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公用事業行業董祕觀察:大眾公用董祕趙飛薪酬高達200萬元 為行業內最高

2025-07-31 18:01

專題:專題|2024年度A股董祕數據報告:1144位董祕年薪超百萬 佔比超21%

      董祕作為連接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橋樑」,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中發揮着關鍵作用。新浪財經《2024年度A股董祕數據報告》顯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祕薪酬合計達40.86億元,平均年薪75.43萬元。

      分行業來看,公用事業行業上市公司董祕2024年薪酬平均數約為75.84萬元,其中2024年薪酬最高為大眾公用董祕趙飛,高達200萬元,薪酬最低為大連熱電(維權)董祕郭晶,僅16.3萬元(最低薪酬統計剔除了未完整就職2024全年的董祕)。從整體薪酬分佈來看,薪酬在50-100萬元人數最多,共計74人,佔比55%。

      公用事業行業董祕的年齡平均數約為47.77歲,其中50-59歲最多,人數共57人,佔比約42%。其中恆盛能源余國旭為年齡最大,67歲,學歷為高中,2024年薪酬為84.95萬元;甘肅能源戴博文為年齡最小33歲,2024年薪酬為29.33萬元。

      從董祕學歷分佈來看,碩士、本科、大專及以下分別為70人、57人、5人,整體碩士學歷在董祕羣體中佔比最大,約為53%,其次為本科,佔比約43%,體現出行業對綜合素養的較高要求。

      從董祕的任職情況來看,公用事業上市公司董祕多數都身兼數職,共有90名董祕還在上市公司中擔任董事、財務總監、法律顧問等職位,佔比約67%。據觀察是否身兼數職與年齡及薪酬並無較大的關聯性,身兼數職的高管平均年齡為48.44歲,平均薪酬為76.00萬元;僅擔任董祕的高管平均年齡為46.38歲,平均薪酬為75.51萬元——如考慮上市公司的股份激勵,一般兼任其他管理崗位的董祕,獲得的股份激勵會更高。 

      在公用事業上市公司董祕中,共有8位在2024-2025年出現過違規,並收到監管警示函或通報批評。其中梅雁吉祥的胡蘇平以4次違規位居榜首。

      2022年,梅雁吉祥與梅雁中學之間存在經常性資金往來,但公司未對相關關聯交易履行審議程序及披露義務。此外,公司還提前確認了收入,導致公司2022年合併報表多計營業收入1214.33萬元、淨利潤少計116.24萬元,佔相關指標調整前比例分別為2.44%、2.01%;導致公司2023年一季度、半年度、前三季度合併報表均少計營業收入1214.33萬元、淨利潤175.17萬元,佔2023年一季度相關指標調整前比例分別為18.48%、21.14%,佔2023年半年度相關指標調整前比例分別為8.59%、10.83%,佔2023年三季度相關指標調整前比例分別為5.38%、5.63%。因此,梅雁吉祥及包括胡蘇平在內的高管分別收到了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警示函。

      2023年,梅雁吉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鉅虧1.00億元,但公司未按規定及時披露業績預告,直至2024年3月16日才姍姍公佈。在市場對業績敏感度極高的當下,延迟披露直接導致投資者錯失風險預判窗口,加劇股價波動衝擊。因此,梅雁吉祥及包括胡蘇平在內的高管分別收到了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警示函及內部通報。

      在公用事業上市公司董祕中,35歲以下的董祕共4位,分別為山高環能的宋玉飛,其2024年薪酬為103.49萬元,為其中最高,且其薪酬較2023年上漲了約10萬元;ST金鴻的趙睿,其薪酬為84.51萬元,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百川能源的李思萌,其2024年薪酬為65.34萬元,較2023年下降了約10.39萬元;甘肅能源的戴博文,其2024年薪酬為29.33萬元,為其中最低,僅為倒數第二位的45%,為第一名的28%。作為行業內最年輕的一批董祕,宋玉飛、趙睿、李思萌之所以能獲得較高的薪酬水平,系他們都曾有過賣方經歷。

      宋玉飛: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註冊會計師、法律職業資格、保薦代表人。曾任職於興業證券投資銀行部。

      趙睿:研究生學歷,保薦代表人、非執業註冊會計師、法律職業資格。先后在中山證券、南京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從事承銷保薦業務。

      李思萌: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數學本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金融碩士研究生,曾任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他們在賣方的工作經驗無疑成為他們向企業轉型的最佳背書,其在財務、法律、資本市場的經驗有助於他們擔任董祕職責,且賣方較高的薪資水平,也使得他們更有可能在轉型時獲得更高的薪酬。然而考慮到企業針對業務實際成效進行考覈,且同時面臨更高的溝通成本,賣方向企業的轉型,並不一定順利。例如百川能源的李思萌,其自2022年加入公司以來,年度薪酬逐年下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