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21:03
中宏網訊 7月30日,天津市武清區召開推動《關於支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落地主題新聞發佈會。會上,武清區副區長、京津產業新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松林介紹了市政府出臺的《關於支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以及武清區落實政策措施取得的工作進展和成效。武清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董偉、武清區政務服務辦主任盧德傑、武清區交通局局長高巧生、武清區工信局局長黃巨山出席會議,並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
劉松林介紹:
武清京津產業新城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重點建設的「4+N」功能承接平臺之一,是推進「三新」「三量」工作,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天津市高質量發展的武清實踐。2024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武清調研時強調,要高水平規劃建設武清京津產業新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支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為推動京津產業新城主動融入區域一體化、積極服務京津同城化、全力引入創新發展新動能,市政府於今年3月20日出台了《關於支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加速推動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儘早見效,市協同辦於5月26日確定了落實政策措施的49項重點任務清單,武清區政府對照重點任務清單,逐條逐項研究,於7月1日製定印發了實施方案,清單化推動政策措施落實。
政策措施緊貼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實際需求,制定了包括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提高社會治理能力,4個方面共16條政策措施,既有加力支持的具體政策,也有持續推動的任務措施,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突破:
一是下放市級權力事項。市里本着「能放盡放」的原則,將市級政務服務事項依法依規下放至武清區。武清區正在對市級同意下放事項,做好承接、辦理相關工作。目前,位於科創先導區的創新創業服務廳已正式運行,圍繞政務、科創、金融、產業、人才、商務、知識七大服務版塊,搭建起「線上+線下」「一站式」高效能服務平臺,提升惠企服務質效,做到「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
二是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支持武清經開區、高村數智創新園、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產業園合理擴區,服務重大先進製造研發項目落地發展。對於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依法依規支持土地多樣化供應。武清作為京津冀三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建設天津唯一承載區,未來將給予新增建設用地、創新應用場景、爭取國家資金等政策支持。目前,科技生態港招商建設順利推進,去年11月22日正式開園以來累計開展主題推介活動6次,落地項目12個,在談項目62個,重點對接項目39個,正加快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先進製造業集羣。
三是提升配套服務功能。在武清區落户服務上進一步優化,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人才在武清落户。推動市中心城區優質公辦中小學通過合作辦學、構建緊密型教育集團等方式,提升武清京津產業新城教育服務水平。支持培育三級甲等醫院和專科醫院,重點提升軟硬件設施和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深化區域交通「軟硬聯通」,協調鐵路部門優化京津城際武清站停靠車次、增投票額。
另外,政策在其他方面也給予了新城大力支持。主要包括,在提升市場化引聚資源要素能力方面,充分發揮市、區兩級產業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吸引更多市場化基金和戰略投資者落户京津產業新城。在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方面,積極探索將新城納入天津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與北京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通州組團、河北自貿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廊坊區域聯動發展。在罕見病藥品領域,政策支持已在境內上市的境外生產藥品轉移至新城生產。在提升科技服務水平方面,創新主體位於新城範圍內的,可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展快速預審、快速維權服務。
政策措施的實施,有力助推了武清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已累計落地中國電信應急通信、先通國際醫藥等重點項目266個,其中北京項目66個,正在加緊推動中科智馳等180余個重點在談項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492.61億元,同比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03億元,同比增長13.40%;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70%;限上批零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7.60%;規模以上服務業同比增長11.80%;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8.30%。
下一步,武清區將緊緊抓住市政府出臺政策措施這個重大機遇,推動政策在武清落細落實,不斷將政策賦能轉化為發展勢能,高水平建設京津產業新城「新產業之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中堅定不移走出一條具有武清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領導回答記者提問如下:
記者提問一:請問武清區下一步圍繞高水平規劃建設京津產業新城打造「新產業之城」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劉松林介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武清區正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京津產業新城建設提質提速。下一步,我們將以落實《政策措施》為抓手,儘快推動16條政策全面落地落實,建設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臺、高端產業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創新城。
一是深度融入京津冀科技協同產業協作。加強與北京經開區、海淀區以及在京高校院所協同合作,清單化、目錄式承接北京科技和產出溢出效應,積極融入京津冀「六鏈五羣」建設,構建「京津研發、武清轉化」的高效聯動通道。
二是提速重點產業能級躍升。立足武清產業基礎,加快培育智能科技、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集羣,積極佈局「人工智能+」,發展智能機器人、數字應用等新興領域,發展合成生物、精準醫療等生物健康產業。建立完善「鏈長+鏈主」協同牽引機制,推動高端裝備、汽車及核心部件、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聚焦未來智能、DNA存儲、新型儲能和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領域,強化標準引領,開展先行先試,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落地應用。
三是深化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融合。高標準規劃建設京津產業新城科創先導區,全力推動研發平臺、雙創載體、科技服務平臺、小試中試平臺建設。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着力推動合成生物、智能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成果轉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育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四是打造特色產業園區。大力實施園區更新和功能提升,推動產業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盤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畝均產出,推動各產業功能區發展提質增效。科創先導區以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雙高」產業為動能,以發展總部經濟、服務經濟為支撐,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武清經開區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產業,京清汽車產業園重點發展汽車製造、智能裝備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產業,高村數智創新園做實做大數字產業。深入提升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產業園、互聯網科技產業園、京津科技谷、福源經濟區、下朱莊南湖片區重點產業鏈成羣發展,發揮鏈主企業牽引作用,加快推動發展提質升級。
五是引育標誌性項目和重點項目。重大項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聚焦市場化手段,用足用好資本、場景、科技等招商工具,全力落實各級政策,落地優質項目。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雙高引領」,緊扣六條主導產業鏈和各功能區產業定位,堅持存量挖潛和增量培育並舉,加大龍頭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項目招引力度,既保「質」又重「量」,堅持「綜合效益好、產業鏈接好、落地產出好」標準,推動優勢產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羣。落實「建設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要求,持續謀劃儲備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大項目好項目,形成良性梯次發展格局,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六是打造營商環境新標杆。搭建高效能惠企服務平臺,強化產業、科技、人才、金融等支撐,系統承接團隊成果轉化落地,服務優質項目落户武清,優化產業生態體系。持續完善生活功能配套,引入品牌教育和優質醫療配套,推動科創先導區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及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建設,滿足高品質教育醫療需求。充分發揮「服務標杆」引領作用,最大限度集中服務資源,整合服務質量,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生態,營造近悦遠來的良好營商環境。
記者提問二:《政策措施》中提到了武清區要細化制定實施方案,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在區政府推動《政策措施》落實落細上,有哪些重點舉措?
董偉介紹:2025年3月,市政府出臺《關於支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是天津市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唱好京津「雙城記」的重點舉措,為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區發改委作為牽頭抓總部門,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將以系統思維、務實舉措推動政策精準發力、高效落地,確保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在武清開花結果。
一是精密部署,構建「一盤棋」落實格局。為推進《政策措施》儘早落地實施,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區發改委會同相關區級部門,逐條對接市級部門細化落實工作安排,梳理區級部門具體落實舉措和完成時限,制定區級《關於支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和具體落實舉措。以任務分解為抓手,將工作目標逐項細化至各相關區級部門,推動各部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照任務分工,積極主動與市級對口部門做好對接溝通,強化市區兩級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爭取更多支持,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同時,區發改委將主動靠前服務,及時協調推進跨部門跨區域重點問題,持續推進政策效能加快釋放,更好賦能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
二是精細管理,打造全鏈條「閉環」工作模式。嚴格落實《實施方案》及具體落實舉措要求,嚴格把控各項任務關鍵環節時間節點,實行清單化、臺賬化管理。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動態調整、滾動更新,實現全流程、全周期跟蹤。同時,結合羣眾和企業期盼,優先推動羣眾關注度最高、園區和企業最急需的政策落實。比如,針對下放市級權力事項,我們會同區政務服務辦積極與市政務服務辦對接,梳理了《武清區擬申請承接市級政務服務事項需求清單》,目前正在組織相關區級部門主動向上對接,努力爭取更多支持事項。
三是精確督導,用好考覈評估「指揮棒」。完善監督檢查、定期評估等工作機制,將督導評估作為推動任務落實、提升工作質效的重要保障。區發改委將加強跟蹤督導,每月梳理總結各項任務進展成效,階段性開展評估。同時,定期走訪重點園區、企業,及時發現並解決政策執行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督促協調各有關方面做到政策供給與狠抓落實同步發力,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持續推動重點項目落地見效,為「新產業之城」建設賦能。
記者提問三:請問武清區在對接爭取市級權力下放方面開展哪些具體工作,目前進展如何?
盧德傑介紹:高水平規劃建設京津產業新城,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市委、市政府對武清發展寄予厚望,研究制定了支持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16條政策措施,其中爭取下放市級權限是重要內容之一,專業性強、企業感受度高,區政務服務辦作為牽頭部門迅速行動,全力爭取更多市級權力下放實施,為新城發展聚勢賦能。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主動向上對接,積極爭取市級部門支持。我們邀請市政務服務辦深入京津產業新城,就事權下放工作開展調研指導,從新城發展規劃、產業特點和企業需求的角度,系統闡述了爭取市級權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借鑑濱海新區、天開高教科創園放權賦能經驗,進一步明確了爭取事權下放的實施路徑,並細化了具體的階段性安排。
二是廣泛深入調研,精準梳理需求清單。立足服務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組織相關區級部門通過開展企業座談、深入園區走訪等形式,廣泛徵集意見建議,從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綜合服務等多個維度,梳理形成146項下放需求事項。目前,事項清單已報送市級部門研究。
三是堅持統籌聯動,建立高效溝通機制。堅持條塊結合,一方面,組織相關區級部門與市級對口部門開展「一對一」精準對接,進一步明確事權下放條件、操作流程及監管責任,超前做好承接準備;另一方面,區政務服務辦與市政務服務辦緊密配合,及時瞭解市級部門工作進展,打通堵點難點,最大限度爭取事權快下放、多下放。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與市級部門做好溝通,儘快明確事權下放範圍,同時,組織相關部門及時做好人員培訓和業務銜接,確保市級下放權力「接得住、用得好」。相關事權下放后,將在產業升級、城市建設、項目佈局等方面賦予新城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助力武清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
記者提問四:深入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武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在優化交通出行助力京津同城化發展方面又有哪些完善配套的規劃和舉措呢?
高巧生介紹:交通互聯互通是協同發展首要前提,近年來,武清高度重視與京冀毗鄰地區實現交通一體化,着力在「軟」「硬」聯通上下功夫。
着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城際鐵路作為兩地同城化、通勤便利化的重要載體,隨着運力日漸飽和,出現「一票難求」問題。我們積極協調爭取,根據客流規模、運力等情況優化武清站停靠車次、增加投票額,現武清日最高開行列車達70列,日發送旅客高峰期達1.3萬人。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新窗口期,我們正在全力以赴地謀劃推動地鐵、城際、軌道交通與京津冀三地骨干網全面接駁,借勢推動武清城際站提升改造,打造集城際、普鐵、城軌、公交等多種方式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着力把武清打造為京津同城化「重要戰略節點」。
區域路網體系對外聯通。一是加快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同步規劃武清京津產業新城核心區西出入口,融入京津間交通主動脈,增創三地產業協同的交通基礎優勢,服務新質生產力培育。二是配合市級部門推動實施G95首都地區環線。G95首都地區環線是國家公路網規劃中的6條地區環線之一,未來形成武清與雄安新區、北京新機場的新通道,並有力提升武清北部區域「高速口」帶動優勢,進一步推動我們融入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武清區正在配合市級部門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三是在打通與北京聯通的高王路基礎上,加強與通州、廊坊的全面對接,新建同創大道等一系列園區路和鄉村公路,更加豐富同城化的廣度和維度。
加強公交互聯互通。自2023年11月開通天津首條京津「定製快巴」以來,我們貼合羣眾需求,不斷優化調整運營線路,當前運營6條直達北京中心城區的「定製快巴」線路,線路覆蓋武清城區主干道路、京津產業新城核心區、泗村店恆大及高村首創半島片區,累計運送乘客13.6萬余人次。同時,加強與廊坊市區及北三縣聯繫,開通2條京清汽車產業園至廊坊市區公交,優化調整運營2條至香河縣公交線路,累計運送乘客3萬余人次。此舉有力緩解了進京入冀通勤不便問題,實現了三地通勤客運的歷史性突破。
深化交通執法合作。多年來,通州區、武清區、廊坊市三地交通、公安密切配合,定期召開治超聯席會議,常態化開展治超聯合行動。今年已開展3次聯合執法行動,治超等執法行動效果顯著,有力地淨化了三地交通運營及服務環境。
下一步,武清區將持續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級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方面繼續加大謀劃推動力度,深耕京津同城化發展,助推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水平規劃建設。
記者提問五:據瞭解,今年武清入選了天津市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那麼下一步在聚焦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打造未來產業集聚高地方面有哪些重點舉措?
黃巨山介紹:未來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風向標,具備成長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武清堅持把未來產業培植工程作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九大工程之一加以重點推進,搶先佈局未來產業新賽道,向未來智能、合成生物、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發力。今年3月,武清區入選了首批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作為牽頭部門,下一步工信局將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搶抓發展機遇,統籌要素保障。發揮首批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平臺優勢,統籌規劃,科學佈局。一是加強政策支持。用好市級支持京津產業新城發展的16條政策措施,積極向上爭取,依法依規賦予京津產業新城必要的發展權限。二是強化產業要素保障。支持相關園區合理拓區,加強基礎研究、場景驗證、產業一體化部署,支持未來產業項目土地多樣化供應。三是發揮市區兩級產業投資基金帶動作用,提升市場化引聚能力,吸引更多市場化基金和戰略投資者落户。
聚焦創新引領,加速成果轉化。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佈局未來產業並舉,將潛在勢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是在匯聚優質創新資源上下功夫。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武清區未來產業發展需要,通過「戰略智庫、產業基金、場景開放」三重賦能,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目前全區累計建設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3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21家,區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19家。二是開展創新平臺載體升級行動。大力支持區內重點企業爭創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完善孵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超非凡創新醫療技術孵化中心等科創服務平臺優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聚焦強基固本,構建產業生態。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的「試驗田」。一是持續發展產業梯次。發揮天津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等政策引導作用,主動挖掘未來產業前沿項目和創新項目,培育未來產業「新星企業」,打造一批標誌性產品和服務。二是構建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堅持以用促產,謀劃發佈「未來場景清單」,在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領域開放政府主導的場景需求,並打造標誌性應用場景培育壯大市場需求,牽引成果落地。三是強化區域協同發展。加強與京津冀三地合作共建,推動制度突破、要素重組、場景貫通,以京津產業新城為武清區核心承接平臺,打造未來產業聚集新高地。(中宏網特約作者王敏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