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北空調銷量暴增,黑吉遼成交額最高增長25倍

2025-08-01 07:00

往年根本賣不動空調的東三省,今夏空調徹底賣爆了。

據京東7月7日至13日周銷售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空調的銷售量暴增,其中吉林省成交額同比增長25倍、遼寧省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黑龍江省成交額同比增長6倍,東北三省首次購買空調的用户數同比增長超過60%。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東三省是出了名的「空調窪地」。作為緯度較高的地區,東北三省居民對空調的需求遠不如南方地區大,據官方統計顯示,1981-2010年哈爾濱7月平均氣温最高僅為27.8℃。截至2023年,黑吉遼平均每百户家庭空調保有量分別是15.6台、21.5台、65.6台,同期全國居民平均每百户空調擁有量為145.9台,黑吉遼的空調保有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尤其黑龍江甚至只有全國平均值的1/10左右。

今年進入7月,東北35℃以上的高温區域不斷擴大,高温席捲東北平原。習慣了涼爽天氣的東北人在高温下難以適應。就連黑龍江的最北端漠河近期也飽受高温折磨,在以往的夏天里,漠河的平均氣温只有十幾度,即使偶爾有高温,也只是在30度左右。但今年罕見地迎來了35度的高温,很多漠河的家庭也破天荒地裝上了空調。

此前,多家媒體集中報道東北高校的學生在操場上睡覺。有視頻顯示深夜的大學操場上,數百名大學生擠在一起打地鋪,甚至宿舍樓道的椅子上也都是人,宿舍在高温下成了「桑拿房」,在眾多網友的關注下,哈爾濱工程大學擬斥資1849.85萬元採購7000多臺空調。成為黑龍江省內大學中的空調採購大户。

東北三省空調市場,已經成了家電行業的暗戰戰場。

東三省火爆的空調市場

東北一直對空調的需求不夠強烈,從區域產能可見一斑。今年1-5月,中國空調產量的前三大省份分別是浙江、安徽和湖北,均超過1300萬台;而東北地區僅有遼寧省擁有生產基地,產量約為52.77萬台。東三省的空調產能甚至不及浙江和安徽的1/20。產量上偏低,加上東北獨特的氣候,導致銷量也不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及2024年東北地區空調銷量分別為356萬台及389萬台,市場規模遠不及華東、華中、華南地區。華東人均1.91台空調的保有量更是遠超東北地區的人均0.34台。

只是今年的高温讓東北的空調市場行情大漲。除了上述京東的數據之外,第三方奧維雲網數據也佐證了東三省空調市場的火爆,數據顯示6月23日-29日、6月30日-7月6日兩周,作為全國平均年氣温最低的黑龍江,年平均温度只有5℃左右,夏季平均温度也只有21℃至25℃之間,但在此期間,黑龍江省線下空調市場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817.68%和438%,緊挨着黑龍江的吉林省線下空調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28.76%和788.4%。

今年的酷暑也拉動全國空調的整體銷量,數據顯示,6月30日至7月6日一周,全國線上和線下市場分別達到了52.96%和113.61%的同比增長。但這些增長速度在東三省的增長速度面前依然遠遠落后。在2024年空調內銷規模下滑的情況下,今年的酷暑成爲了空調企業們提升銷量的好機會,而東北則是由「空調窪地」一躍成為空調市場最火爆的增量。

短短几周內,東三省空調的銷量增長了七八倍,直接拉爆了東北空調安裝師傅的產能。幾萬十幾萬的積壓訂單,讓各大品牌不得不調集全國各地的工程師傅,馳援東北。因為東北地區的房屋為抵禦寒冬牆體結構是全國最厚的。以哈爾濱為例,一些老式磚混房的牆體厚度在一米左右,這簡直就是空調安裝師傅的噩夢,工作效率也明顯低於內地平均水平。同樣的師傅在河南一天最多能安裝15台空調,而在哈爾濱僅能安裝5-7台。

目前空調安裝訂單積壓超15萬單,哈爾濱用户需排隊6天安裝,沈陽訂單排至8月中旬。東北老房牆體厚度達40-50釐米,遠超南方,單檯安裝耗時約1小時,進一步加劇產能缺口。很多空調品牌爲了做好售后,甚至專門安排了一批打牆孔的工人師傅去東北,以應對東北火爆的空調旺季。而有能力跨區域調配人力的只能是一些品牌力出衆的有實力企業,格力、美的、海爾和小米在這波紅利中受益匪淺。

家電巨頭暗戰東北

面對新興崛起的東北市場,各大空調品牌開始了在東北地區的明爭暗鬥。

小米總裁盧偉冰此前公開了小米空調的年度目標——2025年躋身行業前三,2030年衝擊「雙雄」地位。在東北空調銷量火爆之際,小米空調在東北銷量激增,銷量達去年同期20倍,2025年Q1出貨量增65%,線上份額達15%,逼近格力的18.5%。銷量的暴增讓小米不得不從全國12基地抽調300名技師包車支援,單日安裝能力提升至去年同期20倍。

美的空調同期在黑龍江和吉林的增長率高達356%。為應對安裝的售后難題,美的組織了來自沈陽、濟南、鄭州、石家莊等地超150組跨區域服務工程師,奔赴吉林和黑龍江地區開展安裝工作。啟動「2-3-4響應機制」,安裝量峰值達24.5萬台/日,創下新記錄。

作為老牌空調品牌,格力空調在東北也頗受歡迎。黑龍江銷售額峰值同比暴增817%,格力從全國調派安裝團隊馳援東北,為緩解訂單積壓,每台空調多補貼安裝工20元,以普通安裝工每天安裝10台計算,安裝工人每月可以增收6000元,以此來激勵服務效率。

白電三強之一的海爾,7月在吉林的空調安裝量同比增長563%,零售額同比增長355%。黑龍江零售額同比增長333%;遼寧零售額同比增幅518%。銷量激增,原本東北當地的售后服務難以滿足需求,海爾緊急調配1000名安裝工人進入東北地區,提升安裝時效。

除了比拼安裝等售后服務之外,各廠商還比拼價格與服務升級。很多廠商將終端價格壓至「國補臨界線」,如海爾C200空調從2788元降至約1600元。小米、TCL等品牌以「高端功能下沉」策略破局,如具備語音控制+新風系統功能的TCL小藍翼櫃機售價5999元,比一線品牌同配機型低40%。

小米空調笑到了最后?

雷軍和盧偉冰的目標有沒有可能實現?起碼目前看小米空調的線上份額突破性躍升,2025年Q2線上銷量份額達16.2%,穩居行業第三位,與格力17%-18%,差距顯著收窄。這或許就是董明珠只要有機會就攻擊小米的原因所在。

2025年Q1空調出貨量超110萬台,同比增速超65%,2025年前8周線上銷售額同比暴漲73%,市場份額躍升至11%。隨后小米空調單月份額持續攀升,4月14.25%到5月的17%再到6月16.5%,增速領先傳統品牌,雷軍在3月9日專門發文慶祝。

現階段小米空調均價2353元,低於格力3540元和美的3187元,但其主打高性價比,強化小米空調的遠程操控+家居互聯等智能生態聯動功能,提升產品吸引力,在美的等品牌以降價搶奪市場之際,小米空調卻均價逆勢漲10%,尤其小米中央空調Pro通過嚴寒測試,強化低温制熱性能,也贏得不少消費者的信賴。

小米深知空調和手機不同,手機可以依賴線上,而空調則是渠道為王。而小米汽車的火爆也提升了小米空調的品牌力,甚至小米汽車加速了小米空調的銷售渠道。小米SU7和小米YU7不愁賣,成為各大經銷商爭搶的優質資源,所以小米汽車的經銷商可能也可以成為空調的渠道商。

今年3月到6月,小米新開線下門店4000家。門店越多,意味着能夠提供服務的本土經銷商和服務商就越多,靠着這個小米可以快速補足自己在線下渠道的短板,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小米空調的渠道已經完全可以和家電三強抗衡了。

如今小米正在研究能不能讓汽車店更多去融合家電3C品類。事實上,部分汽車店已經完成了家電、3C的融合出樣,可以一站式完成全屋全套產品的購買。而小米汽車的成功也帶動了小家電的價格,在線下門店里,小米家電部分品類的均價提升速度,整體提升超20%。

雷軍的佈局也逐漸明朗,小米現在將家電列為小米三大戰略支柱,空調與冰箱、洗衣機組成智能家居「鐵三角」,生態聯動使用户留存率達78%。而此前因為代工降低自身利潤,2024年武漢智能工廠投產后,降本23%,該工廠2025年擁有600萬台/年產能,全面掌控供應鏈,打破傳統廠商成本壁壘。

雷軍可能以「家電界特斯拉」為藍本,意圖將空調從功能型產品升級為「全屋智能空氣管家」。其野心不僅是市場份額,更是通過智能生態綁定用户,如米家APP聯動冰箱/洗衣機、改寫硬件盈利模式,最終打破傳統家電三十年建立的格局。

面對雷軍的強勢殺入,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撰寫了十幾萬字的《小米研究報告》以予應對。可見小米空調目前已經是家電行業不可小覷的生力軍。

東北空調市場的暗戰,可以印證中國市場的空調規模遠未飽和。隨着高温天氣的變化,空調保有量還會大幅提升,空調巨頭們的暗戰今夏較為慘烈,但這或只是開始。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複製、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 夢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