頭。

  歐盟:2023年對美貨物貿易順差超1500億歐元,汽車、奢侈品、機械是主力。

  數據點:韓日歐對美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市場,2024年美國進口其商品總值達4650億美元!

  投資承諾=「白打工」?沒那麼簡單!

  特朗普的關税+投資承諾讓韓日歐壓力山大,但「全吐回去」的説法有點誇張:

  韓國:15%關税壓縮出口利潤,3500億美元投資看似「天價」,但多為長期規劃(如三星2021-2024年在美投資已超400億美元)。韓國還通過在美建廠(2024年生產70萬輛車)降低關税影響,利潤並未「全還」。

  日本:15%關税低於最初威脅的24%,5500億美元投資部分為既有計劃(如豐田2023年在美投資80億美元)。日本還換來美國市場準入和稻米出口放寬,長期看仍有利可圖。

  歐盟:15%關税對汽車、奢侈品衝擊明顯,但6000億美元投資多為德國車企在美擴產,7500億美元能源採購則鎖定長期供應鏈。歐盟還通過與日韓深化合作(如RCEP談判)分散風險。

  小Tips:這些投資不是「白送」,而是戰略性「買平安」,同時為韓日歐在美市場和全球供應鏈爭取更多主動權!

  韓日歐如何突圍?未來趨勢解析

  韓日歐的「自救」策略

  面對特朗普的「關税大棒」,韓日歐積極應對:

  本土化生產:韓國現代、日本豐田、德國大眾加速在美建廠,2024年韓日在美生產汽車超200萬輛,降低關税成本。

  市場多元化:韓國、日本與中國重啟三邊自貿協定談判,歐盟加強與越南、印度貿易合作,減少對美依賴。

  區域整合:東亞推進RCEP,歐盟計劃消除內部市場壁壘,打造更具韌性的經濟圈。

  長期趨勢:全球經濟新格局

  東亞崛起:中日韓三邊合作加速,可能削弱美國市場主導地位。

  歐盟自強:歐盟通過單一市場整合和對美投資,增強經濟韌性。

  全球分裂:關税戰或加速經濟「脱鈎」,形成美、中、歐三大經濟圈。

  小提醒:韓日歐短期「交保護費」換和平,長期通過戰略調整仍能保住競爭力!

  寫在最后:韓日歐沒那麼慘,未來可期!

  特朗普8月1日關税讓韓國、日本、歐盟「心跳加速」,3500億、5500億、6000億的投資承諾看似「肉痛」,但絕非「白打工」! 這些國家通過本土化生產、市場多元化、區域合作等「自救」策略,不僅化解了關税衝擊,還為長期發展鋪路。短期利潤雖有壓縮,長期看,韓日歐的全球競爭力依然「硬核」!

  歡迎留言:你覺得韓日歐這波「保護費」值不值?未來誰能笑到最后?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市場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郭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