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把汽車產線搬進光儲,行業「另類」華昱欣

2025-07-31 16:47

沒有人想只因爲自己忘記密碼,就去花3分鍾檢查設備,接着在4分鍾內完成「斷開交流開關-閉合交流開關-斷開交流開關-閉合交流開關」一連串動作,最后保證在10分鍾內登錄APP修改密碼。

這卻是大多數逆變器的常態。因為設計需要,逆變器在進行初次安裝時必須設置密碼,但由於使用頻次較低,很多人會忘記密碼。通常的解決方案是,現場重置,一方面非常麻煩,另一方面密碼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證。

華昱欣研發中心技術總監魏齊良告訴36氪,針對逆變器重置密碼問題,它們開發了一款「無線設備密碼設置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的專利,用户可以根據產品的序列號,自由生成一個「超級密碼」,再通過原本內置的密碼設置接口,無線設置密碼。

密碼設置無線化在逆變器產品上,遠不如功率、價格等參數重要,但這恰好折射出華昱欣的產品理念。

「我們的宗旨是把複雜留給自己,客户享用簡單。」魏齊良説。

基於這種客户為先,「技術黑盒」的開發理念,華昱欣敏鋭地發現了光儲一體化的行業新趨勢。

在早期,光伏電站基本上只有光伏板和逆變器兩大產品。近幾年電化學儲能逐步興起,可以很好地解決光伏發電波動性大的問題,逐漸成為光伏電站的必選項。

但很多光伏電站,尤其是建設較早的光伏電站,在設計時沒有考慮過接入儲能的可能性,導致安裝商在接入儲能產品之后,整體維護、安裝成本過高。

安裝商希望產品廠家能夠提供光伏、儲能、逆變器一體化產品,以解決產品間不適配的問題。

基於此,華昱欣通過將光伏、儲能、逆變器集成在一套系統中,大幅降低了安裝成本,讓安裝商從一天接兩臺提升到一天接六臺。

魏齊良向36氪詳細介紹了該理念如何應用到其户儲產品All-in-One光儲一體機。該產品通過線路內置,只保留PV、AC兩路輸出的接線槽,以及自主研發的雲平臺運維繫統,只需不到一小時即可完成光伏、儲能、逆變器三大產品的相互連接,並簡化運維流程。

近幾年,光伏板價格從2元多每瓦跌到7毛錢每瓦,儲能電芯從1元每瓦時跌到3毛錢每瓦時,彷佛價格決定了客户需求。

但魏齊良不這麼認為,他向36氪表示, 「低價競爭一定不是我們的賽道,我們是價值競爭。」 

 行業「另類」

華昱欣在過去幾年的光儲廝殺里顯得低調沉穩。

2022年,華昱欣正式成立。彼時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再創新高,儲能電池裝機同比增長180%,那年光伏板、儲能電芯價格也相繼達致高點。市場上「一貨難求」,無論是一線廠還是二三線廠,都在那年加速擴產、銷售。

行業傳奇屢見不鮮,僅成立幾年的企業就能趁着風口迅速崛起,成為備受關注的明星公司。

華昱欣卻沒有急於擴大市場聲勢,而是選擇將70%的人力投入到核心技術的研發中。成立三年以來,華昱欣深入佈局電力電子拓撲、核心算法、熱、磁、EMC、BMS、EMS、AI、智慧雲平臺等領域,擁有七十余項核心知識產權。

魏齊良告訴36氪,華昱欣在成立之初便明確意識到,卷價格只是行業的初級階段,真正做技術的企業才能在后面留下來,華昱欣選擇「做長期價值的朋友」。

為此,華昱欣紮根客户需求,在全球範圍內佈局落地實踐——每年建設數百個樣板點,深入細化各類應用場景下的真實痛點,不斷驗證與優化產品方案,逐步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

華昱欣德國光儲項目現場

魏齊良向36氪舉例,客户普遍希望光伏板有較好的弱光效應,進而增加發電收益,然而弱光狀態下電流不穩定,容易對光伏板造成損傷,行業乾脆一刀切,讓光伏板「晚起」。

再比如光伏板在工作過程中,因為發電功率波動,會產生諧波振盪問題,很多廠商也不會去特意解決。

目前,通過「裂相逆變電路控制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裂相逆變電路」專利,華昱欣通過確定交流測電流差,能夠針對電路中存在的諧波進行精確抑制,提高電能質量;通過「光伏逆變器的控制方法、裝置、電子裝置和存儲介質」專利,華昱欣解決了弱光狀態下光伏組件的供電不穩定造成的設備燒燬的問題,確保了光伏逆變器運行的穩定性。

業內很多廠商也宣稱在這些痛點上進行研發投入,但在實際應用上落地較慢。與其辛苦研發推迟產品上市時間,不如往能賣產品的地方儘量多賣來得快。

華昱欣的想法是,產品既要滿足行業一般性的標準,又要有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

比如爲了滿足業內最嚴苛的北美國家認證,華昱欣先后啟動了網絡研發、EMC測試等開發項目,最終拿到了相關認證,實現了效率認證高於標準要求1%-1.5%。

據魏齊良介紹,華昱欣目前建有專門面向基礎研究和工程試驗能力、可靠性試驗、EMC試驗、器件分析試驗、抗干擾噪聲實驗等30余個實驗室,有將近300項試驗能力。

華昱欣測試實驗室

藉助於先進的科研基礎能力和持續的研發投入,華昱欣實現了從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到智慧雲平臺的全域自研能力。

魏齊良向36氪介紹,早在「136」號文出臺前,華昱欣就已經提前儲備了構網型儲能、光儲系統調頻調峰、虛擬電廠聚合等能力,以應對新能源入市帶來的衝擊。

借鑑汽車行業革新光儲

「做長期價值的朋友」,並不只是單純做技術的朋友,華昱欣深知交付給客户的產品,纔是客户感知技術能力的觸點。在公司成立伊始,華昱欣便決定落地業內首條「車規級」電池產線。

所謂「車規級」,簡單理解就是用在汽車上的產品,汽車會遇到的環境更加複雜,因此對產品的要求也就更嚴苛。

相比於行業內常見的户用電池,車規級電芯最好的級別是A級,華昱欣選用的是A級之上的A+級電芯。

這種電芯一致性非常強,電壓差異也比常見電芯低0.4毫伏-0.3毫伏;在選型上,車規級電池篩選流程更多,淘汰比例也更大;使用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保證產品一致性和良率; BMS也採用車規級高精度型號。

最終的結果是,車規級電池更加安全,温差更小,而且壽命也更長,帶給客户的價值也更多。

目前,華昱欣擁有約4萬平方米的智能製造基地,搭載AI分選與自動化質檢系統,實現電芯容量極差小於等於1.5%。

魏齊良告訴36氪,由於該產線是業內第一家應用於光儲行業的車規級電池產線,在建設初期華昱欣團隊也面臨過不少挑戰。

魏齊良回憶,在產線中有一個機械抓手,要通過其移動設備。由於抓手要兼容不同的設備,設計過程相當繁雜,供應鏈負責人在現場待了一個多月才解決問題。

華昱欣車規級產線工廠

於是華昱欣想到了自己深度合作的生態合作伙伴零跑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零跑汽車不僅對於產品有着成熟的安全設計理念,還有智能製造產線等資源。

在零跑汽車的幫助下,華昱欣解決了ATE定製開發、MES系統、研發與供應鏈協同、AI質檢等一系列困難,生產良率實現了快速提升。

「通過吸收其他行業的優勢,實現跨賽道的協作創新,能夠給我們帶來高度成熟的安全性以及製造效率的提升。」魏齊良表示。

錨定高質量,同時也是錨定高性價比。雖然投建車規級產線的前期投資成本更高,但后續產品的單位密度提升、良率的改進以及使用壽命的延長,能夠讓客户用相同價格享有更高的收益。

另一個鮮少為人關注的方面是,通過高質量的、一致性強的車規級電池,華昱欣的光儲一體化產品能夠更便捷地進行安裝,從而降低了整款產品的成本。 

比客户想的更多

對於華昱欣來説,「做長期價值的朋友」,也即做客户的朋友,「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不止埋頭苦干,更抬頭看看市場。

魏齊良將這種理念稱為「彩鋼瓦」精神,他向36氪講了一件關於「彩鋼瓦」的研發故事。

彩鋼瓦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房屋、倉庫等建築上的建材。在彩鋼瓦上建設光伏電站時,彩鋼瓦形成的金屬環境會強烈反射、吸收無線信號,削弱傳統無線通信的有效距離,併產生大量的電磁噪聲,降低無線信號的信噪比,大幅影響光伏設備連接的穩定性和遠程運維。

剛開始出現這一問題時,行業將其稱為「彩鋼瓦困局」,客户也逐漸接受了這一現狀。

魏齊良説,雖然客户對我們的產品表示了理解,但我們自己不妥協,投入了很大的研發力量解決「彩鋼瓦困局」。

華昱欣北美「彩鋼瓦」項目現場

從環境模擬到無線算法,從底層研發到現場試驗,華昱欣甚至在公司內部搭建了實驗室,最后用了半年時間攻關出專門針對微型逆變器的iMesh技術,解決了「彩鋼瓦困局」。目前「彩鋼瓦困局」已經成為業內產品必解的基本技術問題。

勇於挑戰自己,是「彩鋼瓦精神」的底色。只有抱着比客户更嚴苛的態度要求自身,才能博得客户信賴。

勇於挑戰自己,並不是毫無策略的魯莽,爲了實現研發目標,最終耗費大量資金卻一事無成的案例比比皆是。華昱欣的底氣既來自於自身的底層技術實力,也來自於全域自研帶來的柔性化的雲平臺研發能力以及更具韌性的供應鏈能力。

魏齊良向36氪舉例,曾有一款需要進口的芯片被加徵高達125%的關税,在此情況下,因為芯片也由華昱欣自主設計,華昱欣快速切換到了國產化的芯片,實現產品的平穩交付。

此外,通過華昱欣搭建的雲平臺,研發人員可以直接跟遠在歐洲、北美的客户進行對接,快速響應客户需求,制定定製化解決方案。

華昱欣員工為客户講解技術亮點

爲了有效瞭解客户需求,華昱欣還培養了一批「技術型銷售」。技術型銷售,不僅要懂技術參數,更要懂底層的技術邏輯。

在華昱欣整個銷售體系中,銷售不僅僅承擔賣貨的單一角色,而是要了解客户需求,創造客户價值的溝通者的角色。

在與客户溝通的過程中,銷售能夠了解客户對於產品的痛點在哪,進而為客户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實現「複雜留給自己,客户盡享簡單」。

因此,魏齊良向36氪介紹,華昱欣會定期組織銷售人員深入生產車間進行抽檢,在抽檢過程中,這些技術型銷售更關心客户的痛點在哪,產品是不是滿足了客户需求,而不是單純地對技術參數是否合格進行檢查。

在目前產品價格甚至低於產品成本線的情況下,單純的價格拼殺勢必會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客户需求也將逐漸迴歸理性,從單一的價格維度邁向更全面的技術維度。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國家層面也明確了「反內卷」,尤其是在光伏、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三大領域。單純的價格競爭有望逐步退出市場。

隨着「136」號文的發佈以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逐步加快,新能源正在從「補貼」走向「市場」,「好不好」正在逐步替代「有沒有」。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越來越受到關注,光伏、儲能、逆變器也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發的電越「值錢」越「好」。

行業從蠻荒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可以預見單純的集成廠商將會退出,像華昱欣一樣能夠做好各產品之間的協調,更懂產品底層特性的企業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