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09:51
2025年7月26-27日,第八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創新論壇在北京圓滿落幕。本屆論壇由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華科基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衞生管理學院指導,由北京中健聯健康服務促進中心、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北京全齡社區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艾社康承辦。
本屆大會匯聚了來自國家醫保研究機構、高校智庫、地方醫保局、醫藥產業、保險公司等多個領域的權威嘉賓,共同圍繞「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地方多層次醫療保障模式創新探索」、「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大會聚焦政策設計與產業聯動的前沿實踐,呈現了系統性、前瞻性與落地性的多方觀點,致力於推動構建更加協同、高效、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本次會議得到首席戰略合作伙伴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戰略合作伙伴諾和諾德、強生創新制藥、默克、百濟神州、再鼎醫藥、諾華、輝瑞、百時美施貴寶、安進、銀諾醫藥、藥明巨諾、復星凱瑞、武田、艾伯維、惠醫健康、索思醫療的大力支持;並獲得E藥經理人、新浪財經的戰略合作支持,以及鳳凰網財經、慢病界、醫衞界、微解藥、醫藥魔方、醫谷以及眾多業內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
姚嵐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衞生管理學院院長,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華科基地執行主任
會議首先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衞生管理學院院長,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華科基地執行主任姚嵐帶來題為《「1+3+N」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主題分享。姚院長系統講解了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及 「1+3+N」 模式的主要目標,包括緩解基本醫保的壓力、提升精準性與體系韌性、拓展籌資渠道等,同時藉助大數據等技術助力各層次銜接,實現精準服務與支付,明確各部分功能定位與資源分佈。未來需推動醫保銜接從雙邊轉向多邊,通過拓寬社會籌資渠道增強支付能力,同時在政策、制度、待遇等多方面探索銜接實現路徑。最終旨在完善體系,讓居民無后顧之憂,實現高質量保障。
婁洪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婁洪分享了《持續深化和完善醫保制度改革》話題,系統回顧了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醫保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與長期發展。中國已初步建立起覆蓋全民的基本醫保體系,在破解「看病貴、看病難」、推進三醫聯動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門診住院待遇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他強調,未來醫保制度的持續深化,應在既定籌資範圍內提升保障效率與服務水平,堅持機制優化、監管適度、法治支撐,並藉助AI等技術賦能,推動實現公共醫療保險的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同時,需長期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與協同,唯有尊重規律、科學治理,才能真正讓人民羣眾在醫療服務中感受到實惠與安全。
吳晶 天津大學醫學部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天津大學醫學部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晶通過《從國際經驗看商業健康保險對高值藥品的保障思路》主題演講,聚焦新加坡多層次保障體系整體模式與新加坡多層次保障體系對藥品的保障思路。她指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需要多層次的藥品目錄來配合。以新加坡經驗為例,其各個用藥目錄各自功能清晰、定位分明,形成了互為補充、層層銜接的機制。此外,吳晶教授特別提到,目前部分地區已允許居民使用醫保個人賬户支付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的保費,建議將此類支持政策上升爲全國性制度安排,以促進參保意願、拓展普惠保障覆蓋範圍,但不建議使用個人賬户購買除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之外的更高層次商業醫療保險。
圓桌論壇:統籌推進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按大屏嘉賓順序排序)
- 主持:王健,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 毛宗福,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 宣建偉,中山大學藥學院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
- 王宗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醫療保障和護理保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 蔡江南,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
- 錢江,百時美施貴寶副總裁、中國總經理
- 錢雲,輝瑞中國區副總裁,市場準入部總經理
- 黃藝鳳,百濟神州副總裁,中國區商業准入負責人
- 陳昌雄,諾和諾德市場準入與公共事務部,公共事務與可持續發展副總裁
論壇的首場圓桌討論環節,由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健主持。來自武漢大學、中山大學、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以及百時美施貴寶、輝瑞、諾和諾德、百濟神州等行業代表,圍繞「統籌推進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話題展開討論。議題涵蓋「1+3+N」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商業健康險與基本醫保的協同發展、醫療救助、慈善力量的參與等。政策專家們探討了「1+3+N」結構的政策邏輯、頂層設計的重要性、政府責任的邊界和醫保法制化的緊迫性。企業代表則分享了從跨國藥企、本土創新企業的視角對中國市場的高度期待與積極參與,聚焦商保創新葯目錄的推出、創新葯准入等關鍵痛點。與會者共同指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成功,必須依賴於政府引導、市場活力、法律保障和社會共治的有機統一,並在政策落地、制度整合和支付協同中持續探索。
圓桌討論:完善多元支付機制,賦能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按大屏嘉賓順序排序)
- 主持:朱明蕾,默克中國醫藥健康副總裁及大准入負責人
- 呂蘭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教授、衞生技術評估與醫藥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 華穎,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醫療保障藍皮書》編輯部主任
- 陳怡,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兼研究員
- 商敬國,中國精算師協會副祕書長
- 楊慧晶,人保財險總部個人非車保險部二級資深專家兼副總經理
- 樊琳,藥明巨諾集團副總裁、企業事務和市場準入部負責人
- 黃哲,北京阿迪派克國際諮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市場準入負責人
隨后,在「完善多元支付機制,賦能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圓桌論壇上,主持人默克中國醫藥健康副總裁及大准入負責人朱明蕾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保財險、藥明巨諾、阿迪派克等多方代表,就醫保戰略性購買的成效與挑戰、商業保險如何補位基本醫保、企業在推動創新葯械可及性中的角色,以及多方協同的機制創新展開探討。自醫保政策研究、商業保險機構、醫藥企業與行業協會的代表一致認為:醫保通過價值購買取得顯著成效,縮短創新葯准入時間、擴大覆蓋範圍;而商業保險作為補充力量,在創新葯械保障中潛力大,需在保障模式、支付機制、產品創新上持續進化,成為創新成果落地的重要支撐力量;企業則應在質量、效率與數據真實世界證據積累方面持續提升,提升患者獲益能力。最終期待各方均通過開放協作,建立更加靈活、協同的支付體系,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機制共建的格局,真正釋放創新葯械的臨牀價值與社會價值。
鄧佑滿 廣州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在下午的大會中,廣州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鄧佑滿以《廣州推動基本醫保與商業保險協同發展助力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為題,重點介紹了「穗歲康」與「穗新保」兩款具有代表性的普惠型與創新型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穗歲康」作為政府指導、商業運作的面向廣州市民的普惠型商業補充健康保險,具有「四不限、三統一、兩銜接、一開放」的制度創新特點,試點以來共為1828萬廣州參保羣眾的健康保駕護航,已累計賠付超24億元。而2024年啟動的「穗新保」試點,則聚焦創新葯械保障,通過「政府搭台、醫保賦能、醫院參與、商保運營」的模式,打通創新葯械從准入到支付的應用鏈條,首批6個「穗新保」產品已將「廣州市創新葯械產品目錄」以及廣東省「港澳藥械通目錄」中不屬於基本醫保支付範圍的藥械納入保障範圍。鄧局指出,未來廣州醫保局將堅持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推動「穗歲康」持續提質擴面並試點「二次補償」;推動「穗新保」進入發展「快車道」,共同助力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高質量發展。
晨曦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副部長 海南博鰲樂城醫商融合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副部長、樂城醫商融合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晨曦分享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下樂城特藥險的探索與實踐》的實踐經驗。詳細介紹了樂城先行區在國內未上市創新葯械准入、落地與商業支付保障方面的開創性探索,並重點分享了其標誌性產品「樂城特藥險」的運營經驗。該產品自2020年推出以來,始終堅持惠民定價、帶病可保、目錄持續擴容,並覆蓋海外創新葯、醫療器械乃至健康管理服務,已累計服務200萬人次,並推動與全國70個醫保統籌區的惠民保項目的合作項目落地。樂城通過搭建特藥目錄數據平臺、推動「海外藥-國內藥」目錄滾動機制,打通了創新產品使用路徑。未來,樂城將繼續圍繞零關税、創新葯械等政策優勢,推動商業保險成為鏈接創新供給與患者可及性的重要橋樑,建設中國特色醫療醫藥與保險融合發展的「創新試驗田」。
仇法新 淄博市醫療保障局醫保中心副主任
淄博市醫療保障服務中心副主任仇法新通過《從淄博齊惠保產品連續優化方案看其惠民屬性》主題分享,系統回顧了「淄博齊惠保」五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他指出,淄博作為山東省首個上線惠民保的城市,從最初的「無目錄、全報銷、超賠」,到逐年產品優化、引入帶病體保障,再到實現一站式免申即賠,逐步構建起一套兼顧保障温度與運營可持續性的惠民保模式。淄博以用户視角不斷優化參保體驗,吸引年輕羣體參保、降低平均參保年齡。齊惠保不僅提升了參保人羣體驗感知與粘性,也成功打造出城市級的全民健康品牌。淄博的經驗表明,產品要有温度、運營要有細節、服務要融入生活,惠民保才能真正成為淄博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圓桌討論:醫保商保有效銜接的地方經驗探索
(按大屏嘉賓順序排序)
- 主持:朱儁生,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教授
- 金春林,上海市衞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黃良良,阿斯利康中國執行總監、市場準入策略及卓越運營團隊負責人
- 汪祥寧,復星凱瑞准入與政府事務高級總監
- 李毅,銀諾醫藥大中華區市場準入高級總監
- 常博,南京市智慧醫療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隨后,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教授朱儁生主持了「醫保商保有效銜接的地方經驗探索」圓桌討論,與上海市衞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阿斯利康、復星凱瑞、銀諾醫藥、南京市智慧醫療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等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下的制度銜接、數據協同與服務創新。嘉賓們分別從學術研究、保險、醫藥等不同視角交流了如何推動地方惠民保產品的持續發展與制度化升級,商保創新目錄機制的落地與藥企能力建設,多方主體訴求的協調機制探索,未來醫保商保協同的重點突破口與實踐路徑。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醫保商保的有效銜接,關鍵在於打通機制、釐清邊界、優化體驗,並提出要以協同共建為導向,推進制度一體化、支付責任共擔、服務場景多元化,最終織密覆蓋全民、各得其所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圓桌討論:醫保信息平臺賦能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地方探索
(按大屏嘉賓順序排序)
- 主持:梁嘉琳,「健康國策2050」創辦人、研究員,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公立醫院醫保管理專委會常委
- 王平洋,浙江省醫療保障研究會副會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委員會主任委員
- 岳小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
- 楊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
- 屈海龍,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經辦管理室主任
- 王校復,太平洋健康險健康研究院負責人
- 陳明東,支付寶醫療健康事業部高級總監
在接下來的「醫保信息平臺賦能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圓桌論壇中,「健康國策2050」創辦人、研究員,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公立醫院醫保管理專委會常委梁嘉琳主持,與來自浙江省醫療保障研究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太平洋健康險、和支付寶的嘉賓,圍繞醫保商保在信息化、數字化到智能化進程中的銜接展開討論,聚焦醫院與商保直結的經驗挑戰、醫保大數據賦能商保的工具匹配、第三方機構在數據賦能中的角色等話題。嘉賓普遍認為,醫保與商保的數據協同已成為推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抓手,數據整合能力對保障體驗與制度可持續性的直接影響。與會嘉賓們也分別從醫院、保險公司、技術平臺視角闡述了當前數據打通和數據應用的難題與解決方案設想。最后,各方建議多部門加強協同支持、增進信任、規範數據使用,為商保真正「嵌入」醫療服務體系奠定數字化基礎。
賈凌霄 艾社康知識管理副總監
接下來,艾社康知識管理副總監賈凌霄發佈了《2024-2025多層次醫療保障創新案例集》,這是團隊連續第四年推出的研究成果。今年的報告圍繞「邁向高質量的制度重塑」這一主題,系統回顧了2024至2025年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大進展。特別指出國家醫保局提出的「1+3+N」新架構中,「醫保信息平臺與大數據分析能力」首次被納入體系設計,標誌着治理邏輯的深刻轉變,也意味着醫保改革將全面進入「數據驅動」的新階段。同時,報告也聚焦於商保擴容、參保機制完善、商保創新葯目錄建立等關鍵政策節點,剖析其對健康險市場與風險管理能力的倒逼作用。在案例精選上,本年度覆蓋了醫保數據賦能、慈善援助銜接等新實踐,並提出「協作、創新、共贏」三大建議關鍵詞,強調多元共治的重要方向。賈凌霄強調,制度改革是一場接力賽,也是一場耐力賽,每一次項目試點和政策探索,都是未來變革的蓄力點。該份案例集不僅為政策制定者、險企與服務商提供了實踐參考,也體現了行業對多層次醫療保障事業的持續信心與共同願景。
張強 艾社康研究諮詢部副總監
在接下來的年度課題開題環節,艾社康研究諮詢部副總監張強,介紹了艾社康本年度擬開題的兩大研究課題:《提升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覆蓋率》和《加強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機構合作》。張強指出,提升覆蓋率的課題聚焦於當前惠民保等補充性健康險面臨的參保率瓶頸,結合國際經驗——如香港VHIS、新加坡IP、韓國實費保險、法國補充醫保等,探討其在税優、宣傳、產品引導、資金聯動等政策支持下實現高覆蓋率的制度邏輯。張強強調,補充性商保的參保率並非單純的市場行為結果,而是深受制度設計與政策協同影響。該課題將圍繞籌資購買、保障範圍銜接與理賠服務等環節,梳理國際與國內典型路徑,為提升我國補充商業健康險參保率建言獻策。在第二個課題《加強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機構合作》中,張強指出「1+3+N」體系中醫保信息平臺的建設,為商保與醫院合作提供了數據基礎。各地醫保+商保一站式結算實踐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特別是針對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如公立醫院普通部、特需國際部、私立醫院,商保的合作形式與產品設計也正日益多元化。課題將聚焦這些差異化合作模式,分析典型案例,總結需求與障礙,提出更系統化的合作建議。
徐敬惠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原董事長,ISE發起人
7月27日,大會進入第二天,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原董事長、ISE發起人徐敬惠發表題為《健康險與三醫融合需要三大躍遷》演講。他指出,當前商保與醫療、醫藥、醫保的融合已有進展但缺乏突破,亟需通過「認知躍遷、制度躍遷和技術躍遷」實現真正的系統性變革。認知的躍遷,即重構對醫療保障體系中商業健康險角色的價值理解。制度的躍遷,重點包括完善醫療保障法的法律框架,構建「多支柱、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技術的躍遷,即依託大數據與AI實現醫保與商保的數據協同和語言標準化,構建控費和防欺詐的智能機制。徐敬惠強調,在醫保能力穩定、健康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商業健康險正處於戰略機遇期,必須通過頂層設計與技術賦能實現躍遷式發展,真正嵌入國家多層次保障體系之中。
朱銘來 南開大學衞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院養老與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長
南開大學衞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院養老與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長朱銘來圍繞《商業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政策建議》的主題,帶來了一場內容翔實、視角宏觀的發言。結合近年來多層次保障政策頻出的背景,從商業健康險的市場現狀、產品體系、制度設計和未來改革路徑四個層面,提出了系統的分析與建議。朱教授指出,商業健康險市場發展勢頭良好,2025年預計破萬億,未來商保需更加關注帶病體與慢病人羣保障,推動補充醫療保險機制建設,藉助税收激勵與健康儲蓄提升覆蓋。針對商保創新葯目錄,朱教授呼籲進一步開放政策制定過程,確保專業機構能在機制設計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商保未來發展需明確市場定位,完善產品結構,提升專業化經營管理水平,參與醫療資源整合與健康服務。
國內再保險公司從業者分享了《管理型團體健康險產品的創新之路》。並指出,商業健康險作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實際功能是對基礎醫保的有益補充,始終依託醫保改革釋放的健康風險與支付需求發展。同時還分享了團體健康險的發展思路,目前團險雖然在行業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但由於新聞性不強、市場關注度低而「存在感」較低。從保險行業實操角度出發,強調了商業健康險在醫保改革背景下的新挑戰與新突破,特別是在團體險、慢病管理、白名單醫院合作等方面展現了保險公司積極探索支付創新和服務融合的努力。他指出,保險公司應要主動走向服務前端和健康場景中,推動產品從「賠錢」工具向「健康促進」工具轉型,實現多方共贏。
余峰 珠江人壽股份有限公司醫保管理部總經理
珠江人壽股份有限公司醫保管理部總經理余峰則以《廣州市創新葯械商業健康險試點項目——「穗新保」》為例,介紹了廣州創新葯械商業保險試點項目的背景和進展情況。該項目由廣州醫保局牽頭,多家保險公司參與,各自基於已有產品設計各具特色的保險方案。項目依託廣州本地創新葯械目錄和「港澳藥械通」目錄,探索醫保、惠民保與商保之間的同步結算機制。余峰指出,「穗新保」項目未來可通過團體參保、動態調整目錄、健康管理服務嫁接等方式提高項目可持續性,並強調要在醫保與商保的銜接、支付機制和服務體系上繼續深化探索。
圓桌討論:商業健康險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
(按大屏嘉賓順序排序)
- 主持:高山,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企業協會(PhRMA)中國區副代表兼高級政策總監
- 陳東輝,瑞士再保險中國區原總裁
- 李明強,泰康人壽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執行院長
- 方超,愛心人壽副總經理
- 李睿凝,上海惠醫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 朱瑋,再鼎醫藥副總監,創新准入及DTP業務管理負責人
- 趙馨然,百濟神州中國區商業准入策略團隊負責人
- 高林明,索思(蘇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在「商業健康險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圓桌論壇上,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企業協會(PhRMA)中國區副代表兼高級政策總監高山主持,來自瑞士再保險、泰康人壽、愛心人壽、惠醫健康、再鼎醫藥、百濟神州、索思醫療的嘉賓,就當前商業健康險的挑戰、機遇及未來合作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保險行業代表普遍認為,雖然當前商業健康險面臨多重挑戰,但政策環境正處於近年來來最好的階段,醫保與商保的協同逐步加強。醫藥健康產業代表則分享瞭如何通過服務、數據和創新路徑助力健康險發展。論壇嘉賓們一致認為,商業健康險的發展需依託「政策協同、產品創新、支付融合、服務整合」四位一體的路徑推進。而團體保險、創新葯械覆蓋、及醫療機構的協同服務將是下一階段重點突破方向,助力商保真正成為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圓桌討論:商業健康險賦能全周期疾病管理與人羣健康
(按大屏嘉賓順序排序)
- 主持:劉志,國家衞生健康委衞生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室主任
- 付新華,中科樂約創始人兼總裁
- 張婷,泰康在線健康險事業部產業拓展部助理總經理
- 徐鈺,輝瑞中國(市場準入部)創新商保及商保網絡准入負責人
- 董寅,玉環市人民醫院健康共同體集團院長
在隨后舉行的「商業健康險賦能全周期疾病管理與人羣健康」圓桌論壇中,主持人國家衞生健康委衞生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室主任劉志與來自玉環市人民醫院健康共同體集團、中科樂約、泰康在線、輝瑞的與會代表,圍繞「商保保障+服務」模式、支付機制共建、健管實踐成效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商業健康險正從「理賠型」向「保障+服務型」轉變,具備在早篩、慢病管理、治療隨訪等關鍵環節延展價值的潛力。當前,商業險與TPA、醫療機構、藥企等多方合作已初見雛形,但仍面臨支付機制、服務整合、標準化等現實挑戰。多位嘉賓指出,全周期疾病管理的推進需依託數字化賦能、產品重塑和支付保障,形成數據互通、責任共擔、風險可控的協同機制,並呼籲業界推動保險責任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可持續、有温度、能閉環的健康保障新範式。
張強 艾社康研究諮詢部副總監
大會的最后一個環節,由艾社康研究諮詢部副總監張強發佈《團體補充醫療保險與藥械產業融合發展》報告。張強強調,團險具有健康審覈寬松、門診責任廣、起付線和封頂線低等特徵,使其在報銷慢病用藥、普藥方面優勢明顯。基於這些特點,團險在藥械合作方面具備獨特價值,但當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模式。他呼籲行業進一步推動精細化發展,聚焦慢病與普藥合作,並借鑑惠民保中TPA與藥企的合作經驗,逐步在團險中建立類似機制。此外,他建議將團險B2C模式與員工健康服務結合,圍繞高認知、高需求的原研藥產品拓展合作空間,提升藥械企業與保險產品的協同效應。
劉暢 艾社康亞洲創始人兼CEO
本次大會全程由艾社康亞洲創始人兼CEO劉暢主持。在大會閉幕時,劉暢表示,多保大會已走過近九年,從最初國內不同領域對多層次保障的理解尚不清晰,到如今逐步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交流機制與行業共識,體現了各界專家、機構和合作方長期投入和共同推動下的集體努力與價值積累。過去一年,系列會議也開始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尼、越南等亞太地區開展實踐,推動各地多層次保障建設與經驗借鑑,意味着大會的發展進入了「走出去」的新階段。未來,多保大會將繼續深耕內容、拓展邊界,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行業品牌。在此,特別感謝長期以來持續參與和支持會議的專家學者、指導單位與企業合作伙伴,也感謝始終如一、全程參與的現場聽眾。
當前,「1+3+N」 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正進入深化實踐的關鍵階段,一系列創新政策密集出臺,跨領域合作案例不斷涌現,此時召開第八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創新論壇,無疑為行業搭建了凝聚共識、交流經驗的重要平臺,價值凸顯、恰逢其時。作為始終堅持 「多方共話」 的行業盛會,本次大會延續了多保大會的鮮明特色 —— 政策研究者、學術專家、保險從業者、科技先鋒與醫藥產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體系建設、模式創新、融合發展等核心議題深入探討,碰撞出諸多真知灼見,既緊扣行業發展脈搏,又迴應了時代迫切需求。大會的落幕不是終點,而是攜手前行的新起點。期待所有與會嘉賓能將此次討論的共識轉化為更深入的協作行動,在政策銜接、產品創新、服務融合等領域持續探索,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與升級持續注入動能、貢獻智慧。
責任編輯: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