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09:20
亞馬遜發佈了該公司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淨銷售額為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12%;淨利潤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35%。
財報發佈后,亞馬遜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CFO布萊恩·奧薩維斯基(Brian Olsavsky)和投資者關係主管戴夫·菲爾德斯(Dave Fildes)回答了投資者提問。
以下是電話會議實錄:
摩根大通分析師Doug Anmuth:首先,能否請管理層更詳細地説明一下,關税成本是如何在供應商、亞馬遜和消費者之間分擔的?預計未來這種情況會有變化嗎?其次,關於亞馬遜AWS雲服務,我們看到該市場上的第二和第三大公司的雲業務增長明顯更快。我完全理解AWS的增長基數更大,但除此之外,您認為這種差距更多是源於客户需求、基礎設施供應,還是兩者皆有?
安迪·賈西:我來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關於關税的問題,我們已經之前多次提到過,而且目前的觀點與此前無異,那就是我們很難預測未來的情況。關税最終會定在什麼水平,尤其是對於自中國進口的商品,這點不好説。我們自有品牌零售業務的一些預購庫存消耗完之后會怎樣,還有第三方銷售合作伙伴的一些提前備貨情況會有什麼變化,這些也都不確定。如果未來成本上升,目前我們還不清楚最終誰會承擔這些增加的成本。不過可以告訴大家今年上半年的情況:需求沒有下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平均售價上漲,但下半年情況可能會有變化,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再來説AWS的問題。如你所言,同比增長率總是同業務基數相關的,AWS的業務規模比其他競爭對手大得多,第二名的規模大概是AWS的65%。回顧過去幾個季度的業績,有時候我們能看出AWS增長比其他對手快,有時候則是其他對手增長更快。但即便拿第二名對比來説,AWS在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仍然很顯著。但不管怎樣,這些都只是一時的情況,真正重要的是客户在這些平臺上的使用體驗。我們可以看看客户在乎什麼——他們非常看重運營性能,比如各種服務的可用性、耐久性、延迟和吞吐量,這方面我們有相當大的優勢。他們也很在乎安全性,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説,他們把真正重要的數據放到雲端,所以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至關重要。AWS在安全性上的表現和其他玩家有很大不同,你看過去幾個月就知道,其他一些公司的雲服務幾乎每個月都會出點安全問題,所以在安全性上差距很明顯。
另外,我們同其他公司在功能上也有很大差異。不僅是核心基礎設施,我們的服務有更多功能,比如AWS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整體服務,從底層到頂層,都和其他公司有很大不同。所以,無論是針對人工智能還是非人工智能領域,對於AWS能夠為客户提供的服務和支持,我都很有信心。
目前,市場對於AWS的需求超出公司的現有容量。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容量,我們本來是可以創造更多收入,為客户提供更多幫助,而我們也在努力提升容量。話說回來,按目前的營收情況預計,今年AWS年營收將達到1230億美元(年化運行率),而我們仍處於發展的初期。大家可以想想看,一個處於初期的業務年化運行率就可以達到1230億美元,這種情況太少見了,所以我們非常看好其未來的發展機會。
Evercore分析師Mark Mahaney:首先,能否請管理層透露一下AWS業務已簽約但未交付(積壓)訂單的數量嗎?另外,我知道管理層提到過各類限制公司提升供應能力的因素,並表示希望能在今年下半年得到解決。管理層現在還持這樣的觀點嗎?有沒有什麼跡象表明供應限制會提前或推迟得到解決?再問一個關於「Alexa+」人工智能助手的長期發展問題,我已經試用該服務一段時間了。請問安迪,在提高用户參與度、可能帶來服務收入、廣告收入,或許還有增加家庭零售銷售額、減少用户操作不順暢等這些方面來看,Alexa+的潛力如何?從財務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在數據中看到怎樣的表現。
戴夫·菲爾德斯:關於積壓訂單數據的問題,截至6月30日季度末,AWS積壓訂單為195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5%。
安迪·賈西:關於AWS的供應限制,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目前市場對於AWS服務的需求超過了亞馬遜現有容量。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限制存在於多個方面,最大的限制來自於電力。不過,芯片方面也經常存在限制,比如有時候新一代芯片的推出會比預期稍晚;另外,有了芯片之后,在生產服務器所需的一些組件上也會遇到問題,或者在擴大服務器產量時,良率卻沒有達到預期。目前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而這在整個行業都是普遍存在的情況。我認為未來幾個季度,我們所需的容量仍無法完全滿足需求,這需要好幾個季度的時間才能解決,但我預計每個季度情況都會有所好轉,對此我持樂觀態度。
關於Alexa的問題,我首先想説的是,Alexa+的體驗比我們之前的Alexa版本體驗好太多了。它比以往版本更智能,功能也強大得多。而且不像現在市面上其他一些聊天機器人,雖然擅長回答問題,但無法為你採取任何行動,對比而言,Alexa+可以為你做很多事,是一款非常有吸引力的產品。比如,我可以讓它給我播放音樂或視頻,或者把音樂從一個設備傳到另一個設備;如果我正在聽一首電影里的歌,我可以讓Alexa+把這首歌對應的電影片段放到我Fire TV(亞馬遜基於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平臺)上的Prime Video里面去;如果有客人要來,我可以説:「Alexa,拉上窗簾,打開門廊和車道的燈,把温度調高5度,再放點適合晚餐的音樂。」所有這些操作都可以在接受自然語言指令之后完成,Alexa+能夠採取很多行動的能力着實令人驚訝。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開始在美國市場推出Alexa+服務,現在已經有數百萬用户在使用。未來幾個月,美國市場的其他用户也會用上該服務,而今年晚些時候會更廣泛地在國際上推出。用户們真的很喜歡這種體驗,他們能感受產品功能的重大進步,對其評分很高,使用場景範圍比以前廣得多,調用次數也顯著增加。該產品的進步也會持續產生其他效果,包括人們可能會購買內置Alexa+的設備,通過它進行大量購物等等。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人們更多地進行多輪對話互動,Alexa+服務將幫助人們發現更多新事物,廣告業務也會擴大,為公司增加創收途徑。而且,隨着我們不斷增加功能,未來可能還會推出訂閲等服務形式。目前的情況是,Prime會員可以免費使用Alexa+,而非Prime會員則需要每月支付19.99美元來使用它。綜上所述,這一業務仍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但對於該服務目前能夠提供的體驗,我們感到備受鼓舞,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持續對其進行迭代優化。
Baird分析師Colin Sebastian:首先,關於國際業務板塊在收入和利潤率方面的進展,管理層能否多介紹一下推動這兩方面增長的因素,以及這些市場效率提升的可持續性?另外,安迪提到了亞馬遜太空互聯網計劃項目Kuiper,大家最近對該項目的瞭解並不多,或許可以請你介紹一下明年的啟動計劃,以及目前進展如何,服務計劃推出的時間,以及管理層對這個衞星網絡的長期發展願景有何看法?
布萊恩·奧薩維斯基:關於國際業務的問題,你説的沒錯,該板塊本季度表現非常強勁,無論是收入增長還是運營利潤率都很可觀。運營利潤率同比提升了320個基點,達到4.1%。而且,這是一種良好增長勢頭的延續——在過去10個季度里,整體來看,利潤率累計提升了近700個基點。
國際業務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談。一部分是成熟市場國家,比如英國、德國、日本,它們的利潤率水平已經和美國市場相近。因此,隨着這些市場的持續增長,它們的利潤貢獻也會不斷增加,這也是我們本季度所看到的情況。在這些國家,我們的運輸網絡效率顯著提升,和美國市場的情況類似,這帶來了更多的包裹量、更快的配送速度,同時降低了成本。所以,「低成本服務、提升速度、為客户提供更豐富選擇」這一主題在國際市場也在持續推進。在新興市場國家,我們也在取得進展。過去五年里,我們在多個國家啟動了業務,這些市場都處於不同的前期投資階段,在實現盈利的道路上處於不同的時間節點。但這些市場每個季度都在穩步改善,包括商品種類不斷增加,Prime會員數量持續增長,我們為客户提供的服務也在不斷擴展。所以,我認為這些領域的改善是可持續的,我們對此很有信心。成熟市場國家持續增長發展,越來越接近美國市場的狀態,而新興市場國家目前則處於各自不同的增長階段。
安迪·賈西:關於Kuiper計劃的問題,這是我們正在推進和發射的低地球軌道衞星系統項目。目前全球有4億到5億家庭沒有寬帶連接,這意味着他們無法做很多我們習慣的事情,比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網上購物或娛樂,數字鴻溝確實存在,解決這一問題非常有必要。對於企業和政府來説也是如此,由於全球很多地方缺乏寬帶,他們的資產或需求無法獲得足夠的市場可見度或互聯互通。當我們的衞星系統部署到太空后,在低地球軌道衞星領域,將有兩家擁有現代技術的參與者:一家是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提供服務的企業,另一家就是Kuiper計劃。我認為我們在性能上會有相當明顯的差異化優勢,從上行和下行鏈路的預期性能來看,我們更具優勢,而且我們的定價對客户來説也會很有吸引力。
再説説低地球軌道衞星的三大關鍵客户羣體: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憑藉我們的消費者業務和AWS業務,我們與這三大客户羣體都有着非常穩固的合作關係。對於企業和政府而言,他們從太空獲取數據后,往往希望將數據存入雲端進行分析、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開展各種運營,Kuiper計劃與AWS的緊密聯繫,對企業和政府來説極具吸引力。令人驚喜的是,雖然該計劃尚未啟動,但已經有大量企業和政府簽訂了使用該計劃的協議,數量相當可觀,所以我們正全力以赴將衞星送入太空。雖然與我們合作的火箭供應商出現了一些延誤,但未來幾年大部分可用的火箭發射名額都已被我們鎖定,我們非常有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至明年年初,讓這項服務進入商業測試階段。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Brian Nowak:安迪,我有兩個關於AWS的問題,可能有點尖鋭,但我還是想提出來。目前華爾街金融圈有一種説法,認為AWS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正落后於同行,還有擔心AWS的市場份額會被搶佔等等。你能否迴應一下這種説法?並談談管理層和團隊為確保AWS在與超大規模同行的競爭中保持創新優勢,公司最為關注的重點是什麼?其次,我知道AWS是一項龐大的業務,但考慮到目前市場機遇的規模,以及未來12個月內即將推出的各類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有沒有理由認為AWS在今年下半年及2026年不會出現加速增長?
安迪·賈西:關於人工智能的問題,我首先想説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目前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縱觀這個領域的實際情況,你會發現它的結構是「頭重腳輕」的:一小部分非常大型的前沿模型正在訓練中,在計算方面投入巨大,其中有幾個是在AWS上訓練的,其他的則在使用別的雲服務。此外,相對而言,大規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數量也不多。一類是聊天機器人,其中ChatGPT的規模明顯領先;另一類我稱之為編碼代理,像Keepa、Versa、Lovable這些公司,其中有好幾家公司,其很大一部分業務都運行在AWS上。還有大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正處於試點階段,或者正在開發中,也有很多人開始嘗試構建代理程序,並探索如何讓它們大規模投入生產。但這些都還處於早期階段,而且其中很多應用雖然有一定規模,但與我前面提到的那些「頭部」應用相比,使用量還是比較小的。有大量的企業和初創公司正在AWS的人工智能服務上運行應用程序,不過,總體而言,這些應用的使用量、用例的廣度、投入生產的程度,以及未來會出現的代理程序數量,都還處於初期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説到人工智能領域真正重要的東西,以及客户在選擇基礎設施時會關注什麼,我認為得從技術棧的不同層面來看。對於那些既在構建模型,又關注實際成本的人來説,最終的成本會體現在推理上。目前訓練階段的成本很高,因為客户確實在訓練模型,並努力想辦法讓訓練出來的應用投入生產。但到了規模化階段,80%到90%的成本會來自推理,因為模型訓練只是周期性進行的,而預測和推理卻一直在進行,所以,客户會非常關注他們所使用的計算資源和硬件。
我們與英偉達有着深厚的合作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在我看來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我們在CPU領域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在CPU領域,客户渴望更高的性價比,於是我們就像在CPU領域開發了自己的定製芯片Graviton——其性價比比其他領先的x86處理器高出約40%——那樣,在人工智能的定製芯片方面,我們推出了第二代Trainium芯片。第二代Trainium已經成為Anthropic下一代雲模型訓練的基礎,也是Bedrock服務(亞馬遜完全託管生成式人工智能雲服務)以及推理工作的基礎。目前,它的性價比與市面上其他GPU提供商相比高出約30%到40%,而且我們已經在研發第三代Trainium了。我認為,未來大量的計算和推理工作最終都會在第二代Trainium上運行,我也相信,隨着規模擴大,這種性價比優勢對客户來説會非常重要。
另外我想説的是,技術棧的中間層其實是一系列服務的組合,客户需要這些服務來構建模型、利用現有的領先前沿模型,進而開發出能規模化運行推理的高質量生成式AI應用。可以看到,那些構建模型的企業仍在廣泛使用SageMaker AI(亞馬遜完全託管機器學習服務);而在利用領先前沿模型時,Bedrock的增長也十分顯著。就像我在開場發言中提到的,從未來的發展規模來看,目前有規模的代理程序數量還很少。但問題在於,構建代理程序其實並不容易,而且要以安全、可擴展的方式部署這些代理程序也頗具挑戰。所以,我們最近推出的,能讓構建代理程序變得更簡單的Strand服務,以及能讓代理程序更輕松地實現規模化、安全部署的Agent Core服務反響很好,客户們都很高興使用到這些服務,認為它們會改變代理程序領域的發展前景。
此外,要知道全球85%到90%的IT支出仍用於本地部署,我相信這個比例會逆轉,我們也正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大量的傳統基礎設施需要遷移,比如大型機、VMware(數據中心虛擬化解決方案)實例等。我們開發了像AWS Transform這樣的代理工具,能讓大型機、VMware更輕松地遷移到雲端,也能讓.NET Windows(微軟開發的免費、跨平臺、開源開發框架)更方便地遷移到.NET Linux,節省成本,這些對企業來説都很有吸引力。還有像亞馬遜Kero這樣的工具,能讓客户更輕松、更有條理地進行開發,這也是人們對其充滿期待的原因。所以,我對我們目前對於在人工智能領域開發的這些服務和投入感到非常滿意,客户們也很喜歡這些服務,引起了廣泛共鳴。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目前該領域的很多活動都集中在模型訓練和探索如何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投入生產上。而未來,大家會更加密切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是否與其他數據和基礎設施在同一環境運行。要知道,很多生成式人工智能涉及到的推理未來會像計算、存儲和數據空間一樣,成為一個基礎組成部分,因此人們會希望這些應用能夠在靠近其他應用和數據的地方運行。而在AWS上運行的應用和數據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得多,所以我對AWS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更大規模后的發展非常樂觀,而且我認為從技術棧頂層到底層,我們擁有都獨一無二的服務。
關於你最后提到的增長加速預期,我們不會按業務板塊分別提供指引和展望。但我相信,隨着更多企業重新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從本地部署遷移到雲端,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更多人工智能應用部署到生產環境並開始規模化,同時未來幾個月和幾個季度會有更多算力投入使用,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讓我對AWS業務充滿信心。
花旗銀行分析師Ron Josey:我想順着安迪剛纔談到這個話題,聚焦到亞馬遜內部。我記得安迪在6月發表過一篇文章,談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代理在提升內部效率和加快產品上市速度方面的能力和潛力。所以我們很想聽聽關於此問題的更多看法,比如亞馬遜在內部採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情況如何?是否預計產品上市速度因此有所提升?
安迪·賈西:我認為人工智能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最大技術變革,這話分量不輕,因為即便在我們相對短暫的人生中,已經經歷了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乃至互聯網本身的變革,但我仍然覺得人工智能會是這代人遇到的最大技術變革。它不僅會改變我們所知的每一種客户體驗,催生我們以前只能夢想得到的客户體驗,還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我們編寫代碼、做數據分析、搞研究、處理財務,比如財務覈算的方式,乃至業務流程自動化、客户服務的方式,我能想到的每一個工作領域,人工智能都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面對這樣的重大變革,有兩個大方向的選擇:要麼主動擁抱它、塑造它,想辦法打造合適的工具來利用這項技術;要麼迴避它,被動地被它改變。你所提到的那篇我發佈的文章,其實就是想向團隊明確:我們會選擇前者,我們會擁抱人工智能,努力去塑造它。目前,我們已經在公司內部構建了不少工具和代理程序,比如像Kero這樣的工具,編碼代理能承擔大量編碼工作,這非常有吸引力,讓我們的團隊成員從更高的起點出發,更快、更廣泛地為客户創新。再比如AWS的Connect服務,這是我們用於呼叫中心的軟件,內置了大量人工智能功能,能提高所有客服人員的工作效率。可以想象,我們會在各個領域採取類似舉措,讓軟件發佈更便捷,高質量軟件的開發更高效,質檢運營更順暢,還能實現公司內部大量業務流程協調工作的自動化。
我們會在這些領域持續發力,主要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快、更廣泛地為客户創新。同時,我認為這也會讓所有團隊成員的工作更有樂趣——他們不必再做那麼多現在不得不做的重複性工作,能在為客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承擔更多的職責。我們希望培養深度的「主人翁意識」,讓大家儘可能全程參與並掌控工作。
美銀美林分析師Justin Post:我想問一個關於營收指引的問題。第三季度的增長看起來相當強勁,我知道管理層不會透露AWS業務是否有望加速增長,但能否談談其中的一些驅動因素,以及在指引中考慮了哪些關税和其他突發情況?另外,對於第四季度的情況,您有什麼看法嗎?
布萊恩·奧薩維斯基:公司預計三季度淨銷售1740億-1795億美元,我們對第二季度的增長率以及多個領域的加速增長感到滿意,包括訂單量,而且本月初的Prime會員日也非常成功。正如安迪之前提到的,關税最終的敲定情況以及對消費者的最終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們對自己能夠掌控的關鍵因素——價格、商品選擇和便利性——感到很有信心。我們談到了配送速度在提升,商品種類在增加,庫存水平充足,且商品庫存分佈在靠近客户的地方,這些都對我們非常有利,因此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目前我不會給出第四季度的任何指引,我們要下次財報會再談這個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