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22:03
專題:聚焦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財報
憑藉一份贏得分析師讚譽的收益報告,羅賓遜全球物流(C.H. Robinson)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凸顯了這家大型第三方物流(3PL)企業的另一個持續特徵:員工數量不斷減少。
在周三的收益電話會議上,該公司的業績贏得了分析師的祝賀與好評。受此支撐,周四早間交易中,羅賓遜全球物流(納斯達克代碼:CHRW)股價上漲 7.55%,報 105.02 美元。
羅賓遜全球物流的高管們在周三與分析師的收益電話會議中反覆提及 「生產力」 一詞。對於經紀公司而言,生產力通常通過 「每位員工處理的貨運量」 等指標來衡量,這使得該公司員工數量的降幅成為關注焦點。
2023 年第三季度是戴夫・博茲曼(Dave Bozeman)出任羅賓遜全球物流首席執行官后的第一個完整季度。公司數據顯示,該季度公司總員工數為 15,577 人。其中,北美地面運輸(NAST)部門有 6,278 人,該部門涵蓋公司的卡車經紀業務。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季度,公司整體平均員工數為 12,858 人,較 2023 年第三季度下降 17.4%。北美地面運輸部門的降幅稍小,為 15.8%,員工數從 6,278 人減至 5,283 人。
同期,由於貨運市場依然疲軟,羅賓遜全球物流整體及北美地面運輸部門的收入基本持平。這正是生產力提升的定義:用更少的投入(包括勞動力)完成同等或更多的工作。
而且這一趨勢可能持續。例如,在討論公司對今年剩余時間的業績指引時,首席財務官達蒙・李(Damon Lee)表示,羅賓遜全球物流將人事費用指引在先前 13.75 億至 14.75 億美元區間的上下限均下調約 7,500 萬美元。
「這體現了我們在管理成本結構方面的嚴謹態度,以及我們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為組織長期增長佈局的能力,同時我們仍致力於進一步實現員工數量與業務量的脱鈎,」 李説道。
根據李的進一步解釋,這些調整或許無需通過裁員來實現:「鑑於 10%-15% 左右的人員流動率,如有需要,我們完全有能力主要通過自然減員來管理員工數量。」
但除此之外,一位分析師在收益電話會議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員工數量還能減少多少?
北美地面運輸部門總裁邁克爾・卡斯泰尼奧(Michael Castagnetto)的回答延續了自博茲曼上任以來羅賓遜全球物流高管們始終堅持的立場。「我們每天、每周、每月都將不斷提升生產力,」 卡斯泰尼奧説。
儘管部分生產力提升可能伴隨着員工數量的進一步減少,但卡斯泰尼奧也提到了人工智能(特別是智能體人工智能)的推動作用。博茲曼和電話會議中的其他人士列舉了多個由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案例,這些案例印證了員工數量減少的合理性,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對零擔貨運(LTL)進行分類 —— 這符合美國全國汽車貨運協會在該領域實施的新分類制度。
在最終迴應 「員工數量還能減少多少」 這一問題時,卡斯泰尼奧表示:「我不認為存在一個明確的上限。」 但他補充道:「我認為還有很多未知因素。」
李也認同這一觀點。「我們確實不認為我們的生產力未來會進入停滯期,」 他説,「我們的運營模式將推動我們實現持續的、漸進式的生產力提升。」
從外部視角來看,道明證券(TD Cowen)的傑森・塞德爾(Jason Seidl)在總結收益和員工數量情況時表示,隨着技術舉措持續助力羅賓遜全球物流實現 「以少做多」,北美地面運輸部門的利潤率 「迅速接近長期目標」。
北美地面運輸部門的毛利潤從 4.197 億美元增至 4.232 億美元,漲幅為 3%。該部門的其他數據也有所改善。38% 的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提升,塞德爾稱這一數字也超出了預期。
市場份額增長
羅賓遜全球物流的內部測算顯示,該公司在本季度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增長。數據顯示,其每個工作日的整車貨運量增長約 4.5%,零擔貨運量增長 2.5%,這些數字均超過了月度卡斯指數(Cass Index)所報告的貨運量水平。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里查・哈奈恩(Richa Harnain)指出,北美地面運輸部門 1% 的貨運量增長不僅超過了卡斯指數,也超過了 JB 亨特(NASDAQ: JBHT)和奈特 - 斯威夫特(NASDAQ: KNX)經紀部門所報告的貨運量。
技術能否維持運力?
在羅賓遜全球物流的高管們對自家技術讚不絕口之際,一位分析師詢問他們,總體而言,技術是否可能延長運力過剩的市場狀態 —— 這種狀態多次被提及為持續存在的不利因素。
卡斯泰尼奧認同 「過去幾年貨運經紀技術已逐漸普及,許多機構都在向小型經紀商提供相關功能」 這一説法。
他藉此機會宣傳了羅賓遜全球物流自身的技術。「我們認為,無論競爭對手是資產型企業、大型經紀商還是小型經紀商,我們在市場中的業務表現與競爭對手之間都存在明顯差異,」 卡斯泰尼奧説。
但隨后他對上述觀點提出了異議:「關於(技術)是維持市場運力的驅動因素這一説法,我可能並不認同。」
「我承認貨運經紀技術已逐漸普及,但我們相信,我們的技術體系與我們的員工相結合,是我們在市場中形成明顯差異化優勢的關鍵,」 卡斯泰尼奧補充道。
收益電話會議中提及的其他問題:
首席戰略與創新官阿倫・拉詹(Arun Rajan)表示,羅賓遜全球物流認為其已實施的技術變革能夠幫助公司度過運價上漲(用經紀行業的話説即 「拐點」)時期。
「通過…… 嚴謹的工作,我們也提升了管理短期毛利率壓縮的能力 —— 這種壓縮通常伴隨着現貨價格拐點的出現。因此,我們有信心與歷史上的現貨價格拐點時期相比,縮短任何毛利率壓縮的持續時間並減輕其影響,」 拉詹説。「在 12 個月的時間框架內,我們預計更強勁的需求和 / 或過剩運力的減少將推動現貨價格出現拐點,這將超過可能出現的任何短期毛利率壓縮。在這方面,我們相信隨着現貨價格出現拐點,我們的優異表現將持續下去。」
羅賓遜全球物流擁有投資級信用評級,但僅高出兩個等級。該公司仍是 「股息貴族」—— 幾年前剛獲此殊榮,因其已連續至少 25 年提高股息支付。李表示,除了維持這一投資級評級外,「維持並提高股息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他沒有提及一個事實:一項失敗的收購往往會對公司的債務評級造成損害。
此外,正如李所説,「我們內部的內生增長機會無疑具有吸引力。」
李表示,收購的大門並未關閉。「我們不會在併購方面犯錯誤,」 他説。如果公司要達成一筆交易,「那一定是合適的收購,一旦遇到合適的收購標的,我們就會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