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5%關税!特朗普對印度下手了 | 京釀館

2025-07-31 17:38

▲這是7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拍攝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圖/新華社 ▲這是7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拍攝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圖/新華社

特朗普對印度變臉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稱,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來自印度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税,外加一項未披露額度的罰款。

特朗普寫道:「雖然印度是我們的朋友,但多年來相對而言我們和他們幾乎沒有什麼貿易,因為他們的關税太高,屬於世界上最高的,而且他們有着所有國家中最為嚴格和令人討厭的非貨幣貿易壁壘」。在另一則帖文中,特朗普又用大寫的英語寫道:「我們與印度有着鉅額的貿易逆差!!!」。

特朗普宣佈對印度加徵25%關税,意味着印度對美出口關税將超過越南的20%,印尼和菲律賓的19%,以及日本和韓國的15%。這讓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時宣稱的「印度在特朗普政府中有優先地位」的自我定位,成了一個笑話。

特朗普為何要把印度列為重點打擊的靶子?恐怕沒他説得那麼簡單,也絕非僅僅是因為關税談不攏。

不僅因貿易失衡

説起來,印度是最早與美國啟動關税談判的國家之一。今年4月,印度還曾提出過到2030年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達到5000億美元、大規模採購美國油氣和軍備的方案,以期獲得美國讓步。但現在看來印度畫下的大餅沒有用。

而印度之所以遭受如此待遇,絕不是因為印度對美有鉅額貿易順差以及印度有貿易壁壘那麼簡單。

拿與印度對外貿易有較高重疊度的越南相比,這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2024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達1046億美元,遠高於印度對美貿易順差457億美元。然而,美國宣稱對越南加徵的關税為20%,低於對印度徵收的25%。這很耐人尋味。

特朗普為何對印度下重手,真實原因是雙方關税談判的重點內容,都觸碰到了各自的政治利益。

比如,農產品問題是美印關税談判的主要障礙。由於特朗普關税給美國農業造成了至少270億美元的損失,導致大豆等農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因此,在對印關税談判中,美國強烈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

而印度莫迪政府由於未能實現農民收入翻倍等承諾,在農村地區的支持率已經走低。今年4月印度女婿、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印度時,全印度農民協會就號召全國發起抗議活動,反對印度對美開放農產品市場。在這種形勢下,莫迪政府在關税談判中難以順從美國立場。

再如,美印關税談判的另一個主要障礙是數字税問題。印度對在印度提供數字服務、年營業額超過26萬美元的企業徵收2%數字税。這一政策對美國科技公司影響最大,而美國科技公司是當下特朗普需要維護的重要合作對象。

關税問題夾雜政治利益問題,雙方都難以讓步,是導致特朗普對印度加徵高關税的主要原因,但這還僅是關税談判層面。

美國拿關税當地緣工具

在另一個層面,美國在對印關税談判中,還有意挑戰了印度的貿易和外交自主權。這就是在對印度加徵25%關税的同時,特朗普還宣佈,由於印度大部分武器裝備從俄羅斯購買,又是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買家,因此將從8月1日起對印度徵收一項額外「罰金」的原因。

這是美國在關税談判中第一次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徵額外「罰金」,發出了特朗普政府把關税談判當作地緣工具的明確信號。

衆所周知,長期以來俄羅斯是印度武器裝備的最大賣家,最高峰時,俄製裝備佔印度進口武器裝備的76%。但近年來,俄對印武器裝備出口已大幅下降到佔印度進口總份額的36%左右。

但即使如此,美國也不打算放過印度。原因是,在5月的印巴空戰失利后,印度到處尋求購買第五代隱形戰機,美國同意向印度出售F-35戰機,但不提供核代碼。而俄羅斯則向印度提交了出口蘇-57E隱形戰鬥機和蘇-35M戰鬥機的意向書,並承諾可提供核代碼,使之可以集成到印製戰機和雷達中。

美俄爭奪軍火市場份額的壓力給到了印度。印度購買誰家的武器裝備本應自主決定,但特朗普徵收「罰金」的措施,部分剝奪了印度的自主權。

印度購買俄羅斯能源也是如此。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印度並未加入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的行列,根據印俄去年底達成的協議,印度從今年起從俄羅斯每月進口8萬噸至10萬噸原油以及30萬噸燃料油。特朗普用「罰金」昭告印度,不按照美國的指揮棒行事就會被制裁。

對於自認為與美國有親密夥伴關係且自命為世界大國的印度來説,遭受這樣的待遇無疑是一種巨大的侮辱。

印度妥協空間不大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印度有多大可能妥協?

此前,印度希望把與美國達成關税協議的時間延迟到10月以后,而不是特朗普設定的最后期限8月1日。但特朗普已經表示不會再延期。

當然,特朗普的政策具有反覆性。但即使印度能把與美國的關税談判拖到10月以后,其妥協的空間也不大。

一方面,莫迪雖然在2024年印度大選中勝出並第三次出任印度總理,但他所屬的人民黨在議會失去了多數席位。因此,無論出於個人人設還是維護支持度的需要,面對印度農業可能遭受美國農產品席捲的可能性,莫迪沒有什麼讓步空間。

另一方面,與拜登時期極力構建聯盟體系的外交戰略不同,特朗普政府追求「美國優先」和雙邊大國關係,印度的國際戰略地位因此已有所下降。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印巴空戰后的敏感時間點,特朗普高規格接待了到訪的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這是美國總統首次在沒有巴基斯坦政府高級文職官員陪同的情況下在白宮接待巴基斯坦軍方領導人。

印度或許能在停徵美國科技企業數字税、購買美國能源和軍火等方面作出更大讓步,但與特朗普要求印度開放市場、改變外交戰略的目標相比相差甚遠。因此,即使特朗普今后下調對印關税,恐怕也極為有限。

對於莫迪來説,目前的狀況對其政治權威當然是巨大的考驗。但同時也提醒人們,對於美國在對印談判中把關税問題當作地緣工具的「試驗」,必須給予高度警惕。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徐秋穎 迟道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