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最高60%!適用10至50港元股票和衍生品,港股交易最低報價即將下調

2025-07-31 11:24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額已達2402億港元,同比增長118%。

港股證券的最小有效報價單位,即將迎來下調,最高下調幅度達到60%。

香港交易所宣佈,自8月4日起將分階段調整證券市場最小价格變動單位,首階段調整涉及10至50港元區間的股票及相關產品。

根據新規,10至20港元證券的最低上落價位將從0.02港元下調至0.01港元,20至50港元證券則從0.05港元降至0.02港元,調整幅度分別達50%和60%。

這是港交所繼2023年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后,推出的又一重要舉措,旨在通過縮小价差提升市場流動性和交易效率。港交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額已達240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8%。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調整將使訂單更易在預期價格內成交,同時讓交易價格更貼近股票實際價值,有望進一步增強市場流動性。同時,讓高頻交易的衝擊成本降低,未來市場或迎來更多量化資金。

不過,也有市場參與者擔憂,新規實施后依賴微小价差套利的"爬格仔"投資者,可能因利潤空間壓縮而被迫離場,從而不利於市場流動性。

10—50港元證券最低下調六成

根據港交所披露,從8月4日起,買賣證券的最小价格變動單位實行第一階段調整生效。其中,10港元~20港元區間的證券,買賣最低上落價位從0.02港元調整為0.01港元,20港元~50港元區間的,則從0.05港元調整為0.02港元。同時,這一規定也適用於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股本權證等。

所謂最低上落價位,是指交易所買賣證券的最小价格變動單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假設一隻港股最新股價為40.05港元,那麼下單的時候買賣價格的變動過去只能上下調整0.05港元(40.10港元或40.00港元),調整后買賣價格的變動可以上下調整0.02港元,即40.07港元或40.03港元都是有效報價。

港交所此項改革醖釀已久。2024年6月,該所刊發諮詢文件,建議下調香港證券市場最低上落價位;2024年12月,該所披露諮詢總結。

根據披露,第一階段,價格範圍位於10港元至20港元、20港元至50港元的適用證券,最低上落價位分別下調50%和60%。第二階段,價格範圍在0.5港元至10港元的適用證券,最低上落價位將下調50%。第二階段預計將於明年推出。

這也是港股提升流動性的系列舉措之一。2023年8月,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分析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此后陸續推出多項改善流動性舉措。例如,港交所正式落實惡劣天氣下維持市場運作的安排、決定下調最低上落價位等。

從近期港股交易情況來看,日均成交額已大幅增長。根據港交所7月29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402 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104億港元增長118%,相較2022年(1249億港元)、2023年(1050億港元)均有顯著提升,反映出港股市場流動性持續改善的趨勢。

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實施此項改革或有利於進一步增強港股流動性。

「調整最低上落價位,有望降低交易成本;使交易更有效率,令訂單將更易在預期價格內成交;優化價格發現,讓交易價格能更貼近股票的實際價值等。」港交所方面稱。

華南一名資產管理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最小變動價位的縮小,讓高頻交易的衝擊成本降低。對於量化資金的參與將形成一定利好,為機構留下較為充足的交易空間。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量化機構的新玩家入場。

此前,港交所股份交收費用結構已經調整。業內認為,此前的股份交收費用結構,特別是最低和最高收費限額的設定,會導致較小額交易的費用不按比例地高於較大額交易。爲了在不增加整體市場交易成本的情況下順利實施下調最低上落價位,港交所已在6月30日修訂股份交收費用結構,小額交易成本將大幅下降,高頻交易、量化策略及中小投資者參與成本明顯下滑,有助於市場整體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此外,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這項舉措也使訂單匹配更容易,減少投資者為即時成交支付的溢價,從而提升市場效率。此前的諮詢總結顯示,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支持分兩階段下調方案,認為縮小最小价格變動單位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場流動性。

(圖片來源:港交所)

(圖片來源:港交所)

不過,業內亦有不同聲音。

一名港股市場參與者説,當前市場存在一批以"爬格仔"方式炒作的投資者,即通過微小价差(如0.90元買入、0.905元賣出)套利。扣掉印花稅后,此前有20%的利潤空間。調整(最低上落價位)后基本喪失盈利可行性。這將迫使此類投資者退出市場。

該人士進一步估算,這類交易者約佔市場10%的份額,其撤離可能導致港股流動性下降、市場深度減弱,最終反而損害整體市場健康。

目前,這一調整對券商機構是否具備一定難度?市場各方反應不一。

在港一家中小型券商對第一財經説,對於電子做市商而言,發送、取消、修改的訂單數量增加,使其更容易受到延迟套利的影響。同時,對模型和算法產生重大影響,減少歷史數據和樣本期,難以進行恰當校準。

另一名在港證券機構人士認為,目前系統無須額外開發便可以支持港股下調最低上落價位至3位。另外,目前系統支持股票價格小數后3位,不影響客户對價格的輸入,所以系統不用做更改。除了以上,這些交易系統亦同時支持下調最低上落價位。總的來説,不涉及額外系統設施變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