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寧德時代上半年業績:營收利潤雙增,動力電池毛利率繼續走低

2025-07-31 21:24

7月31日,寧德時代(300750.SZ)發佈2025年上半年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788.86億元,同比增長7.27%;淨利潤304.85億元,同比增長33.33%。其中,動力電池系統營收約1315.73億元,同比增長16.8%,佔同期寧德時代總營收比例約73.55%,比2024年的69.9%上升3.65個百分點。

寧德時代上半年營收、利潤雙增長主要得益於電池裝機量的增長。根據財報數據,寧德時代上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28.6GWh,同比增長 37.8%。

在亮眼的業績背后,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的毛利率卻面臨下滑壓力。上半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為22.41%,比2024年上半年的26.9%下降4.4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毛利率在2016年曾達到43.7%,但此后便持續下滑,十年間近乎「腰斬」。

動力電池毛利率下滑,市場競爭加劇是首要因素。一方面,比亞迪億緯鋰能(維權)、中創新航等電池企業不斷追趕,另一方面越來越多車企自建電池廠,試圖擺脫對電池廠商的依賴。寧德時代市場霸主地位受到挑戰,不得不降低產品價格。

今年4月,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參觀寧德時代展臺時,表達了對成本的關注,希望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降價30% 一40%。事實上,在「價格戰」影響下,寧德時代在2024年已出現上市以來營收首降,全年營收3620億元,同比下滑9.7%。

從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來看,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裝機量雖增長37.8%,但增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同比增長51.6%)。且寧德時代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從2024年上半年的46.3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05%,2021年時的高點是52.1%。今年4月,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車量市佔率18個月來首次跌破40%,這表明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持續分流。

對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造成分流效應的,除了近幾年崛起的比亞迪及中創新航等頭部動力電池廠家,中部、尾部的電池企業也虎視眈眈。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部和尾部的企業增長強勁,國軒高科欣旺達、瑞浦蘭鈞、正力新能、極電新能源、因湃電池、多氟多等均出現份額增長。

爲了強化動力電池系統的競爭力,寧德時代在電池業務上持續延伸,如發展換電業務和滑板底盤業務等。換電方面,寧德時代在前期換電站建設進度不及預期的情況下,於今年上半年先后與和蔚來、中石化達成戰略合作,改變發展模式。在滑板底盤方面,近日寧德時代旗下的底盤公司時代智能首次開啟對外融資。

此外,寧德時代積極佈局其他業務,如儲能電池、電池材料回收、電池礦產資源業務等。今年上半年,這些業務毛利率均有提升。其中,儲能電池系統營收284億元,同比下滑1.47%,營收佔比15.88%,毛利率25.52%;電池材料及回收實現營收78.87億元,同比下滑44.97%,毛利率26.42%;電池礦產資源業務實現營收33.61億元,同比增長27.86%,毛利率9.07%。

出口也是寧德時代的新發力方向。財報顯示,上半年寧德時代境外收入612.08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34.22%,銷售境外的主要產品仍為電池系統。今年5月20日,寧德時代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格263港元/股,募集資金總額410億港元。寧德時代表示,此次H股上市搭建了海外資本運作平臺,有助於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加快全球化戰略佈局,提升綜合競爭力。

寧德時代表示,接下來將面臨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及供應等多重風險。 

寧德時代在財報中稱,由於對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等更高性能電池技術的追求,全球知名的車企、電池企業、材料企業、研究機構紛紛加大對新技術路線的研究開發。公司如果不能有效預判且始終保持研發能力的行業領先,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近年來,隨着全球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國內外企業電池產能快速擴張,存在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為應對挑戰,寧德時代表示將以優質產品和服務參與市場競爭。上半年,寧德時代發佈了二代神行超充電池、驍遙雙核電池、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其中,二代神行超充電池800公里續航和峰值 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鐵鋰電池;驍遙雙核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175Wh/kg,支持峰值5C的充電速率和500公里續航。

另外,針對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寧德時代表示已採取自制開採、投資合作、簽署長協訂單等措施,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

(作者 周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