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資管500強最新發布!57家中國機構現身,這家挺進30強

2025-08-01 05:34

(來源:F金融)

6月17日,歐洲出版集團「歐洲投資與養老金」(Investment&PensionEurope,簡稱IPE)發佈「2025全球資管500強」和全球500家資管機構的指南報告,共57家中國資管公司進入該榜單。

相較上一年,中國資管公司平均提升7位、管理規模增長14.9%。同時,中國資管機構首次進入全球資管前30強。

57家中國資管機構進入榜單

2025年共有57家中國資產管理機構進入IPE「2025全球資管500強」,2024年進入榜單的中國資管機構為52家。

對於中國資管公司在最新榜單的排名情況,IPE在中國的獨家合作機構愛鵬(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胡硯表示,中國資管機構2024年經歷了質的飛躍,表現亮眼。

胡硯介紹,最新進入榜單的57家機構包括:22家基金管理公司、1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5家證券公司和1家養老金保險公司。相較上一年入圍機構有一定變化,其中,有9家機構為首次入榜,48家為連續兩年(2023—2024年)參評機構。

截至2024年底,這57家機構的總資產管理規模達約85.8萬億元,整體格局實現重大突破。實現近15%的強勁增長;平均排名較上年提升7位,呈現出集羣式整體躍升態勢;其中37家機構排名上升,2家持平,僅9家下滑。

據悉,IPE全球排名依據以歐元計的上年末資產管理規模排序,排名結果可能受匯率變動影響。中國資產管理機構的管理規模數據來源於機構或其母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年度報告,以及機構向IPE或愛鵬提交的數據。

13家保險類機構排名整體提升

從57家入圍「2025全球資管500強」的中國資管機構看,保險類資管機構整體排名居前。

其中,國壽資產、平安資管、泰康資產仍居前三,分別位列全球29位、33位、52位,這3家均為保險資管公司。

據公開信息,截至2024年底,國壽資產管理規模6.2萬億元,平安資管超5.8萬億元,泰康資產管理規模超4.2萬億元。

共12家中國保險資管類機構躋身全球500強,除上述3家公司外,還包括:新華資產(全球排名101)、人保資產(排名107)、太保資產(排名118)、太平資產(排名134)、大家資產(排名192)、華泰資產(排名204)、中再資產(排名226)、陽光資產(排名228)、國壽投資(排名271)。其中,中再資產、國壽投資為首次出現在全球資管500強榜單中。

此外,養老金保險公司長江養老在榜單中最新排名209位。

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近幾年,保險資管類機構在IPE全球資管500強中排名整體持續提升。

全球前30首現中國機構

根據IPE信息,2024年末全球500強資產管理機構總規模達129萬億歐元,較上年增長18.8%,創新高。

從頭部機構來看,以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全球前十大資管機構規模提升20.4%,掌控500強管理總規模的35.7%,排名基本未變。

根據IPE排名,截至2024年末,全球資管前十的依次為貝萊德、先鋒、富達、道富、摩根資管、資本集團、高盛、東方匯理、紐約梅隆、品浩(PIMCO)。這十家資管巨頭近年排名整體穩定,均為歐美機構。其中,貝萊德2024年末管理規模超11萬億歐元,先鋒管理規模超9萬億歐元。

同時,「萬億歐元俱樂部」擴容,已有25家資管公司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歐元,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行業兩極分化趨勢日益凸顯。

2025年榜單顯示,在創紀錄的規模增長中,頭部資產管理者憑藉其戰略優勢繼續投射巨大市場份額,強化行業「馬太效應」。如貝萊德、先鋒、富達等頭部機構,在市場增速及吸金能力上繼續領先。多維驅動下的優勢共同支撐頭部機構增長表現,如宏觀市場上漲、被動投資熱潮與ESG/AI賦能策略。同時,行業分化加劇,小型/中型管理者面臨競爭力削弱風險,市場份額和利潤率或繼續被壓縮。

就發展趨勢而言,資產管理行業正在邁向「越大越強」的結構轉型,投資者偏好集中於大型、穩健、風險分散的資管機構。中小資管公司則面臨差異化、專業化經營的壓力。

可以發現,相較全球頭部資管機構,中國資管機構整體仍有差距。不過,國壽資產進入「2025全球資管前30強」,位列第29名,成為中國首家躋身前30的資產管理機構,標誌着中國資管行業在國際舞臺取得歷史性突破。

胡硯表示,2024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實現了質的飛躍,整體實力顯著提升。這一成就並非個別機構的偶發性突破,而是行業整體能力的系統性進步。隨着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居民財富持續積累,中國資產管理機構有望在全球資管體系中持續提升影響力,逐步縮小與國際巨頭之間的差距,在全球舞臺上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劉敬元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劉敬元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劉敬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