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1:11
【文/觀察者網 陶立烽】
今天(8月1日),全球第一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實施,相關機構可以開始申請牌照。
就在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簽署了三個加密貨幣法案。相比於美國,香港的穩定幣法案更加簡潔明瞭,也更加嚴厲:2500萬港元准入門檻、100%資產抵押、1日內贖回保障。
一位從事10年穩定幣相關業務的行業人士邵星認為,未來穩定幣發行后,需要尋找渠道和流量平臺來承接,要有大量的應用場景來落地。邵星也預計,之后五年左右,以合規穩定幣為基礎的點對點支付方式逐漸代替SWIFT(國際資金清算系統),整個金融體系會發生重大變化。
穩定幣是什麼?
到今年6月下旬,加密資產的總市值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超過法國去年GDP,其中穩定幣的規模達到2600億美元左右,較2020年增長超40倍。
穩定幣自2014年誕生,最初並未受到廣泛關注。當時加密貨幣市場尚處於早期階段,用户仍可用傳統貨幣直接買賣加密資產,穩定幣作為中間介質的需求有限。隨着越來越多國家對法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兑換實施限制或禁令,穩定幣逐漸成為加密資產市場內部交易的重要媒介,並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起來。
而這一輪的熱潮開始於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特朗普明確表示要放松對加密貨幣的限制,甚至他還發行了自己的加密貨幣$Trump,更是推動了《GENIUS法案》,極大地助推了大眾對於穩定幣的討論和認知。
穩定幣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同爲區塊鏈數字貨幣,因而有三個相同點:虛擬資產、私密性、可去中心化。穩定幣和比特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發行時是否錨定特定資產,主要是美元和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比特幣價格由於無錨定物天然有波動,穩定幣則要穩定的多。
這就給穩定幣帶來兩大優勢:首先,它不需要銀行賬户、不受銀行監管,跨境轉賬快;其次,幣值穩定。在實踐操作中,不少金融機構都已經引入了穩定幣。比如,摩根大通在2019年2月推出了摩根幣(JPM Coin),用於銀行間支付。頭部信用卡機構Visa、萬事達卡都推出了穩定幣支付解決方案。
穩定幣的技術底座則是公有區塊鏈。目前全球最大的是以太坊(Ethereum),佔比50%,第二大是波場(TRon),佔比近32%,剩下的還有索拉納鏈(Solana)、幣安智能鏈(BSC)和Base鏈等。
從事10年穩定幣相關業務的邵星,是一家出海企業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提供商負責人。
「未來穩定幣發行后,也需要尋找渠道和流量平臺來承接,關鍵是穩定幣發行后要有大量的應用場景來落地。」邵星向觀察者網表示。
除了跨境貿易外,邵星認為,很多遊戲之后也會接入穩定幣業務。「全球有幾十億遊戲用户,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遊戲領域未來會成為穩定幣重要流量入口。在多元化多維度沉浸式遊戲體驗中,購物消費、娛樂體驗等都可以使用穩定幣。我們自己研發了一個平臺,耗時兩三年,旨在打造下一代的集娛樂互動資產交易一體化的創新平臺,為此投入了幾千萬資金。」邵星介紹。
穩定幣=Q幣嗎?港元本身是穩定幣嗎?
不少網友説,穩定幣不就是Q幣嗎?
兩者確實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因為都是價值錨定的代幣,都有一般等價物屬性。穩定幣錨定法幣或者國債、黃金等穩定資產;Q幣也是1:1錨定人民幣。
但是在發行機制、流通範圍、監管環境上有所不同。
穩定幣大多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如USDT、USDC、TUSD等),以實現去中心化,且需要相應的資產儲備作為支撐,以確保穩定幣和錨定資產的兑換關係;而Q幣則是騰訊公司中心化發行的,並不需要資產儲備作為支撐,而是基於其信用。
同時,Q幣在購買7天之后不能再退款,從這一點上講,Q幣更像是商品,僅能單向流通,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儘管Q幣能在玩家之間的流通,但僅限於閉環的QQ世界;而穩定幣流通範圍就廣得多,可以用於投資結算、跨境貿易支付、金融交易等等。
不過,Q幣作為虛擬貨幣,也曾引發盜取、黑市交易等不法行為,據《京華時報》2006年調查,出售Q幣的淘寶店鋪多達8000余個,一度還有中小型論壇用Q幣付版主工資。
因此,2007年14家部委及央行發起了針對虛擬貨幣交易行為的專項打擊行動。
另外,也有網友提到,港元本身就用固定匯率盯住美元,這不就是穩定幣嗎?
其實不然,港元雖然錨定美元,但是並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本質上還是由渣打、匯豐、中銀香港等傳統金融機構發行的中心化的貨幣,無法實現高效轉賬。
香港《穩定幣條例》規定了什麼?
香港《穩定幣條例》實施后,想在香港發行穩定幣,得先拿到香港金管局的牌照,註冊資本至少得有2500萬港元。
而且,穩定幣必須 1:1 錨定法定貨幣,像港元穩定幣,就得保證每一枚發行的穩定幣背后,都有等值的港元儲備。而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其儲備資產雖可部分用美元,但需向金管局「備案」。更嚴格的是,儲備資產還得是高質量、高流動性的,像央行存款、國債這些,並且要定期審計,每天公開儲備資產審計報告。
另外,持有人有權按面值隨時贖回穩定幣,發行人需在1個工作日內處理贖回請求。這條規定直接針對2023年USDC因硅谷銀行破產引發的擠兑危機,堪稱「投資者保護條款」。
此外,為防範詐騙,在任何時候(包括六個月的不違反期),只有關於持牌法幣穩定幣發行的廣告會被允許。
對於以上嚴格條件,邵星直言,想申請,可沒那個實力,「全部搞下來估計至少一億港元以上。」
在7月29日的簡報會上,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預計,首批牌照可能會在2026年年初發出。
我國為什麼要在香港做試驗?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數字經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許多奇日前表示,場景豐富度和貨幣可接受度是關鍵。金融遊戲的本質是法幣競爭。美國發展穩定幣可以推動穩定幣的玩家去買美債,不只是讓主要國家去買,還要促使中小國家也去買。我國需要抓住機會,增加使用場景,依託「一帶一路」、深入高端製造,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計價能力。
不過在邵星看來,香港在推進穩定幣步伐上還較為謹慎,法律法規、監管體系還沒完全到位,可能會參照銀行的監管體系來執行,這樣合規要求必然會相當高。
「每一屆Web 3峰會我都會參加,發現香港的態度還是比較保守、謹慎,很多人仍處於觀望狀態。」邵星表示。但如果一直處於觀望狀態,那麼與美國的差距肯定會拉大,所以希望能與國際儘快同步。
美元穩定幣能鞏固美元霸權嗎?
很顯然,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力推穩定幣,解決高企的美債問題是主要出發點。
今年2月,在白宮加密貨幣行業峰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特朗普指示我們將通過穩定幣保持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5月,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證時,貝森特更進一步指出,有預測認為,未來幾年加密貨幣可能創造高達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需求。
據美國財政部網站顯示,到今年7月,美國國債規模達到36.8萬億美元。摩根大通此前估計,到去年底,約有1140億美元的國債被用作穩定幣的儲備。
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長忠看來,美國之所以熱衷穩定幣背后有其深層邏輯:首先,當前美債規模高企,國家信用背書能力弱化,而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可將全球加密經濟變為美元 「外圍市場」,解決了美債流動性問題;另外,穩定幣在加密空間里的應用,其實是在為美國搶佔「元宇宙貨幣」的先機,如果未來元宇宙經濟爆發,穩定幣成了里面的「通用貨幣」,那美元霸權就從現實世界延伸到了數字世界。
不過,穩定幣的發展會對現有國際貨幣結算體系Swift造成重大沖擊。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朱傑進近日表示,在傳統貨幣階段,由於網絡效應的存在,美元及SWIFT跨境支付的霸權仍然較為穩固;但在穩定幣階段,由於網絡效應的削弱,美國數字貨幣的霸權地位可能會被削弱。
邵星預計,之后五年左右,以合規穩定幣為基礎的點對點支付方式逐漸代替Swift,整個金融體系會發生重大變化。
(文中受訪者邵星為化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朱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