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07:57
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31日,據外媒消息,歐盟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將徹底重塑價值1.7萬億歐元(2萬億美元)的跨大西洋貿易關係。歐盟同意對大部分美國產品砍 55% 的關税;若協議生效,歐盟對美商品關税將降至當前約 1/3 水平。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塞夫喬維奇承認:「這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能達成的最佳協議’。」
歐盟內部反應:複雜且分化
歐盟各國政府對協議的反應 「有好有差、甚至憤怒」:
部分國家領導人認為,歐盟委員會談判應像 「鋼鐵和鋁議題」 一樣強硬;
另一些人則承認,修復美歐關係 「利大於弊」(此前北約成員國剛因 「土耳其承諾維護伊朗核協議」 對美讓步)。
特朗普曾指責:「歐盟對美國的待遇比中國更差」,並威脅對歐洲產品加徵200% 關税,稱此舉為 「幫美國工人減税、解決德國等國製造業就業流失問題」。
協議進展:尚未 「塵埃落定」
1. 法律約束力?暫時沒有
7 月 27 日宣佈的是 「政治原則」,不具備法律效力。下一步,歐盟與美國將在8 月 1 日前夕發佈完整聯合聲明,説明已談判內容,但仍非最終法律文本 —— 具體協定需數月談判。
2. 短期變化:8 月 1 日起的關税調整
美國對歐關税:對幾乎所有歐盟出口產品(含汽車、零部件),關税從27.5% 降至 5%,覆蓋歐盟對美出口的 70%(約 800 億歐元 / 4350 億美元)。
特殊税率:15% 税率適用於 「行業產能」(如半導體、金屬),未來可能調整;少數產品享 15% 豁免,已徵 15% 以上關税將 「陸續取消」。
額外安排:解決美國從歐盟進口鋼鐵的配額限制,保護供應鏈免受匯率波動影響。
歐盟 「妥協」 的深層邏輯:安全與能源焦慮
歐盟官員稱,談判不止關乎貿易,更涉及:
安全綁定:歐盟軍事力量投資不足,對美防務依賴加深;
能源替代:歐盟逐步停止採購俄羅斯天然氣,急需美國作為 「替代能源供應方」。
特朗普是 「贏家」 嗎?利弊交織
1. 對美產業:短期 「競爭力提升」
協議條款明顯偏向美國,可直接提升美產業競爭地位。但經濟學家警告:關税成本短期由消費者承擔(美國人買單)。
2. 歐洲輿論:「荒謬的屈服」
法國總統馬克龍暗諷:「要獲得自由,就必須讓人畏懼 —— 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畏懼?」法國總理貝魯更直接批評:「自由國家聯盟因‘統一價值觀、自身利益’屈服,這是荒謬的一天。」
市場與產業:歐元、汽車業的連鎖反應
歐元匯率:7 月 28 日跌至五周低點(1 歐元 = 1.1527 美元),協議宣佈后已下跌 0.1%;但此前因 「協議預期」,歐元曾短暫飆升至近三年高點。
汽車業衝擊:歐盟對美汽車及零部件關税砍至 55%,美國車入歐將享0% 關税(利好依賴對美出口的國家,如德國 2024 年對美出口 349 億美元汽車及零部件)。德國工業聯合會(BDI)批評稱「協議是‘不充分的妥協’,15% 關税仍給歐盟出口型產業(如汽車)造成巨大壓力。」
投資承諾:雄心勃勃,落地存疑
歐盟承諾:(1)能源採購:未來三年 「計劃採購」7500 億歐元美國液化天然氣、石油、核能產品;(2)對美投資:歐盟企業 「已表示興趣」,未來在美各領域投資至少 6000 億美元。
但現實挑戰突出:(1)能源採購:2024 年美國能源出口總額僅 3300 億美元,歐盟 2024 年從美進口能源超 1000 億歐元,「短期達標難度極大」;(2)投資目標:6000 億美元是 「企業承諾總和」,非約束性 ——歐盟無法強制成員國或企業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