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淨利預減三成! 華潤飲料「栽跟頭」,經銷商揭「價格倒掛」內幕

2025-07-31 08:25

  文 | 《BUG》欄目 徐苑蕾

  華潤飲料上市后的首份半年報遭遇「倒春寒」。近日,這家以怡寶純淨水聞名的飲料巨頭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減少20%~30%,次日股價應聲大跌。

  當下,華潤飲料正經歷着轉型陣痛。有飲料經銷商向《BUG》欄目透露,怡寶的經銷商普遍面臨「倒掛」問題。很多經銷商認為,問題的根源則在於廠家對價格體系的設計和管理失控,長期依賴補貼而非市場良性運轉。

  另有經銷商透露,為維持經銷商體系運轉,華潤通過「后返費用」的方式,彌補經銷商的虧損和本有的合理利潤,「這種模式不僅違背了正常的貿易規則,還增加了經營風險。」

  2024年,華潤飲料董事會主席張偉通年薪為227萬元,較2023年的438.3萬元下滑48%,收入差距主要在於績效相關獎金的減少。該獎金在2024年為57.1萬元,而2023年為268.8萬元。

  淨利預警,經銷商爆渠道隱憂

  去年10月,華潤飲料在港交所正式上市,而顯著的利潤下滑,無疑為其上市后的首份半年報蒙上陰影。華潤飲料在近日發佈的盈利預警公告中表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減少約20%至30%。該消息隨后迅速引發市場反應,公告次日公司股價大幅低開。

  針對利潤下滑的原因,華潤飲料在公告中解釋稱,主要由於上半年策略性增加營銷資源投入、調整產品組合、逐步推動渠道調整,對利潤表現有階段性影響。

  營銷投入的大幅增加導致營銷費用率的走高,或是拖累利潤的關鍵因素。今年上半年,華潤飲料採取了高舉高打的營銷策略,包括主品牌怡寶持續開展體育營銷,與中國國家隊、中超、各大馬拉松賽事合作;運動飲料品牌魔力贊助足球賽事並與網球選手王欣瑜合作等。

  在嘉世諮詢合夥人李應濤看來,華潤飲料當前營銷投入加大將直接擠壓利潤空間。「營銷投入通常對營收有正向刺激,但今年上半年行業競爭加劇,可能導致華潤飲料主業收入承壓,甚至抵消營銷投入效果。」

  中金預計,上半年華潤飲料收入仍有所下滑,其中包裝水為主要拖累,飲料業務則保持穩健增長。根據中金現代渠道數據,華潤飲料主品牌怡寶1-5月現代渠道收入同比減少7.6%,弱於行業同比3.5%增長。

  伴隨着產品結構的調整,華潤飲料也在推動渠道改革。據中金研報,華潤飲料上半年改變飲料經銷商服務模式,由過去配送及結算變成綜合型飲料經銷商,在部分區域市場增加渠道扁平化,引入更多一級批發商,更好觸達終端,同時設立電商渠道、餐飲渠道專營經銷商,提升特通渠道覆蓋。

  中金指出,「以上渠道變革利好公司精細化渠道管理及長期增長空間挖潛,但對上半年業績產生部分不利影響。」李應濤則認為,渠道改革涉及經銷商模式調整、現代渠道建設等,需支付補貼及系統搭建費用,短期內剛性成本或上升。

  針對華潤飲料的渠道改革,一位飲料經銷商人士向《BUG》欄目透露,怡寶的經銷商普遍面臨「倒掛」問題,問題的根源則在於廠家對價格體系的設計和管理失控,長期依賴補貼而非市場良性運轉。

  該人士解釋稱,「例如經銷商以100元進貨,最終只能回收90-95元,為維持經銷商體系運轉,華潤不得不通過后返費用的方式,彌補經銷商的虧損和本有的合理利潤,這種模式不僅違背了正常的貿易規則,還增加了經營風險。」

  包裝水依賴症,飲料難突圍?

  華潤飲料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1996年進入華潤體系。此后,公司憑藉怡寶瓶裝水持續搶佔市場,逐漸成長為國內知名飲用水品牌。

  不過,如今包裝水市場的增長乏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包裝飲用水產量達9100萬噸,在飲料總產量中的佔比首次降至50%以下,這一變化標誌着包裝水行業已從高速增長期進入成熟期。

  華潤飲料自身的業績也反映了這一趨勢。2024年,公司包裝飲用水產品收入121.24億元,較2023年同比下降2.6%,營收佔比從2021年的95.4%降至89.7%。而2021—2023年華潤飲料包裝水收入的複合年增長率曾達7.3%,上市后卻出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價格戰對行業利潤的衝擊尤為嚴重。2024年2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去世引發「野性消費」,娃哈哈純淨水在全國快速鋪貨;4月,農夫山泉時隔24年重返純淨水賽道,推出綠瓶純淨水並大打促銷,將瓶裝水單價拉至1元以下。

  面對同行攻勢,怡寶也採取了促銷措施。華潤飲料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小規格瓶裝水平均售價降低至1198元/公噸,較2023年同期明顯下降,但公司市場份額仍受到衝擊。

  包裝水主業增長放緩驅動着華潤飲料尋找新增長點,在頭部企業紛紛進行多元化佈局的背景下,飲料業務的戰略價值對於華潤飲料來説也日益凸顯。

  早在2010年,華潤飲料就開始在飲料業務方面佈局,不過受制於渠道、品牌認知和市場競爭,「零帕」「午后奶茶」等產品始終未能成為核心增長點。直至2021年,華潤推出「至本清潤」草本植物飲料,纔打造出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的細分賽道大單品。

  但整體來看,飲料業務仍未成為華潤飲料真正的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公司飲料產品營收為13.97億元,同比增長30.8%,營收佔比從2021年的4.6%增長至2024年的10.3%。雖然增長勢頭明顯,但絕對值仍不高。

  可以對比的是,2024年,農夫山泉茶飲料業務收入達到167.45億元,同比增長32.3%,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29.7%提升至39%,而包裝飲用水收入則同比下降21.3%至159.52億元,佔比降至37.2%。茶飲料業務首次超越包裝飲用水,成為農夫山泉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前述經銷商人士表示,相比農夫山泉、元氣森林等企業,華潤飲料的經營思維與決策效率並不能完全適應快消市場的發展。其在飲料領域的新品屢屢失敗,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產品缺乏創新力和消費者洞察。

  轉型陣痛,面臨多重挑戰

  淨利潤的大幅下滑或只是轉型挑戰的開始,對於華潤飲料而言,渠道改革的陣痛、新品培育的漫長周期,以及農夫山泉等對手的圍剿,無一不是考驗。

  包裝水市場的競爭格局仍在演變,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中,頭部企業之間的份額爭奪不會停止。飲料賽道面臨的競爭則更加激烈,在無糖茶領域,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已建立先發優勢;運動飲料市場,百事佳得樂等國際品牌佔據一席之地;即飲咖啡則面臨雀巢等強大對手。

  李應濤認為,在產品創新方面,華潤飲料應聚焦細分賽道,構建「核心單品+爆品+長尾組合」矩陣,重塑從「純淨水企業」轉向「多元化飲料集團」的品牌認知。此外,營銷費用與供應鏈成本波動亦考驗華潤飲料的成本管控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潤飲料一改以往穩健風格,開啟了「新品大年」,推出了十幾款新品,包裝水、運動飲料、草本植物飲料、無糖茶、即飲咖啡等多個品類。在飲料業務,華潤飲料推出了至本清潤燉梨口味、魔力運動飲料新配方、佐味茶事無糖茶新口味、焰焙即飲咖啡等產品。

  華潤飲料包裝水今年還將繼續佈局細分場景。接下來,怡寶還將推出210ml口袋裝純淨水,定位年輕女性白領,兒童人羣,滿足在途便攜、佐餐飲用場景。本優品牌將推出5L茶伴飲用水,適配家庭、餐飲泡茶場景。

  渠道方面,李應濤認為,華潤飲料數字化與渠道轉型滯后,線上及現代渠道滲透不足。「一方面,傳統經銷商對新興渠道存在抵觸情緒,利益分配機制尚未理順;另一方面,華潤飲料在低線市場的渠道滲透明顯不足,而農夫山泉等競品已建立起成熟的下沉網絡。華潤若不能解決渠道協同問題,其市場拓展將受限。」

  據《BUG》欄目瞭解,今年以來,華潤飲料的經銷商招標主要集中在四川、廣西和湖南等地區,涉及多個縣級市場。一位華潤飲料內部人士表示,華潤飲料在招商時會對經銷商進行嚴格篩選,重點考察其渠道資源與市場開發能力。

  「比如某個區域急需拓展水品類,我們就會找擅長水渠道的經銷商;如果是飲料,就匹配飲料資源強的經銷商。」該內部人士強調,公司會根據市場容量和可行性設定銷量目標,而非盲目要求高指標。

  從純淨水龍頭到綜合性飲料集團,華潤飲料的轉型之路佈滿荊棘。能否有效應對重重挑戰,將決定華潤飲料能否實現華麗轉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