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10:57
2025年,中國企業出海進入「精耕時代」——地緣波動中藏着新機遇,供應鏈重構里孕育新秩序,文化壁壘間生長新共鳴。在這場挑戰與機遇交織的浪潮中,中國品牌以「匠心」為核心破局密碼,中國企業出海正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向「中國信仰」的躍遷。
7月25日,由浙江省商務廳、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祕書處、杭州市商務局、錢塘區商務局指導,36氪與錢塘建投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會在浙江錢塘盛大開幕。「開放的浙江始終是企業全球化的最佳夥伴。」浙江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胡真舫在致辭中表示,將通過構建海外服務體系、深化金磚合作,為企業出海築牢后盾。
浙江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胡真舫
錢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區政府黨組成員李俊專題推介了金磚領域相關工作:依託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落地優勢,錢塘區已構建起浙企出海的綜合服務平臺,助力打造開放型國際經貿環境。
錢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區政府黨組成員李俊
作為36氪全新打造的全球化IP盛會,「East Forward」出海大會主論壇圍繞「不確定中確定」和「在全球做生意」兩大篇章,匯聚地方政府、平臺方、品牌方等全產業鏈嘉賓,解碼「產品-技術-生態」協同增長的確定性邏輯,為企業穿越全球化迷霧提供路徑參考。36氪CEO馮大剛在致辭中表示:兩年前,中國企業的出海敍事還是如何把貨賣到海外,而今天再談出海,很多企業已經開始用科技重新定義行業標準,中國文化IP也擁有了大量海外粉絲。可以説,中國企業正在完成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信仰」的躍遷。
36氪CEO馮大剛
從「賣貨」到「信仰」,
品牌出海如何打造全球價值鏈?
當「中國製造」的標籤覆蓋全球,從產品輸出到標準定義,如何讓品牌承載的文化與價值觀被世界認同?或許「匠心」正在成為這場躍遷的核心引擎。
元氣森林的出海之路,是中國新消費品牌「破圈」的典型樣本。從本土出圈到登陸Costco,聯合創始人王璞拆解了三大挑戰:精準捕捉用户需求、文化符號創新、突破合規門檻。「從亞馬遜銷量前十到進入Costco,我們用三年探索發現:健康飲品的全球普適性,對好產品的期待,全球消費者是一致的。
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王璞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中國新能源企業正從「參與者」變為「領跑者」。正泰新能常務副總裁、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黃海燕詳解了「產品-品牌-產能」的出海三部曲:從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網絡,到全球品牌活動提升公信力,再到佈局海外製造基地積極應對貿易壁壘。
正泰新能常務副總裁、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黃海燕
在「從‘中國製造’到‘全球品牌’:消費電子出海的突圍之道」圓桌論壇上,嘉賓們聚焦消費電子出海的突圍之道。SGS中國區副總裁、SGS中國互聯與產品事業羣總經理趙暉強調:「合規不是成本,而是品牌溢價的‘通行證’。」創想三維營銷總監韓宗波提出「用户共創」策略:「注重用户體驗,用公益融入當地文化,讓用户從‘買產品’到‘認品牌’。」雷克沙海外電商總經理宛謙則堅守「長期主義」:「存儲行業沒有捷徑,要麼在細分場景做到極致,要麼在線下渠道熬出壁壘。」華寶新能全球品牌負責人Tracy Wang則補充:「綠電品牌的溢價來自‘價值觀共鳴’,找到每個市場的‘價值錨點’,才能讓ESG從責任變成增長引擎。」
圓桌對話:從「中國製造」到「全球品牌」:消費電子出海的突圍之道
當AI技術與文化輸出狂奔,
「中國故事」如何被全世界聽懂?
當AI技術重構產業邏輯,當中國故事通過多元載體走向世界,「技術匠心」與「文化匠心」的碰撞,正在打開全球化的新可能。中國品牌不再是「單向輸出者」,而是「全球價值共創者」。
人工智能如何真正成為企業出海的「加速器」?商湯科技大模型綜合商務部執行總監李星冶的答案直指核心:「AI不是噱頭,而是能落地的工具。」通過大模型、AIGC、AR等技術,商湯正重構出海營銷的「成本-效率-體驗」三角,「算法迭代支撐對行業場景的深耕。」
商湯科技大模型綜合商務部執行總監李星冶
從大模型到生成式AI,從智能駕駛到工業自動化,中國企業如何在AI出海的全球賽道上搶佔先機?在「邊界之外,世界之內:企業出海的AI進程」圓桌對話中,多維資本創始合夥人曹芳寧指出:「AI出海需把握三點:選高付費行業、控履約成本、搭中外雙軌團隊。」小佩PETKIT創始人郭維科從消費端破題:「AI是生存入場券,我們靠軟件服務實現90%毛利,在增量市場避開競爭。」一知智能消費事業部總裁曾益乾強調AI落地要「可監督、可量化」;塗鴉智能AI創新硬件負責人任航波則堅持「合規先行」,「小步快跑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圓桌對話:邊界之外,世界之內:企業出海的AI進程
從短劇到文創,中國文化正以更鮮活的姿態融入全球視野,但「跨越文化鴻溝」仍是最大挑戰。在「文化出海:中國產品如何火遍全球?」圓桌對話上,嘉賓們分享了「本土化」的實操智慧。趣丸千音商業化副總裁邢瑞琪提出「人機協同」:「AI能搞得90%的翻譯工作量,但替代不了對‘文化暗碼’的理解。」DataEye(劇查查)副總裁林啟文以短劇出海為例:「用全球語言講中國爽感,保留‘逆襲’核心情緒,替換文化符號,就能撬動最大共鳴。」敦煌網增值事業部總經理吳思永提出,社羣可以作為文化出海的「共鳴放大器」,讓中國文化與海外用户雙向奔赴。「本對本,用當地人去影響當地人,依託社羣建立更強的用户互動,實現文化價值與商業變現的統一。」
圓桌對話:文化出海:中國產品如何火遍全球?
全球化背后的「隱形基建」,
如何翻譯「確定性」的中國方案?
全球化「精耕時代」,比拼的不僅是前端品牌與技術,更是后端服務與合規能力。從支付結算到法律風控,「專業匠心」正為中國企業構建「確定性護城河」。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副教務長、EMBA課程主任、中歐企業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黃生指出,成功出海企業有三大共性:清晰的戰略規劃、深度的市場洞察、持久的戰略定力。「產品技術的不可替代性、深度本地化能力、長期主義耐心,是中國企業出海的關鍵密碼。」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副教務長、EMBA課程主任、中歐企業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黃生
「在全球化深水區,數據與新技術合規是企業的‘生存題’。」普華永道中國風險與監管業務經理楊雄表示,全球80%以上國家已出臺數據法規。「企業需分場景梳理數據鏈路,建立全球管控機制——普華永道全球50箇中國業務中心助力企業在合規前提下行穩致遠。」
普華永道中國風險與監管業務經理楊雄
出海企業的財務「頑疾」,嚴重拖累效率、侵蝕利潤。分貝通副總裁、出海業務負責人朱然介紹,分貝通的核心價值是「低價+服務」雙引擎。我們承諾「貴必賠」,企業客户在分貝通預訂機票酒店,若發現價格高於C端平臺,我們會賠付差價。同時,保障50項海外客服覆蓋從預訂到安全的全流程,為企業出海護航。
分貝通副總裁、出海業務負責人朱然
TrustDecision跨境負責人Celia則提到,在過去的一年,幾乎98%的企業都遭受過欺詐攻擊。黑產從營銷薅羊毛到支付欺詐形成完整鏈條,VISA等卡組織,即將執行更為嚴格的監管新規。風控不是成本,而是出海企業的生存底線與增長密碼。
TrustDecision跨境負責人Celia
敦煌網深耕跨境貿易20多年,COO楊青青的觀察頗具穿透力:「看似全球化退潮,實則在重塑。新全球化時代,出海應該是一門協同共創的好生意——通過社羣連接真實的人,通過AI賦能讓共創更規模化,通過本地化運營帶來真實的本地貢獻。」
敦煌網COO楊青青
「品牌出海已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項’。」交個朋友高級合夥人張雅珺分享實操方法論:「選人羣、説人話、造場景、鋪系統」,背后是對本地化運營的極致追求。
交個朋友高級合夥人張雅珺
挑戰即是機遇的另一種面孔。在看似嚴峻的貿易環境下,中國企業如何制定有效的應對與突圍策略?在「技術之變局,如何為全球化佈局提供‘確定性’?」圓桌對話上,嘉賓們進一步聚焦全球化佈局的「確定性」。華立集團黨委書記、華立海外執行董事肖琪經提出「抱團出海」:「智能製造降低了海外投資風險,抱團能避風險、提效率。」亞馬遜全球開店大客户團隊代表Winston Mao看好中國賣家韌性:「中國賣家在面對挑戰的情況下銷售額仍有可觀的增長;同時很多原本專注北美市場的賣家也藉機拓展歐洲及其他新興市場並抓住了增長的機會。」領英中國區人才解決方案新業務拓展部總經理張飛強調「人才先行」:「搭建團隊先解決‘找得到、留得住’,僱主品牌與商業品牌同樣重要。」方達律所北京/香港辦公室合夥人卜睿建議:「企業出海第一步應找中國律所,設計風險分級、節省合規開支。」
圓桌對話:技術之變局,如何為全球化佈局提供‘確定性’?
「中資企業出海中東,為何迪拜常成首選?」迪拜商會駐上海代表卓佳夢解答:戰略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日益完善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服務體系,良好的税收政策,可持續發展的中阿關係,均為中國企業投資迪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讓迪拜成為「鏈接中東與全球的黃金門户」。
迪拜商會駐上海代表卓佳夢
全球化智庫(CCG)副祕書長、高級研究員張偉的總結頗具深意:「出海不是簡單的‘地理遷移’,而是企業戰略、文化包容、制度創新的全面變革。」在全球化3.0時代,中國企業的「匠心」,正在於將供應鏈優勢、數字技術實力與文化韌性轉化為全球市場的紮根能力。
全球化智庫(CCG)副祕書長、高級研究員張偉
為把「匠心」具象成可複製的出海座標,大會現場發佈「East Forward 2025出海全球化創新名冊」。榜單以「領航人物、創新人物、創新企業」為座標軸,為中國品牌提供一份「按圖索驥」的航海圖。
此外,大會分論壇「投資金磚」-國別合作對接會,聚焦阿聯酋投資機遇和企業落地痛點等關鍵議題,為中國企業對接阿聯酋市場搭建交流平臺。迪拜商會、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等阿聯酋方面的代表,與現場參會的50多家出海企業深入交流互動。
錢塘區商務局副局長練曄在開場致辭中,介紹了錢塘和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的基本情況。
錢塘區商務局副局長練曄
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大中華區代表張桐現場解讀阿布扎比的投資環境與合作潛力。迪拜商會駐上海代表卓佳夢表示,迪拜在貨物貿易、交通運輸和金融等領域的連通性位居全球前列,加上良好的税收政策,日益完善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吸引越來越多外國直接投資(FDI)。哈伊馬角經濟區駐華代表宋家良介紹,哈伊馬角也是進入全球市場的絕佳選擇,不僅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引進外資政策。
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大中華區代表張桐
迪拜商會駐上海代表卓佳夢
哈伊馬角經濟區駐華代表宋家良
DMCC(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中國事務部商務代表杜杉杉與DP World(迪拜環球港務集團)大中華區華東及中西部區域、物流商務總經理李育柏,也分別介紹了所屬機構向中國出海企業提供的優質服務。
DMCC(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中國事務部商務代表杜杉杉
DP World(迪拜環球港務集團)大中華區華東及中西部區域、物流商務總經理李育柏
活動中,錢塘建投集團副總經理李建軍代表中企國際服務中心與競天公誠、匯智集團、萬成雲商、卓信企業、中國人保財險等服務商完成簽約。此次簽約旨在整合優質服務資源,構建覆蓋企業出海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體系,為中企佈局阿聯酋市場提供法律合規、税務籌劃、營銷推廣等一站式服務。
在圓桌論壇環節,讚美汽車副總裁劉彥君、普華永道國際税合夥人李弼良、匯智集團創始合夥人邊疆、中東之橋市場部總監Lily、英特利普集團出海事業線VP Vera Tang五位嘉賓,圍繞「如何實現阿聯酋市場本地化運營」展開探討,通過實際案例分享,為中國品牌出海阿聯酋提供經驗和建議。
當「中國製造」的品質標籤逐漸被「中國創造」的技術溢價取代,當「中國故事」通過AI與文化IP實現全球共情,「匠心」正在成為中國品牌穿越周期的「定盤星」。中國品牌終將在全球舞臺上書寫屬於自己的「價值傳奇」。
感謝合作伙伴「讓茶」「TORRAS圖拉斯」「星世線STARAY」提供贊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