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08:47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2025年7月16日,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招股書,擬通過港股上市募集資金,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這已經是奧克斯在今年1月15日首次遞表失效后的再度嘗試。
作為國內空調市場曾經的「價格屠夫」,奧克斯的上市之路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命運,更折射出中小家電企業在巨頭環伺下的生存焦慮。
透過招股書披露的核心數據與行業競爭態勢,不難發現其上市進程暗藏多重挑戰,長期發展更是危機四伏。
財務隱患,毛利率與負債率的雙重壓力
奧克斯的財務報表始終籠罩着一層陰影,其核心問題集中體現在盈利質量與償債能力的雙重短板上。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分別為195.28億元、248.32億元、297.59億元和93.52億元,呈現出增長的態勢。然而,其盈利水平卻並未與之同步提升。
奧克斯長期堅持的低價策略,通過壓縮單品利潤來換取市場份額,這對其毛利率產生了負面影響。2022年至2024年,奧克斯的毛利率分別為21.3%、21.8%和21.0%。
其中家用空調毛利率較低,僅分別為20.0%、20.5%和19.2%。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雖未單獨列出,但從整體營收與利潤的增長趨勢對比來看,毛利率壓力依然存在。
據瞭解,在盈利能力層面,奧克斯的毛利率低於其他頭部廠商,2024年前三季度為21.5%,低於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30.21%和26.76%。
進一步拆解成本結構可見,奧克斯的原材料成本佔比高達78%,顯著高於格力的72%與美的的74%。這意味着其在供應鏈議價能力與成本控制上存在明顯劣勢。
以空調核心部件壓縮機為例,奧克斯依賴外部採購的比例超過90%,而格力旗下的凌達壓縮機自給率達85%,美的與東芝的技術合作也使其壓縮機採購成本低於行業平均5%-8%。
2024年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12%,直接導致奧克斯單台空調的生產成本增加約150元,而其終端售價僅提升80元,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與低毛利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高企的資產負債率。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末至2024年末,奧克斯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8.3%、78.8%、84.6%,遠超行業平均的65%。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末,這一比例依然維持在高位。
其中,短期借款佔比尤為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短期借款達67.3億元,佔流動負債的42%,而同期貨幣資金僅為45.2億元,存在22.1億元的資金缺口。對比來看,格力電器同期貨幣資金與短期借款的比值為2.3:1,海爾智家為1.8:1,均具備充足的短期償債緩衝空間。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現金流狀況。2022至2024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2.3億元、18.5億元、9.8億元,而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持續為負,分別為-23.6億元、-19.8億元、-15.2億元,主要依賴籌資活動填補資金缺口。
這種「借新還舊」的模式使得財務費用居高不下,2024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達4.2億元,佔淨利潤的38%,嚴重侵蝕盈利成果。若上市進程遇阻或融資成本上升,其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強敵環伺下,奧克斯打響市場份額保衞戰
中國空調市場的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奧克斯在存量市場中面臨着來自上下兩端的擠壓。從行業格局看,2024年格力、美的、海爾三家合計佔據65.3%的市場份額,形成穩固的第一梯隊;而奧克斯以6.8%的份額位列第四,且較2022年的9.2%下滑明顯。進入2025年,這一競爭態勢愈發激烈。
在線上渠道,奧克斯曾憑藉電商紅利迅速崛起,2018年線上份額一度達到28.57%。但隨着小米、華凌等互聯網品牌入局,以及格力、美的加大線上投入,價格戰愈演愈烈。2025年上半年(1-26周),奧克斯線上份額降至6.39%,排名跌至第七位。
奧克斯招股書數據也進一步驗證了其線上市場增長乏力。其線上產品均價為2350元,較小米(2100元)缺乏價格優勢,較美的(2800元)又存在品牌溢價短板,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招股書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線上收入佔比雖達68%,但線上渠道的營銷費用率(7.8%)顯著高於線下(4.2%),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線下渠道的短板則更為明顯。奧克斯長期依賴經銷商代理模式,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線下經銷商數量為1200家,僅為格力(3500家)的三分之一,且多分佈在三四線城市。
在一二線市場,其門店覆蓋率不足5%,與格力、美的的「一城百店」佈局形成巨大差距。2024年,奧克斯線下市場份額僅為0.94%,排名第十一,甚至落后於志高、TCL等二線品牌。
這種渠道失衡使得其難以承接高端市場需求——2024年萬元以上高端空調市場中,奧克斯佔比不足0.3%,而格力、美的合計佔比達82%。進入2025年,這一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海外市場的拓展同樣步履維艱。奧克斯的海外收入佔比從2022年的18%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3%,但其中85%來自ODM代工業務,自主品牌收入佔比不足5%。
在東南亞市場,其代工產品主要供應當地小品牌,均價較格力自主品牌低30%;在歐洲市場,因未能通過歐盟ERP能效認證,2024年出口量同比下滑40%。
對比來看,海爾智家通過收購Candy、Fisher&Paykel等品牌,海外自主品牌收入佔比達45%,美的則依託庫卡機器人的渠道網絡,實現高端產品在歐美市場的突破。
奧克斯這種「為他人作嫁衣」的代工模式,不僅利潤微薄(海外業務毛利率僅12%),還面臨訂單波動風險——2024年三季度,因某海外大客户轉向TCL代工,其海外收入環比下滑22%。2025年第一季度,雖然海外收入佔比達57.1%,但ODM業務佔比過高的結構問題依然突出。
技術創新:核心技術缺失的發展瓶頸
空調行業的競爭早已超越價格層面,進入「技術為王」的新階段,而奧克斯在覈心技術領域的短板正成為制約其發展的致命瓶頸。
最突出的問題在於壓縮機技術的缺失。壓縮機作為空調的「心臟」,直接決定產品的能效比與穩定性,其成本佔空調總成本的35%-40%。但奧克斯的壓縮機完全依賴外部採購,主要供應商為美芝、海立等企業,這使其在成本控制與技術迭代上始終受制於人。
2024年實施的新能效標準(GB21455-2023)要求空調APF值提升10%-20%,倒逼企業升級壓縮機技術。格力電器憑藉自主研發的「凌達」壓縮機,其一級能效產品佔比達90%,美的通過與東芝合作的「美芝」壓縮機,一級能效產品佔比達85%,而奧克斯因採購的壓縮機性能限制,一級能效產品佔比僅為60%,且成本較競爭對手高8%-10%。
在2024年中國家電協會的能效測評中,奧克斯送檢的15款產品中,有6款未達新國標要求,被迫下架整改,直接影響了市場供應。
研發投入的不足則加劇了技術落后的局面。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的研發開支分別為3.98億元、5.67億元和5.09億元,累計費用尚不足15億元,研發費用率僅為2%、2.3%和2.1%。相比之下,美的集團5年內累計研發投入已近600億元。
2025年第一季度,奧克斯的研發投入情況依然沒有顯著改善。研發投入的差距直接體現在專利數量與技術成果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奧克斯累計獲得發明專利僅328項,而格力電器達12560項,美的集團達18732項。
在智能空調領域,奧克斯的「APP遠程控制」功能仍停留在基礎操作層面,而格力的「AI自適應調節」、美的的「IoT全屋聯動」已實現場景化智能控制,用户體驗差距顯著。
技術儲備的薄弱還影響了其產品結構升級。2024年,健康空調(具備自清潔、除菌功能)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5%,智能空調市場規模增長28%,但奧克斯此類產品佔比僅為30%,且溢價能力不足——其健康空調均價較基礎款僅高15%,而格力、美的的溢價空間達30%-40%。
更嚴峻的是,隨着空調行業向「低碳化」轉型,熱泵空調、光伏直驅空調等新技術成為發展方向,美的已推出光伏空調產品並實現批量出貨,格力的熱泵空調在北歐市場佔有率達12%,而奧克斯尚未有相關產品落地,技術儲備的代差正在拉大。
結語
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家電企業的上市融資本應是技術升級與品牌升級的助推器,但奧克斯當前的財務狀況、市場地位與技術實力,使其上市之路更像是一場「紓困求生」的冒險。
若不能在上市后扭轉低價依賴、補齊技術短板、優化渠道結構,其即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也難以擺脫「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或許需清醒認識到:在空調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的當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終將被市場淘汰,奧克斯的上市考驗,或許纔剛剛開始。期待這個價格屠夫,除了價格戰以外,還有突破困境的另一個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