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信家電80后女董事長高玉玲交「半年卷」,公司營收增速創近六年低點

2025-07-31 23:56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莫恩盟 編|深海

  新官上任后,海信家電董事長高玉玲首個「半年考」正式交卷。

7月30日晚間,海信家電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93.4億元,同比增長1.44%。而1.44%的營收增速,創下了公司自2020年以來的中報營收增速低點。

  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3.01%,而該增速,創下了近三年的中報利潤增速低點。

半年報發佈次日,即7月31日,海信家電股價大跌5.55%。而自高玉玲2024年11月21日出任公司董事長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下跌13.53%,市值蒸發55.68億元。

接棒代慧忠,擔任海信家電「主帥」后首個半年報發佈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2025年半年報,是高玉玲擔任公司董事長后的首份半年報。而高玉玲成為海信家電掌舵人,始於去年11月21日。

彼時,海信家電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董事長代慧忠提交的書面辭任報告,代慧忠因達到退職年齡並結合個人意願,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同時辭去公司第十二屆董事會ESG委員會主席、戰略委員會主席及委員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1966年出生的代慧忠,本科畢業於甘肅工業大學(現蘭州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自2005年加入海信以來,他在海信工作了20年。

在此期間,代慧忠歷任多個重要職務,包括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BVI)公司董事長、總裁,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高級副總裁

  有着深厚技術背景的代慧忠,深度參與了海信在供應鏈端的優化升級,並積極推動了海信的「兩化」融合。

  在擔任海信電器(現海信視像科技)總經理期間,代慧忠帶領團隊建立了科學的效率管理體系,使公司僅用四年時間累計提效194%,單單人工費便節省10.9億元。

這一成功經驗被推廣至海信集團其他子公司后,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三年時間,在集團收入規模增長約20%的情況下,製造系統人數減少近20%(7000多人),累計提效176%,僅人工費節省35.5億元,確定了行業內製造比較優勢。

2021年10月,時年55歲的代慧忠成為海信家電的新任董事長。在他的領導下,海信家電繼續高舉降本增效的大旗。

  海信家電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公司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助力經營質量改善。報告期內,公司在製造降費、供應鏈整合等方面持續發力,多措並舉提升運營效率。

  在製造提效方面,其併購的日本三電公司參考公司製造提效管理體系,實現了人均產出同比改善,同時圍繞自動化、工藝優化、節能降耗等方向開展降費改善項目,全球各工廠製造降費效益明顯增加。

  同時,通過與海信集團公司的供應鏈資源整合,圍繞採購策略協同、大宗資源聯合採購、國產化優勢供方導入、重點產品專項對標成本優化等舉措,全年累計節約大量採購成本,有效對衝了2022年大宗原材料、半導體及匯率波動帶來的成本上漲影響。

  在2023年報中,海信家電又指出,公司夯實精益運營基礎,持續推進智能製造,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公司導入海信精益運營體系,構建精益工廠夯實製造基礎,持續開展精益改善,圍繞自動化、工藝優化等多個方向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全年實現自動化替代2300余人。公司持續推進「數智化升級」「先進製造應用場景示範」,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實現單台人工費整體同比改善10.0%。

雷達財經注意到,代慧忠在任期間,海信家電的業績穩健增長。2022年是代慧忠成為海信家電董事長的第一個完整年度,當年海信家電的歸母淨利潤增速由上一年的-38.4%提升至47.54%,並在下一年進一步提升至97.73%。

  對於「換帥」的決定,海信家電在去年11月21日的公告中還表示,代慧忠辭任上述職務后,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的正常運行,辭任申請自送達本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辭任后,代慧忠仍將繼續在公司擔任董事職務,以及第十二屆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ESG委員會委員職務。目前,代慧忠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據海信家電此前發佈的2023年年報顯示,代慧忠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持有海信家電0.06%的股份。2023年,代慧忠從海信家電獲得的合計薪酬高達1088.57萬元,其中包括工資及補貼637.82萬元、退休金計劃供款4.28萬元以及股份支付446.47萬元。

  2024年,海信家電實現營收927.46億元,同比增長8.35%;實現歸母淨利潤33.48億元,同比增長17.99%。

公司7月30日披露的半年報,是高玉玲接棒公司董事長后的首個半年報,不過這份半年報並不亮眼。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44%,系公司自2020年以來的中報營收增速最低點;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1%,創公司近三年中報歸母淨利潤增速的最低點

80后女掌門高玉玲系財務出身

公開資料顯示,海信家電現任掌門人高玉玲,是一個年輕的80后「女將」,其擁有豐富的財務背景和併購經驗。

  高中畢業后,高玉玲通過高考成功邁進了西南財經大學的校門,在該校就讀會計學專業。之后,她又繼續留在本校深造,併成功拿到了管理學碩士的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期間,高玉玲就對併購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她的碩士畢業論文《聯想集團跨國併購及整合研究》便是圍繞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開展研究。

  翻看高玉玲的從業履歷,其可以算得上是在海信一路成長起來的高管人才。而高玉玲加入海信的時間,可以追溯至2007年。從校園進入職場后,高玉玲先后在海信集團旗下的多個公司從事財務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財務實踐經驗。

  據海信家電2015年12月發佈的公告顯示,高玉玲此前曾歷任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中心資金主管、税務主管、會計稽覈主管、會計覈算主管、財務管理主管。

  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高玉玲任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中心副總監。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高玉玲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經營管理部副部長。

2015年,高玉玲正式出任海信家電的財務負責人,並在此后陸續擔任了海信集團副總會計師、海信家電總會計師等重要職務。與此同時,海信集團也在2015年加速了其海外擴張的步伐,通過一系列併購進一步壯大了自身的實力。

  2015年,海信集團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並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巴西除外)。

  2017年,海信電器再次出手,宣佈併購東芝映像系統公司的電視業務。交易完成后,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2018年,海信集團的海外擴張步伐再次提速。當年,海信集團完成了對歐洲著名企業斯洛文尼亞Gorenje家電公司的控股收購進程,從戰略上把它打造成為海信集團在歐洲的家電產品生產與研發中心。

  彼時,高玉玲在這一收購交易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海信集團收購Gorenje的財務組負責人,她從管理層座談、項目盡調到報價,帶領團隊牽頭制定整合方案並實施,最終力推海信以約2.9億歐元的價格獲得Gorenje95.42%的股份。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后,Gorenje順利實現扭虧為盈,為海信在歐洲的白電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高玉玲還曾推進集團海外共享建設,實現北美及墨西哥GRS系統上線和項目驗收;推動集團財務轉型與共享優化,完成《海信財務轉型及共享升級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和制定了海信未來3-5年的財務轉型及優化方案和實施路徑。

據海信家電此次發佈的人事調整公告顯示,高玉玲同將接力棒交給她的代慧忠一樣,目前並未直接持有海信家電的股份。不過,據海信家電此前發佈的2023年年報顯示,高玉玲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持有0.04%的股份。

這份年報中還提到,去年高玉玲從公司獲得的薪酬高達606.97萬元。其中包括工資及補貼329.8萬元、退休金計劃供款4.33萬元以及股份支付272.84萬元。在一眾董事中,高玉玲的薪酬位居前列,僅次於時任董事長代慧忠的1088.57萬元以及擔任總裁的胡劍湧的1203.63萬元。

  在去年11月當選海信家電董事長的同時,高玉玲也辭去了公司財務負責人、總會計師等職務。接任她職務的是42歲的孫長春,后者曾在海信(山東)空調有限公司、青島海信國際營銷歐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公司擔任財務相關職位。

  2021年3月至2024年7月期間,孫長春任海信空調有限公司經營與財務管理部總經理;2024年7月至今,孫長春任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副總會計師、經營與財務管理部總經理。

達財經從海信集團官網獲悉,目前海信集團旗下擁有海信視像、海信家電、三電控股、乾照光電科林電氣五家上市公司。

  回看海信集團的發展史,可以看到一部波瀾壯闊的併購史。據悉,除海信視像外,海信集團旗下的另外四家上市公司均為收購而來。

  不過,由於高玉玲財務出身的背景,外界對她能否勝任海信家電董事長一事仍持觀望態度。有部分聲音認為,儘管她在財務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積累,但在業務層面的直接經驗可能相對有限,這或許會對她的全面領導力和戰略決策產生一定影響。

  但也有另一派聲音認為,高玉玲多年積攢的財務經驗,將幫助公司在資本運作、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從而推動公司的持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高玉玲當選公司董事長后,公司的股價出現了下跌。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高玉玲2024年11月21日出任公司董事長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下跌13.53%,市值蒸發55.68億元。

  對於公司股價下跌,7月初有股民在互動平臺提問:「公司股票價格為什麼一直在下跌,有什麼潛在的利空消息嗎?另外今年夏天持續高温,各個電商平臺、各大賣場空調、製冷設備熱賣,應該對公司業績有所提升吧。」

  數日后,公司回覆稱:「公司股價波動受資本市場波動、宏觀經濟及產業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當前公司運營穩健,管理層持續優化治理體系,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户為中心,致力於實現公司價值可持續增長。夏天高温天氣對空調行業動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公司將持續提升空調產品競爭力,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海信集團營收落后於美的、海爾

  天眼查資料顯示,海信家電曾用名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7年,海信集團成員,位於廣東省佛山市,是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主的企業。

  海信家電的歷史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984年創立的廣東珠江冰箱廠。而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海信家電的前身就已登陸港股、A股兩大資本市場。

  2006年,海信成功收購了科龍電器,白電行業因此迎來了一個脱胎換骨的玩家——海信科龍,后續海信科龍進一步更名為海信家電。

  歷經四十余載的發展,海信家電如今已成長為全球超大規模以家電生產製造為主的企業,其主營業務涵蓋冰箱、家用空調、中央空調、洗衣機、廚房電器、環境電器、商用冷鏈、模具等領域產品的研發、製造、營銷和售后。

2024年,海信集團保持穩健增長,全年營收2153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海外收入996億元,佔整體營收46.3%。

儘管海信家電四十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白電行業的一些巨頭相比,海信家電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024年,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的營收分別達到4090.84億元、2859.81億元。

有觀點認為,此次海信家電「換帥」或與當前海信集團推進管理層年輕化有關。在資深產經觀察家丁少將看來,「新老交替是整個家電行業的正常現象,近年來很多家電公司都在陸續推動管理層新老交替,這能讓企業更有活力,讓企業形成梯次人才隊伍,保證企業穩健發展。也能讓年輕管理層更好應對新產業環境、消費環境、競爭環境,推動企業多元化、國際化發展。」

  對於海信家電和海信集團的未來發展,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