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葯熱度停不下來!醫藥基金7月持續飆漲,年內12只翻倍基

2025-07-31 18:04

財聯社7月31日訊(記者 吳雨其)創新葯板塊的強勁行情已成為當前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熱度從年初一路延續至今,並在7月達到新的高潮。

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創新葯相關標的的強勁表現不僅提振了醫藥板塊整體估值,更直接推動了醫藥主題基金的集體回暖。經歷過過去兩年的深度調整后,醫藥行業的投資情緒逐步修復,疊加政策端的持續扶持與技術端的加速突破,醫藥主題基金在今年重新站上了市場舞臺中央。

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永贏醫藥健康、華富健康文娛等多隻醫藥主題基金單月漲幅均突破30%,成為推動資金熱度快速升溫的重要催化劑。而放眼年內表現,醫藥主題基金早已展現出強勁勢頭,前十名業績榜中有九席被醫藥相關產品佔據,充分體現了資金對該領域的持續追捧。

有業內人士評價稱,「創新葯是今年以來醫藥板塊最重要的驅動力,相關基金的強勢上漲,不僅是階段性行情,更反映了市場對醫藥長期邏輯的再度認可。」

7月醫藥熱度不減

7月以來,醫藥主題基金整體漲勢依然凌厲。永贏醫藥健康以35.18%的月度漲幅位列同類首位,該基金以創新葯和醫療服務為核心配置。緊隨其后的是華富健康文娛,月度上漲33.69%,該產品同樣創新葯配置權重較高,是推動收益的主要來源。易方達全球醫藥行業也表現突出,月內上漲32.22%,憑藉跨市場佈局覆蓋港股創新葯標的,實現穩健增長。

從整體來看,7月醫藥主題基金普遍實現大幅上漲,行業景氣度持續回暖。除排名居前的幾隻基金外,部分專注創新葯和醫療器械領域的基金月度漲幅也在20%-30%區間,顯示資金對醫藥板塊的追捧正在加速。Wind數據顯示,7月醫藥主題基金平均漲幅遠超市場整體水平,成為推動基金淨值修復的主要力量。

業內人士指出,醫藥主題基金的爆發背后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一方面,創新葯臨牀進展頻頻傳來利好消息,疊加政策端持續優化審批和醫保談判機制,提振了投資者對行業成長性的信心。另一方面,醫藥板塊前期估值經歷了深度調整,性價比顯現,吸引資金集中迴流。

此外,創新葯與港股醫藥的聯動效應也在放大醫藥主題基金的收益彈性,部分港股標的的強勢表現進一步推動基金淨值向上。整體來看,7月醫藥主題基金的集體上漲標誌着該賽道在經歷長期調整后重新回到主流視野,併爲下半年行情奠定基礎。

年內醫藥基金領跑,12只基金翻倍

年內醫藥主題基金的表現更具説服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在年內基金業績前十榜單中,有九隻基金與醫藥主題直接相關,行業集中度之高在近年來罕見。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以143.24%的漲幅仍居第一,該基金由張韡管理,重倉港股醫藥龍頭,顯著受益於港股醫藥估值修復和南下資金的持續買入。

緊隨其后的是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和中銀港股通醫藥,年內漲幅分別為124.47%和114.79%,兩者均集中佈局港股創新葯企業。永贏醫藥創新智選(111.32%)、華安醫藥生物(105.97%)、匯添富全球醫藥(104.62%)等基金同樣表現亮眼。前十榜單中的諾安精選價值(102.25%),該基金雖然並非醫藥主題基金,但因持續重倉醫藥股,其年內收益同樣顯著提升。

據統計,年內漲幅超過100%的基金共有12只,均為重倉醫藥的基金。漲幅超過50%的基金則多達165只。

基金經理普遍認為,醫藥主題基金的強勢來自估值修復和基本面的雙重推動。一方面,創新葯研發成果頻頻落地,企業的國際授權合作增加,推動盈利預期上修;另一方面,港股醫藥受南下資金青睞,估值中樞回升,進一步帶動基金收益。

華富健康文娛基金經理廖慶陽表示,隨着國內創新葯政策暖風頻吹,醫藥集採將節約的醫保資金用於扶持創新葯,同時商業保險補充支付體系逐步完善,預計商業保險未來將會在整個的醫保支付中擔當更重要的作用,從而推動創新葯支付的放量。

其次,從中長線來看,國產創新葯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國產創新葯的產品力已毫不遜色於全球知名創新葯企,但市值卻遠低於美國公司,拉長時間來看,國內的創新葯企與全球相比存在非常大的產業空間。

最后,隨着國產創新葯的全球化進程加速,海外大型跨國製藥企業對國內創新葯的引進速度大幅提升,國產創新葯憑藉高性價比正吸引外資持續加碼。可以看到,今年很多有着全球領先的臨牀數據或者有潛在可能性的藥物正在不斷涌現,國產創新葯或進入井噴期。隨着中國生物醫藥技術的不斷突破、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中國創新葯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不僅是政策、資本、技術共振下的板塊輪動,更是中國科技自立、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必然結果。

港股醫藥成公募重倉高地

二季報披露的持倉信息也表明:港股醫藥成為公募基金的新焦點佈局方向。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重倉38只港股醫藥個股,持倉市值合計595.89億元,在港股行業配置中位列第二,僅次於傳媒板塊。這一數字不僅體現了醫藥在公募港股投資版圖中的權重提升,也顯示資金對創新葯賽道的長期看好。

從具體持倉來看,創新葯龍頭是公募基金的首選標的。信達生物在半年度被加倉1.04億股,持倉總量達2.17億股,持倉市值高達155.31億元,年內股價上漲167.76%。三生製藥的表現更加搶眼,公募持倉在半年內增加2.07億股,年內漲幅達到432.20%,成為港股醫藥中最耀眼的明星股之一。科倫博泰生物同樣表現突出,半年度加倉近400萬股,持倉市值56.51億元,年內股價漲幅超過150%。

公募的加倉數據也凸顯出港股醫藥的集中度與資金熱度。多隻醫藥港股被公募翻倍式加倉,如泰格醫藥的加倉比例高達432.66%,微創醫療加倉227.28%,京東健康加倉185.97%,顯示出資金不僅關注創新葯,還將醫療器械與互聯網醫療等細分領域納入配置範疇。

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為港股醫藥的行情提供了堅實支撐。據光大海外統計:目前港股醫藥板塊納入港股通的醫藥公司數量超百家,佔港股醫藥公司數量46.85%;年初以來南下資金持續買入港股通醫藥公司,滬港深通資金持倉比例前十大醫藥股的平均持倉比例已達37.90%。同時,港股醫藥板塊的 PE 估值收縮從2021年年中開始,並已持續多年,年初以來板塊持續反彈,當前估值仍具吸引力。

此外,港股醫藥的估值窪地吸引的不僅是公募和南下資金,外資機構同樣在加倉這一板塊。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經理表示:「港股醫藥企業在國際化佈局上動作頻頻,疊加中國市場對創新葯的政策支持,使得這些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低估值疊加成長性,使得港股醫藥成為公募和外資的共識方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