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00:1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在中國市場尋求戰略合作伙伴的關鍵階段,星巴克的每一步動作都備受業界關注。7月30日,星巴克公佈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25年6月30日)為這一戰略進程提供了重要背景:中國市場該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至7.9億美元,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無疑為正在推進的戰略合作談判增添了新的籌碼。
「我們正在尋找擁有共同願景和價值觀的戰略合作伙伴,把握中國市場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我們正在對超過20個有強烈意願的機構進行評估。」星巴克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在最新的財報會上的表態,透露了這家全球咖啡巨頭中國市場業務的最新進展。
十字路口
從1999年在北京國貿開出中國內地第一家門店至今,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已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尋找戰略合作伙伴以應對市場變化,而這一決定或將重塑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軌跡。
在做出這一重大戰略調整前,星巴克中國正通過多維度佈局夯實業務基礎。7月30日披露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在第三財季表現亮眼,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同店交易量和同店客單價均取得環比提升。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國門店數量達到7828家,新進入17個縣級市場。
「在中國,我們近期所做的調整正在取得成效。截至第三季度末,我們實現了連續三個季度的收入增長以及同店銷售的同比增長。」倪睿安指出。對於最新財季業績增長,星巴克中國方面也表示,得益於卓有成效的產品創新與營銷活動,過去兩年新開門店同店銷售的高速增長,以及及時捕捉並滿足快速增長的線上需求。
不過,亮眼的財報數據背后,中國咖啡市場的結構性挑戰不可忽視:一方面,在消費分級趨勢下,本土品牌以性價比優勢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市場增長引擎加速向低線城市轉移。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星巴克中國必須加快調整步伐。
關於星巴克出售中國業務股權的傳聞,早在2024年11月便已初現端倪。當時就有媒體報道稱,星巴克正在為其中國業務探索各種選項,其中包括出售部分股權的可能性。星巴克全球發言人當時迴應,公司正在努力尋找最佳的增長途徑,其中包括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進入2025年,多方參與者身影浮出,讓星巴克中國業務股權調整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
「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承諾不變,並希望保留中國業務相當比例的股權。」倪睿安在財報會上如此強調。
就星巴克中國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嘉世諮詢合夥人李應濤7月30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其核心原因在於近年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面臨多方面挑戰,在O2O興起時代,其數字化運營和線上營銷明顯落后於本土競爭對手;直營與重資產的運營模式又限制了渠道下沉速度,擴張不及採用加盟模式的中國本土品牌;同時產品本土化創新等方面也亟待加強,疊加近年來消費理性化趨勢,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星巴克品牌競爭優勢縮小。
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餐飲及食品行業分析師林岳也對記者分析指出,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意味深遠,其核心是引入本土戰略投資者,目的是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業績挑戰。在他看來,這個變化勢必影響整個中國咖啡市場的格局。
解題思路
在全球咖啡市場的版圖中,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為極具戰略價值的高地。這個曾經以茶文化為主導的市場,如今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咖啡消費革命。
慧博智能策略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全國共有17.1萬家咖啡在營門店,相較於2021年的8.3萬家,大幅增長106%。2025年1-4月,淨增8378家門店,市場的快速擴張可見一斑。隨着中國咖啡消費的滲透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開始從「嚐鮮」轉向「日常」,市場格局也從少數品牌主導進入「百咖大戰」階段。
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本土品牌展現出強勁的崛起勢頭。瑞幸咖啡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門店總數達24097家,其中中國市場門店總數達24032家;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發展勢頭同樣迅猛,媒體報道顯示,其最新門店數已近7000家,接下來會重點佈局高勢能城市;第二大現製茶飲企業古茗也在咖啡領域持續發力,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其現磨咖啡產品已覆蓋全國超過7600家門店。新茶飲巨頭正憑藉龐大的門店網絡,在咖啡市場分得一杯羹。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星巴克加快變革步伐,不僅是應對當下競爭的必然選擇,更關乎其未來能否在中國咖啡市場中繼續佔據核心地位。回顧過往,麥當勞、百勝等餐飲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中,也曾通過引入投資者實現更為深入的本土化發展,在產品、渠道、運營等層面更貼閤中國市場需求,這些成功經驗為星巴克如今的調整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鑑。
在李應濤看來,星巴克中國理想的合作伙伴需具備三大核心特質:一是擁有渠道擴張能力,具備線下渠道資源、加盟管理經驗和門店運營能力,以助力其實現快速下沉;二是具備強大的供應鏈和物流能力,能優化成本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三是具備數字化運營經驗,擅長線上流量運營和數字化營銷,推動精細化運營,「若星巴克能通過合作補齊開店、數字化等短板,實現更深度的市場下沉,有可能會進一步重塑咖啡連鎖市場競爭格局。」
不過,李應濤同時提醒,若合作伙伴過度注重本土化,可能導致星巴克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在調性上出現偏離,存在品牌價值稀釋風險;此外,合作伙伴的管理風格和文化也可能與星巴克國際標準存在差異。因此,星巴克中國在引入合作伙伴時,需在補齊短板與維護品牌價值之間謹慎權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競爭中,星巴克依然握有一張王牌:其深耕多年的「第三空間」理念。記者瞭解到,第三財季,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持續加碼「第三空間」體驗創新,在文旅+咖啡領域開闢新場景,如張掖、敦煌、九寨溝等景區門店,以及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的特色門店。
不過,林岳也提醒道,在市場競爭方面,星巴克所倡導的「第三空間」理念被瑞幸等高性價比的效率模式衝擊。在林岳看來,性價比在未來幾年仍會是市場主流,儘管星巴克也曾調低價格,但是競爭力、吸引力仍然不足,大店模式也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其在中國市場需要有快速響應的能力,或許開拓低價子品牌、推出小店、加強外賣模式纔是解題思路。
中國咖啡市場的戰局遠未塵埃落定。對星巴克中國而言,能否在命運的岔路口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將成為牽動其未來命運的關鍵一環。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