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2025-07-31 07:01

人工智能學院競賽團隊在實訓室訓練,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做最后衝刺。

人工智能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在泉州這座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城市,傳統制造業正與人工智能技術碰撞出新的火花。對此,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搶抓歷史發展機遇,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大局,立足泉州九大千億產業集羣發展需求,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羣為龍頭,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強化科教融匯、推進開放辦學,走出了一條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產教融合,協同育才

截至7月中旬,人工智能學院2025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8%,深受用人單位好評。「這得益於學院長期以來秉持的校企合作辦學。立足區域經濟,以教促產、以產助教,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葉茂樟教授介紹。

去年,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入選華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單位,成為全國16所獲此殊榮的職業院校之一。依託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自主創新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構建「理論教學—實訓實踐—實習實戰」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專業技能培訓即可獲得華為認證資質。

與華為共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只是人工智能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才的其中一個案例。2024年,學院入選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信息化支撐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專業共建項目共同體成員(項目校)名單,所申報的「元宇宙職教工場專項」項目獲批立項。在信息化支撐下,圍繞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及相關專業,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元宇宙3D內容創作等領域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師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出能夠應對新時代挑戰的優秀人才。

與中軟國際教育集團共建信息與智能技術產業學院、與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軟件工程學院、與泉州巨暉電子有限公司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目前,建設有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領域產業人才基地、福建省示範性數字經濟虛擬仿真實踐基地、福建省VR/AR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福建省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基地等20余家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

科教融匯,創新發展

7月暑假,人工智能學院實訓室里依然熱火朝天。學生翁晗冰與隊友正在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做最后衝刺。在老師的指導下,翁晗冰與隊友開發設計一款動態識別智能零售櫃,展現了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成果。

今年3月,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舉行,翁晗冰所在的移動應用設計與開發賽項競賽團隊從3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同時榮獲一等獎的,還有軟件測試賽項競賽團隊,另有4個賽項獲二等獎。

「學院競賽團隊同時在省賽中摘得兩個一等獎,其中1個賽項入圍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人工智能學院在學生技能競賽指導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是近年來學院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綜合實力的表現,是科教融匯、創新發展的碩果。」葉茂樟表示。

沒有科研支撐,職業教育行之不遠。人工智能學院建設的「視覺感知與智能分析福建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工程中心」是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首個獲批立項建設的省級科研平臺,開創了「產、學、研、創、訓、賽」六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圍繞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該中心通過產教融合、設立開放性課題基金等方式,與廈門大學、天津大學、福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臺北市立大學等高校開展項目研究。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人工智能學院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0余項,擁有軟件著作權10余項、發明專利2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10余人次入選省級科技特派員,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

跨越山海,閩臺融合

今年5月,一場特別的簽約儀式舉行。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攜手,將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嫁接」到革命老區的課堂。這是人工智能學院響應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與革命老區振興戰略,推動職業教育「山海協作」的又一碩果。

跨越山海,閩臺融合,一路前行。「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職業教育是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礎和橋樑紐帶。人工智能學院立足區位優勢,大力推進與臺灣高校、臺資企業深化合作,着力構建閩臺融合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

與臺灣敏實科技大學簽署協議,開展學術交流;與臺北市立大學合作開展開放基金項目研究,邀請王明志教授蒞校開設講座,為師生拓寬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視野與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與知名臺資企業嘉文麗(福建)化粧品有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黨建結對活動,推動黨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搭建「近臨黨建」平臺,藉助臺灣地區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化粧品產業升級的深度融合,推動畢業生實習實踐,為閩臺產業協同發展探索新路徑。

與臺資企業國科創新研究院(廈門)有限公司、廈門天睿電子有限公司和漳浦金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海峽信息技術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將人工智能專業羣建設與臺資企業緊密對接,將產業先進技術、產業優秀文化、產業發展需求融入教學過程;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和實習實踐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和務實合作。

職教出海,絲路揚帆

今年6月,中國-馬來西亞青年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中文+計算機網絡」專業培訓在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來自馬來西亞多所學校的數十名學生在這里既學習了專業技能,又體驗了中華文化魅力。

該培訓項目標誌着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方面進一步走深走實,職教出海的事業開啟新的篇章。

「本次培訓緊密圍繞馬來西亞青年學子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中文教學、專業技能、文化體驗和職業教育交流等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助力學員在數字技能和文化素養方面實現雙提升,為中馬友好合作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葉茂樟介紹。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高校,近年來,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深度參與「海絲學院」建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國際培訓以及國際賽事等,有力推動區域職業教育協同發展。

「這次培訓機會非常珍貴,我們在計算機網絡領域收穫寶貴的知識,提升職業技能,並深入體驗中國職業教育的獨特魅力。學生們充分利用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馬來西亞印度社區轉型單位帶隊教師YON LEK CHEE表示。

當前,隨着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國際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學院開發的《數據可視化工具:POWER BI》和《中國茶文化》等課程已輸出到老撾等國家,為當地醫療機構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學院已與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等多國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職教出海邁出堅實步伐。

(黃瓊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