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16:20
近期醫藥行業可謂是利好不斷!先有阿斯利康溢價全盤收購中國biotech亙喜生物,后有羅氏以超10億美元的價格獲得宜聯生物c-MET ADC全球權益。此外,恆瑞HER3 ADC藥物喜獲FDA快速通道資格。
而財報方面,藥明康德交出史上最漂亮的Q2答卷,上半年歸母淨利潤85.6億元,同比增長101.9%。更可觀的是,藥明康德在手訂單數再創新高,可以預期其業績的增長之路目前還沒到頂。
數據來源:藥明康德官網
因此,近一段時間關注醫療板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因為在創新葯的帶動下,整個板塊漸漸從坑里爬出來了。也讓廣大「醫藥人」在時隔4年之后能夠再次揚眉吐氣。
醫藥ETF也不能「閉眼入」
於是乎很多投資者也不想錯過本輪醫藥行情,紛紛下場購買相關ETF產品。而醫藥行業作為市場重要的分支,相關ETF數不勝數,跟蹤的指數更是大相徑庭:一邊是創新葯的火爆行情,另一邊則是醫療、中藥等細分領域的平淡表現。
以中證指數為例,截至7月30日,中證港股生物科技主題指數年內漲幅108.46%,領跑所有中證主題指數表現;與創新葯相關的中證指數亦位居前列,中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年內漲幅為107.32%,中證香港創新葯指數年內漲幅為101.63%。
與此同時,中證醫療指數年內漲幅為14.48%,中證全指醫療器械指數年內漲幅為6.99%,中證中藥指數年內漲幅僅為1.61%。
中證醫藥相關指數分化加劇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30
我們不難看出,醫藥主題基金年內業績已明顯分化,投資者一旦選錯細分賽道,便會有天差地別的投資體驗。截至7月28日,漲幅最高的醫藥類ETF年內淨值漲幅超120%,最低者僅為-3.08%,首尾差距已逾 120%。
什麼樣的醫藥ETF當前或有高勝率?
放眼全市場,投資者應該不難發現港股創新葯類指數年內表現大幅超越A股創新葯類指數,創新葯指數的「含港量」直接決定了指數表現。
其一在於港股獨特的18A制度塑造了港股創新葯資產的稀缺性。港股18A指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該制度允許未盈利且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主板上市。因此港股匯集了一批高成長、高潛力的稀缺性創新葯資產,在板塊向好時往往展現出更強的彈性。
其二在於港股市場獲得了南向資金的支持。南向資金是今年港股關鍵的增量來源,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超8400億港元,不僅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更是創下年度淨流入額歷史新高。
含「港」量高的醫藥指數整體表現更優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29
從具體ETF觀察的話,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葯ETF(520500)、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葯(520700)、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整體收益都超過了100%,成為場內僅有的三支年內翻倍ETF。
年初至今ETF漲幅榜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30
而從規模上看的話匯添富這支在規模上優勢較為明顯,截至目前規模已經突破78億。而從年初至今的表現來看,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葯ETF和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葯ETF是較為突出的選擇。
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葯ETF在年化回報、超額回報、信息比率、Sharpe比率、Alpha和Sortino比率等方面均優於其他同類基金,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與風險調整后的回報能力。
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葯ETF同樣表現出色,尤其在回報率上略高於華泰柏瑞,同時其信息比率和Sortino比率也處於較高水平,説明其在控制下行風險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30
最后還是要提醒一下投資者,儘管創新葯相關ETF近期價格屢創新高,但短期風險正在積聚。
相關機構指出,多隻港股創新葯ETF年內最高漲幅已超90%,其交易擁擠度極高;創新葯板塊本身具備高彈性特徵,基金淨值波動劇烈,易誘發投資者追漲殺跌,放大虧損;創新葯存在研發失敗等風險,國際化BD雖亮眼,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延迟、臨牀失敗等‘黑天鵝’事件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