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同創偉業鄭偉鶴:一級市場賺錢的機會

2025-08-01 10:50

原標題:同創偉業鄭偉鶴:一級市場賺錢的機會

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領跑者,杭州匯聚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源領軍企業,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全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2025年7月31日,由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杭州產投融生態大會」在杭州舉辦。大會以「厚植開源生態·共赴數智新程」為主題,匯聚數字領域優秀企業與投資機構代表交流協作,共同推動構建更具活力、開放共贏的開源產業生態體系。

會上,同創偉業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鄭偉鶴發表了《開源生態的價值深耕與投資新局》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經投資界(ID:pedaily2012)編輯:

同創偉業投資杭州已有10余年,期間設立了相關基金,在杭州投資了30多家企業,其中多家已成功實現 IPO,包括科創板的傑華特光雲科技,港股的啟明醫療,創業板的貝達藥業等。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開源生態的價值深耕與投資新局》,將圍繞投資生態展開探討。

前兩天,我隨中國基金業協會去了一趟沈陽,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下同創偉業在東北投資的10個項目案例。我們在東北的投資始於2007年,其中在遼寧投了8個項目、吉林1個、黑龍江1個。不少人認為 「投資不過山海關」,覺得我們在東北投的項目肯定會虧掉一半,但實際上,我們在東北投資的10個項目中,有 7 個出現了虧損。不過,剩下的3個項目,我們總共投入4億元,其中一家完成了回購,一家在科創板上市,還有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科創板上市的那家企業,我們投入1億元,最終收回約6億元。也就是説,總投入4億元,最終收回8億元。用我們的話説就是 「山海關不住,東北永不倒」——這意味着中國很多區域、很多行業其實都藴藏着大量機會。當然,東北的這些項目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行業發展、技術與市場迭代、政府服務、團隊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資本運作層面,其生態打造與杭州、深圳相比,確實存在較大差距。

由此我總結出兩點:從投資收益角度看,一個基金組合中必須要有一些能帶來超級回報的項目。風險投資的關鍵往往就在於這些 「超級贏家」「超級回報」 項目,它們能為整個基金創造巨大回報。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容錯機制,在座各位大多來自國資背景,大家能容忍70%的失敗率嗎?這確實很難。當然,我剛纔説的東北項目並非來自同一個基金組合,而且我們當時投資東北也沒有使用政府引導基金,完全是市場化投資。事實上,即便是美國硅谷,風險投資的失敗率也接近50%。我們有個説法叫「成三敗七」,也就是30%成功、70%失敗。同創偉業在全國投資了800多個項目,其中100多家已上市。根據我的經驗,我們投資10個天使項目,只要有1個能實現IPO,就能形成安全墊;投資10個PE項目,只要有1個能帶來10倍回報,就稱得上合格。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點特殊感悟。

再來看杭州。今年以來,杭州DeepSeek的崛起以及「六小龍」的出現,給深圳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下面我簡單對比下深圳和杭州。

杭州無論是作為歷史名城,還是從地域面積來看,尤其是作為省會城市,都具備諸多優勢,在民營企業規模等方面也有獨特亮點。而深圳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但其創新資本運作非常成功——從深交所設立起步,到如今的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再到深創投,以及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深圳在金融資本領域實力雄厚。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方面,根據清科等榜單,全國前100家VC和私募機構中,深圳有12家入圍,杭州則有5家。在獨角獸企業數量上,杭州目前有22家,深圳有37家。尤其在上市公司數量上,深圳超過杭州 ,杭州上市公司達310家,深圳則接近600家。有意思的是,深圳大疆創始人汪濤是杭州人,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是廣東人,宇樹的王興興也曾在大疆任職,可見深杭兩地的互動十分頻繁,未來合作潛力巨大。

這次來杭州,正好我們投資的一家北京人工智能企業,原本落户三亞,近期可能會落户杭州余杭,與杭州開展合作。在我看來,杭州市政府的招引能力和機制,包括剛纔提到的 「5+1」 等措施,效率比深圳更高。我們今年投資了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項目叫中科第五紀,其團隊原本在北京。由於杭州母基金給了深圳一家小機構資金,而該機構要在杭州設立基金,就必須把這個項目引入杭州。可見,通過基金模式拉動創新企業落户,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當然,杭州在 「有效市場」 與 「有為政府」 的結合上做得十分到位,尤其在數字經濟與民營經濟雙輪驅動方面,以及開放包容的政策機制上,都很充分。我們和杭州銀行有過合作,其在北京、深圳的活躍度讓我印象深刻。我曾有個基金與杭州銀行合作,他們的服務確實讓人刮目相看。我認為還有一點值得學習,就是浙商精神——從馬雲等企業家創辦的各類創新企業中能看出,浙商作為創新主體,在改革開放以來發揮了非常活躍且關鍵的作用。包括浙大系的段永平、黃崢、梁文鋒,以及阿里系、海歸系、民營系等,都形成了獨特的發展優勢。

當前,我們正處於中國資產重估的階段。以同創偉業投資的醫藥企業普米斯生物為例,我們2021年投資時,其估值為4億美元。去年創新葯市場行情不佳,一家名為BioNTech的機構以約9億美元收購了該企業的控股權;沒想到半年不到,BioNTech又以一百多億美元將其轉售。由此可見,中國類似的創新葯企業,以及 GPU、CPU等領域的企業,都需要重新估值。包括最近剛申報科創板的沐曦、摩爾線程,還有燧原科技,這類企業的核心估值仍停留在2021年前后的水平。我印象很深的是燧原科技——2021年時它的估值在170億到180億元,當時我覺得太貴,也沒看懂。人工智能興起后,英偉達股價漲了十幾倍,寒武紀市值從300 多億元漲到2000多億元,燧原科技又融資了三四十億元。其實后來它在130億元估值左右融過一輪,之后又融了三四十億元,估值達到一百七八十億元,我們這一輪也追加了投資。也就是説,中國很多GPU、半導體、芯片企業的估值還停留在2021年的估值水平,我認為這一現狀需要改變。據我瞭解,沐曦、燧原科技明年的收入增速會非常快,將快速滿足中國算力需求。因此,這類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資產,在一級市場的價值重估尚未充分體現,主要原因是一級市場資金鍊確實比較緊張。所以,杭州能牽頭設立千億級基金、母基金、產業基金,我覺得非常好。當然,在港股市場,新消費領域的價值重估也很突出。

從去年到今年,A 股市場表現不錯,其背后有些數據值得關注:國債收益率當前在 1.7% 左右,而茅臺的股息率已達3%;寧德時代在海外的估值比國內更高;中國 GDP 佔全球的 18%,但全球資產配置中中國資產的佔比僅為 5%。由此可見,中國二級市場被嚴重低估。目前有人提出A股 「萬點論」,這是深圳一位著名證券私募大佬王文提出的;香港的劉央是二級市場的專家,她認為港股在2027年將創下3.5萬點的新高——港股2018年曾達到3.3萬多點,目前在2.5萬點左右。因此,我認為未來兩三年,中國市場的重估將持續推進,包括老百姓的資產配置也會向這一方向傾斜。目前,國家資產在一級市場的重估已經啟動,二級市場的政策也在放寬,中國資產的重估確實正在路上,產業鏈升級正推動資產向更高質量方向升值。

我還想分享一點: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不同,美國多為壟斷型企業,中國企業則更多是 「內卷式」 競爭,這也使得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非常強。比如創新葯領域,諾和諾德和禮來的市值都達幾千億美元,這幾年股價大漲的核心原因是它們的GPL-1減肥藥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最近,我們有一家做減肥藥的公司銀諾醫藥馬上要在香港上市,估值僅8到10億美元。一旦這類減肥藥企業能在中國市場鋪開並進軍全球,其估值可能從10億美元漲到百億甚至千億美元。再比如 GPU、CPU 領域,美國只有英偉達、AMD 等少數企業,而中國的GPU企業非常多,最終誰能脫穎而出?如果真能跑出來,有望達到1萬億人民幣的市值,成長空間巨大。「誰是真的英雄?」 這給我們創投機構和產業端都帶來了大量機會。

當然,AI 時代也帶來了很多新思考。我對傑弗里・辛頓在上海人工智能大會上的觀點感觸很深。他認為,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已基本超過人類智力水平——人類智商平均在80左右,大模型訓練的智商已達120,而人工智能有三個特點:一是永生,二是知識傳遞能實現 「秒傳」,人類學習則需要很長時間,三是人類需要吃喝拉撒、有七情六慾,能源消耗大,而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相對較小。也就是説,未來三五年我們可能會迎來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慧的時代,我們確實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如何面對這一時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於AI的展望與預測,我最近看到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志峰的AI發展預測非常認同,具體內容就不展開了。從大模型到視頻模型,再到多模態模型,杭州有一家以「AI識別植物」聞名的企業,在全球人工智能的垂直應用領域表現突出,發展得很好。此外,從英偉達,以及最近微軟、Meta 的數據來看,人工智能的算力和應用都在加速發展,阿里、騰訊等企業也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發力。

整體來看,在人工智能產業當前的發展階段,我們判斷,小規模的投入有望撬動可觀的回報——這些企業會突破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節點,創造超額回報,進而誕生 「超級贏家」。對於私募股權機構而言,要把握這樣的機遇,關鍵在於堅持分散投資策略:通過構建具備反脆弱性的投資組合,既容忍一定比例的失敗案例,更主動鼓勵真正有潛力的項目探索突破。而從杭州來看,以母基金為紐帶,結合高效的招商機制,通過完善激勵與信託機制,能夠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特別是與頭部 GP的深度合作,既能借助其在分散化投資中積累的項目經驗與資源網絡,又能依託 GP 自身成熟的容錯機制和長期主義視角,最終為區域內的投資生態帶來持續的價值提升。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投資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8/553056.shtml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