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老兵"履新,岳鼎龍就任恆富證券董事局主席

2025-07-31 12:4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恆富證券有限公司董事局於2025年7月31日通過決議,正式任命具有深厚金融背景的岳鼎龍先生為董事局主席。此項人事任命標誌着這家擁有30年曆史的香港本土券商將迎來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

  證券行業領軍人物再擔重任

  岳鼎龍先生是業內公認的資本運作與戰略投融資領域專家,擁有超過20年的證券行業從業經歷。其職業履歷涵蓋中國香港與內地多家頂級金融機構,包括盈科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國元證券等重要職位。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亦經驗豐富,曾擔任國茂控股(08428.HK)董事局主席,主導完成60余家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項目,在跨境資本運作領域建樹頗豐。

  2025年5月6日,盈科證券發佈公告稱,岳鼎龍先生正式離任大中華區總裁職務。在盈科證券任職期間,岳先生帶領團隊實現業務規模三年複合增長率達35%,推動公司市場排名躍升至行業單列前十,展現出卓越的戰略領導力和業務開拓能力。

  老牌券商注入發展新動能

  恆富證券作為恆富國際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來始終保持穩健經營風格。在當前香港證券市場加速變革的背景下,公司正積極尋求業務創新突破。岳鼎龍的加盟將為這家老牌券商帶來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業務經驗,特別是在科技金融、跨境投行等戰略領域的發展規劃備受市場期待。

  2025年超20家券商高層密集更迭行業迎來「人事大洗牌」

  2025年以來,中國證券行業正經歷近年來罕見的人事調整高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券商發生董事長、總經理(總裁)等核心高管變動,涵蓋招商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現國泰海通)、方正證券、東海證券、國元證券、長江證券、銀泰證券、粵開證券、中原證券等在內的多家頭部與區域性券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本輪人事調整不僅是企業自然的新老交替,也反映出在監管趨嚴、數字化轉型和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背景下,券商在戰略方向和人才結構上的主動重構。新任高管大多具備強烈的專業背景與業務優勢,被寄望於推動公司創新發展、提升風險管理和服務能力。

  2025年1月,海通證券(現「國泰海通」)原董事長周杰因工作調動離任,轉任上海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月,中信建投原董事長王常青因到齡退休卸任,其繼任者劉成擁有「銀行+投行」複合背景,曾任中信銀行行長,外界普遍認為此舉將有利於中信建投深化綜合金融服務佈局。

  區域性券商的高層調整展現出更強的政策與地方經濟聯動特徵。例如,粵開證券原董事長嚴亦斌升任廣州金控副總經理,中郵證券原董事長郭成林則跨界調任貴州省副省長,凸顯券商在區域金融生態中的樞紐作用。國海證券新任董事長王海河則來自控股股東廣西投資集團,這位「80后」高管擁有銀行、保險等多領域經驗,被視為推動區域金融融合的關鍵人選。

  在總經理(總裁)層面,人事調整更強調專業能力與公司發展階段的契合。例如,招商證券原總裁吳宗敏到齡退休后,由董事長霍達暫代其職,並重點推進其主導的金融科技業務。方正證券新任總裁姜志軍橫跨經紀、投行、風控及跨境金融領域,具備全面管理經驗,被認為將為公司財富管理轉型提供關鍵支持。

  從整體來看,「到齡退休」仍是高層更替的重要原因。包括招商證券吳宗敏、方正證券何亞剛、國聯民生尹紅衞等高管均因年齡因素離任。據統計,目前上市券商董事長中,60歲以上者超過13人,預計未來3-5年行業將迎來更廣泛的人事更替潮。

  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修訂案實施以來,合規與風控要求顯著提升,一些券商在專項檢查中暴露出管理短板,促使管理層進行鍼對性優化。併購重組與股權結構調整同樣是推動高層洗牌的重要觸發因素。海通證券董事長變動被認為是國泰君安整合的前奏,長江證券金才玖的離職也與公司股權調整密切相關。

  隨着資管新規持續落地,券商資管子公司成為人事調整最密集的板塊之一。年內已有至少11家券商資管高層更換,如海通資管新任董事長路穎具備豐富的賣方研究經驗,長江資管總經理潘山則來自期貨行業,均展現出向主動管理和產品創新轉型的戰略導向。

  數字化浪潮也推動技術型人才加速流動。中信證券、南京證券等近期集中調整CIO(首席信息官)崗位,以強化AI、數據平臺等核心能力,助推金融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

  新任高管背景普遍與公司業務重點高度契合。例如,國開證券總裁顧仲輝長期深耕債券領域;華興證券董事長王力行與總經理馬剛分別聚焦投行業務與財富管理,構建「雙輪驅動」戰略。在資管板塊,銀河金匯董事長吳劍飛、招商資管總經理易衞東等均具備多機構、多策略實戰經驗,有助於推動資管業務向淨值化與綜合化升級。

  在繼任模式上,頭部券商傾向於從內部提拔、延續戰略一致性,如方正證券的姜志軍與愛建證券的楊毅皆為「本土成長型」高管;中小券商則更青睞引進市場化人才,如東莞證券的楊陽、國都證券的張暉等,旨在引入外部資源與管理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任職現象逐步增加,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間的人才雙向流動日益頻繁,成為行業轉型中的一個新趨勢。

  更多國際資本加速流入香港  香港證券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表示,在多項利好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市場格局變化的共同推動下,香港金融市場正吸引新一輪國際資本的高度關注,證券業發展勢頭持續增強,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證券市場資金流動呈現積極變化。港股通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國際投資者對在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及新經濟板塊表現出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債券通「北向通」與「南向通」交易規模穩步擴大,凸顯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關鍵樞紐的功能愈發明顯。

  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在近期報告中指出,憑藉獨特的市場連通機制與具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香港市場正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重點目標。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國際資本持續加碼,提升香港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戰略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系公司近期擬收購本地上市券商耀才證券,此舉被視為其加碼香港證券市場的重要佈局。一旦交易完成,騰訊控股旗下的富途控股將面臨直接競爭。阿里系與騰訊系的「正面對決」或將推動香港證券業加速轉型升級,為本地及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也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湧入。

  目前,香港券商市場競爭格局仍較為分散,尚未形成明顯寡頭結構,近年來已有超過140家中小券商退出市場。在此背景下,頭部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加速佈局或將推動行業集中度上升,並引領整個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余豐慧表示,隨着阿里通過螞蟻財富拓展香港市場版圖、騰訊則憑藉富途證券鞏固市場優勢,雙方的戰略競合有望提升整體行業效率和創新能力,進而增強香港金融市場的國際吸引力。

  香港證券業協會負責人指出,當前國際資本持續加快流入步伐,展現出對香港市場的信心。背靠中國龐大經濟體、健全的法治體系、資本自由流通機制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標準,是香港金融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隨着相關金融改革措施逐步落實,香港證券市場的深度、廣度及活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市場普遍認為,在政策利好持續釋放和市場吸引力不斷提升的雙重驅動下,香港將繼續吸引國際資本的深度參與。此舉不僅將為證券業及相關金融服務領域注入新動力,也將助推香港金融市場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穩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