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09:38
7月9日,英偉達成為歷史上首個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公司。
7月31日,微軟上漲3.95%,盤中市值一度升至4萬億美元,接棒英偉達成為史上第二家突破這一里程碑的公司。
這不是簡單的數字上漲遊戲。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橫空出世,帶來的是一個時代的徹底轉向。
從2023年至今,美國最大的八家科技公司市值增長超13萬億美金,直接超過了2024年德國(4.66萬億美金)、日本(4.03萬億美金)和印度(3.85萬億美金)的GDP總和(12.53萬億美金),是不容置疑的「富可敵國」,更有力詮釋了本輪科技浪潮的深刻影響。
這一切遠沒有結束。
當市場以為谷歌二季度業績已經很炸裂了,微軟和Meta最新財報直接讓全球賣方、買方都咋舌了,且一舉引爆A股算力板塊。
昨日午間收盤,同類規模最大的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一度飆漲4.21%,漲幅全市場第一!
1
北美雲巨頭狂拉資本支出
北美的AI基建投入與AI商業化的正循環已初步形成。
OpenAI今年前七個月的收入據報已達120億美元,月平均收入為10億美元,較年初飆升1倍,每周活躍用户突破7億。
Meta二季度營收超預期,其中廣告營收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3%,主要受益於AI驅動的廣告精準投放和用户增長。
微軟的智能雲部門二季度營收298.8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其中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9%,創2022年末以來新高。
谷歌的Gemini應用月活超4.5億,旗下AI產品每月處理Tokens從5月的480萬億翻倍至6月的980萬億,較去年4月的9.7萬億飆漲100倍。
每一款AI應用的突破,每一單位Token的調用,背后都是科技巨頭斥巨資搭建的數據中心的日夜運轉、算力集羣的高速運算。
博通7月初的管理層會議就釋放出清晰信號——AI推理需求不僅正在迅速放量,甚至「超過當前產能」,而這一趨勢尚未被納入此前對市場規模的預測。
北美雲服務巨頭繼續不約而同重金砸AI基建,最有力的證據就是不斷攀升的資本支出。
谷歌將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從750億美元上調至850億美元,並預計在2026年進一步加速投資。
Meta將資本支出計劃上調至660-720億美元(原640-720億美元),2026年預計超1000億美元,重點投入AI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
撤掉兩個數據中心的微軟,二季度資本支出未出現任何放緩的跡象,反而環比重回增長(13%)CapEx指引下季300億美元,環比增長25%,維持2025財年800億美元的目標,2026年將進一步向AI基礎設施傾斜。
廣發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北美雲廠商最新資本開支確定超預期了,2026年北美大廠資本開支增速28-29%,之前在關税衝突的悲觀預期下,彭博預期增速僅為1-3%。
2
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表現亮眼
回到A股市場,我們可以看到,6月AI板塊回暖后,上游算力硬件板塊顯著跑贏下游應用板塊,尤其是CPO板塊,CPO指數6月初至今累計漲29%,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跟蹤的指數——創業板人工智能漲幅更凌厲,同期上漲36.28%,優於中證人工智能(19.15%)和科創AI(12.09%)。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因為北美雲廠商加速AI算力投資,推動800G光模塊需求爆發,中際旭創、新易盛作為北美CSP的重要光模塊供應商,業績預告雙雙超預期有力印證了AI產業趨勢。
光模塊企業新易盛、中際旭創、光迅科技、華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預告均實現超過50%的同比增長,其中新易盛直接爆表,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7.68%–385.47%。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深度聚焦AI產業鏈上游的「賣鏟人」環節——算力基礎設施,且重點配置光模塊、IDC算力租賃等國內優勢領域,前十大重倉股包括新易盛(光模塊)、中際旭創(光模塊)、軟通動力(AI軟件)、潤澤科技(數據中心)等細分領域龍頭,「CPO」含量達33.81%,領先同類指數。
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作為全市場首隻跟蹤該指數的ETF,具有先發優勢,截至7月30日,最新規模為18.75億元,規模今年飆增超180%,年內日均成交額為1.54億元,規模、流動性雙雙穩居同類產品斷層第一。
進入6月以來,AI板塊熱度重燃,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以及聯接基金(A類:023407,C類:023408)備受資金青睞,截至7月30日,近5個交易日有4日迎來資金淨流入,合計淨流入1.45億元。
3
小結
算力作為這場變革的「基礎設施」,疊加DeepSeek高性價比降低AI應用研究門檻,年初市場熱議的傑文斯悖論如今得到驗證。
中國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龐大的市場需求或進一步刺激中國AI產業的發展,無論是AI發展前期、還是靜待爆款應用的后期,均指向算力!
誰能在AI時代掌握核心算力,誰就能在下一代科技競爭中佔據先機。巨量的資金投入、海量的設備採購,使得算力行業處於聚光燈之下,這在業績上已經有所體現。
作為「CPO」含量領先同類的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自2023年以來的表現可謂是亮眼。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漲幅165.9%,大幅跑贏同類指數。
作為全市場首隻跟蹤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的ETF——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於2024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短短7個多月時間,就受到資金熱捧,規模實現暴增。
回到大的宏觀時代背景,AI正在加速改變世界,隨着板塊熱度不斷攀升,波動率也有所放大
昨日盤中突傳一則事關英偉達H20芯片的消息,導致市場出現情緒大波動。
身處科技革命的時代,短期難免要面對形形色色的消息干擾,但長期視角下,可能就是一顆小石頭投入海面泛起了漣漪。
縱使AI的前方是星辰大海,途中仍要歷經千迴百轉。
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在AI被公認為「改變世界未來」的賽道上,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誰都不想被落下!
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美國八大科技巨頭的市值就飆漲13萬億美金,規模可與全球GDP前五(剔除中美兩國)分庭抗禮,如今微軟、谷歌、Meta三大巨頭最新財報再次力證AI投資的如火如荼。
值得一提的是,與Meta二季度財報一起公佈的還有Meta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扎克伯格的一封野心勃勃的信:Meta要引領超級智能,讓個人超級智能走向每一個人。
其在信中直言,「在未來的幾年里,AI將改進我們現有的一切系統,並讓我們創造和發現當下難以想象的新事物。某種意義上,這將是人類的一個新紀元。」
6月,扎克伯格親自宣佈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同時開啟硅谷史上堪稱最激進的挖人計劃;6月中旬OpenAICEO奧特曼爆料稱:「Meta用上億美元薪酬挖人」。
巨頭的重金投入絕非一時興起,而是基於對AI引領未來的戰略佈局。
即便如今仍沒有出現萬衆期待的AI顛覆性應用,巨頭們的重金投入節奏、技術迭代、全球產業鏈的協同,都已清晰指向一個結論:
AI重塑世界的進程,勢不可擋。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后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買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