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16:21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香港《穩定幣條例》落地:從沙盒測試到發牌監管,如何平衡創新與風險?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魏文藝
在數字經濟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穩定幣作為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數字錨點」,正深刻重塑跨境支付與資產交易的底層邏輯。
對於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而言,穩定幣的未來絕非單純的技術革新議題,更深度承載着其打造數字資產領域全球創新中心的戰略決心。
自2022年起,香港就啟動了對穩定幣監管的系統探索,從立法醖釀到「沙盒」(計算機領域術語,本意為在產品未上線前在內部環境或網絡下進行的測試,此處為其引申義)試點,從規劃監管到發牌制度,一步步錨定「信任」這一金融核心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觀察到,隨着今年8月1日《穩定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即將正式落地實施,香港的穩定幣監管框架已躍然成型,成為全球關注的制度樣本。
破題: 如何讓「穩定幣」名副其實?
早在2022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就敏鋭地捕捉到穩定幣對金融穩定與創新的雙重影響。
彼時,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公開表示:「我們致力於在維持香港安全高效的金融體系與支持金融創新之間取得適當平衡」。這句看似平實的表述,實則為后續穩定幣監管定下了基調。彼時,全球穩定幣市場正經歷着劇烈波動,讓監管者不得不直面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讓 「穩定幣」 名副其實?
余偉文及香港金管局從市場觀察發現,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及其錢包的功能與儲值支付工具相似。按照「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香港金管局在審視是否需要調整現有的監管框架,例如在《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之下,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在香港受到適當的監管。
2022年4月,香港金管局進一步明確數字貨幣的發展路徑,從技術與政策兩端並進,探索「數碼港元」的可行性,這一佈局為日后穩定幣監管體系的建立埋下了伏筆。
進入2023年,監管思路逐漸清晰。當年12月,香港金管局首次提出一個擬定要求:發行人若要在香港發行參考單一或多種法定貨幣的穩定幣(法幣穩定幣),則必須向香港金管局申請相關牌照。同時,香港金管局計劃設立「沙盒」,還將要求只有由持牌發行人所發行的法幣穩定幣纔可以售予零售投資者。
立規:「沙盒測試」與立法攻堅
2024年是香港穩定幣監管由「設想」走向「制度」的關鍵一年。
2024年7月,香港金管局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聯合發佈諮詢總結報告(以下簡稱「諮詢報告」),正式確立監管框架的設計原則。諮詢期內共收到108份意見書,分別來自市場參與者、行業組織、商會和專業團體等。
隨着虛擬資產日益普及和持續發展,絕大部分意見都認同有必要為法幣穩定幣發行人引入監管制度,以適當管理潛在的貨幣與金融穩定風險,並提供具有透明度和合適的規限。
隨后,香港金管局進一步發佈「沙盒」參與者名單,囊括了傳統銀行(如渣打銀行香港)、科技公司(如京東幣鏈)、電信企業(如香港電訊)等五家企業,體現了政策在鼓勵「跨界融合」上的務實嘗試。沙盒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可控環境下的監管實驗場,既為企業提供試水空間,也為監管積累風險識別與技術應對經驗。
「沙盒」測試參與者之一的安擬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歐陽杞浚在6月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穩定幣的安全性非常高。穩定幣的價值通常以1:1的比例與法定貨幣綁定,基本上沒有風險。但是,沒有法律法規約束的穩定幣風險比較高,因為不知道它與法定貨幣綁定的比例是否真的是1:1,也不知道發行該穩定幣的公司投資了哪些項目,這可能是傳統金融對穩定幣安全性仍然感到擔憂的原因。因此,市場需要合法合規、受監管的穩定幣。
立法進程在2024年底加速推進。
2024年12月刊憲的《穩定幣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明確了發牌要求、儲備資產標準以及風險保護機制,與7月的諮詢報告形成精準呼應。這一草案將監管邏輯進一步制度化,為2025年的立法鋪平了道路。
彼時,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上述立法建議對履行香港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成員的義務至關重要。秉持「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立法建議着重風險為本,致力締造穩健的監管環境,亦與香港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方針一致。
與2022年「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相比,多加了一個「相同活動」原則。
落地:熱潮奔湧下監管「踩剎車」
從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設計原則到香港立法會正式通過《草案》,還不到一年時間。
2025年可謂是香港穩定幣監管的「完成年」。5月21日,《條例》獲香港立法會正式通過,為香港引入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完善對虛擬資產活動在香港的監管框架,以保持金融穩定,同時推動金融創新,標誌着穩定幣在香港正式走入了清晰、法治的軌道。
根據《條例》,任何人如在業務過程中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或在香港或以外發行宣稱錨定港元價值的法幣穩定幣,必須向金融管理專員申領牌照。只容許指定的持牌機構在香港銷售法幣穩定幣,而只有由持牌發行人所發行的法幣穩定幣方可銷售予零售投資者。
據此開始,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均掀起了對穩定幣的高度關注,在資本市場甚至出現熱炒。
但面對熱潮,監管者始終保持清醒。6月23日,香港金管局表態「發牌設有相當高的門檻,初期只會批出數個牌照」。
余偉文稱,此時發聲意在為穩定幣降降温,希望市場能較客觀冷靜地看待穩定幣。他指出,「穩定幣並不是投資或投機的工具,而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並沒有升值空間。」
7月23日,由於市場對穩定幣的討論熱度仍未降温,余偉文再次發文警告「泡沫化趨勢、過度亢奮的情緒」,並預告將加強反洗錢措施,確保生態健康有序發展。據他透露,已經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香港金管局團隊,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
余偉文總結了這些接觸的經驗,很多隻停留在概念階段,但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更遑論具備管控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一部分能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本身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各類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
「即使取得牌照,基於我們希望穩步發展的考慮,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對公司短期盈利的貢獻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余偉文坦言,受監管的穩定幣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先嚴,走穩,然后按照實踐經驗再適度放松,相較於起步過松而后收拾亂象,明顯更有利於市場和發行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
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就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舉行技術簡報會,同時就8月1日起實施的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發佈多個指引文件。
每經記者從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處瞭解到,首階段發放的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數量還不確定,需視申請機構提交的申請材料質量而定,預計首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將於明年初發出。
而不久前,許正宇還透露,批出的穩定幣牌照數目會是個位數,希望條例生效后能夠收到申請,目標是今年內發出牌照。
香港一位熟悉《條例》的業內人士也向每經記者坦言,從7月29日公佈的穩定幣條例細則看,要求的條件的確是比此前預想的嚴。這樣對發行商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推動市場使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考慮上會增加難度,希望香港金管局稍后會聽取市場的意見再作考慮。
(特約記者李旭馗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朱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