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家IPO!最像SpaceX的民營航天公司!實控人來自清華大學!

2025-07-31 08:07

2025725日,藍箭航天與中金公司簽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進程,或成「科創板商業航天第一股」。

藍箭航天於2025725日簽署輔導協議,擬通過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此舉受益於證監會政策調整,明確支持商業航天等前沿領域未盈利企業登陸科創板。

公司估值超200億元,累計融資超70億元,獲國家制造業基金9億元投資。

全國首家俱備全產業鏈能力的民營火箭企業,員工超1000人,研發團隊多來自國家航天院所。

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是國內領先的航天運輸系統創建及運營企業,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構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為中心的「研發、製造、試驗、發射」全產業鏈條,打造航天領域的科技綜合體,為全球市場提供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航天運輸服務。

2015藍箭航天成立,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民商火箭企業之一

2018朱雀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為國內首家走通民商火箭發射鏈路的企業

2018發佈朱雀二號火箭型號,成為國內最早開始液體運載火箭研製的民商航天企業

2018在湖州建成國內首個民商火箭發動機熱試車台

2019國內首臺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全系統試車成功

2021藍箭嘉興火箭智能製造基地建成,成為國內最早自建液體火箭總裝工廠的民商航天企業

2021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液氧甲烷火箭發射工位建成

2022朱雀二號遙一火箭首飛,成為國內最早進行液體火箭發射的民商航天企業

2023朱雀二號遙二火箭成功發射,成為全球首枚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

藍箭航天IPO上市輔導備案的核心信息梳理:

一、公司基本信息

項目 內容

公司全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561

註冊資本36,000萬元(人民幣)

法定代表人 張昌武

註冊地址 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南路13號院9號樓1101

控股股東 張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繪科技信息諮詢中心(有限合夥)

張昌武,男,漢族,1983年出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級碩士,是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APEC中國青委會執行委員。 

張昌武曾就職於匯豐銀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着豐富的投資運營管理經驗。他看到了國產商業火箭的機會,於20156月創辦了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致力於中大型運載火箭研製的企業,也是世界第三家掌握下一代火箭動力系統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的商業企業。20230712900分,中國民企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朱雀二號遙二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

張昌武入選過2018年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曾獲《中國科學報》2018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稱號,在2019年《財富》中國40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排名第五,曾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鋭獎, 2023商業航天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控股比例14.68%

行業分類C37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二、輔導核心信息

項目 內容

輔導協議簽署時間2025725

輔導機構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

律師事務所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會計師事務所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三、輔導階段安排

1. 輔導前期(摸底調查)

重點內容:

業務情況、財務體系、內控制度、公司治理、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合規性、發展規劃。

董監高及大股東對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

實施方式:

實地考察、文件查閲、專題研討、高管訪談。

參與機構:中金、錦天城律所、立信會計所。

2. 輔導中期(集中整改)

重點內容:

上市法規培訓(《公司法》《證券法》)、科創屬性要求、會計準則、內控規範、資本市場知識。

診斷不規範問題(如關聯交易、治理結構),制定整改方案並督促落實。

實施方式:

集中授課、個別答疑、中介協調會、問題診斷、整改督導。

參與機構:同上。

3. 輔導后期(驗收準備)

重點內容:

解決遺留問題、組織法規考試、評估上市條件、準備IPO申請文件。

實施方式:

書面考試評估、薄弱環節強化輔導、申請文件籌備。

參與機構:同上。

四、關鍵細節與風險提示

日期矛盾:

文件落款時間為 2023723日(第5頁),但輔導協議簽署時間為 2025725日(第1頁),需確認是否為筆誤。

合規重點:

整改方向聚焦 同業競爭、關聯交易、內控制度,反映科創板對規範性的高要求。

股東結構:

實控人張昌武持股比例較低(14.68%),需關注股權穩定性及一致行動安排。

五、總結

目標板塊:科創板(強調"科創屬性")。

核心任務:通過三期輔導解決治理、財務、合規問題,確保符合IPO條件。

時間節點:20257月啟動輔導,后續進度需關注驗收及申報動態。

注:文件頁碼標註為5頁,但實際內容僅4頁(第5頁為蓋章頁),內容完整性需覈實。

5月17日,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點火升空,成功將6顆衞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這是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所研發的朱雀二號火箭的第五次入軌發射,也是中國商業航天邁向高密度發射的關鍵一步。隨着朱雀系列火箭實現技術突破、完成可重複使用技術的驗證,以及衞星互聯網建設的加速推進,成立僅十年的民營火箭企業藍箭航天,逐漸站到全球商業航天競爭的聚光燈下。  

近日,本刊獨家專訪藍箭航天創始人、CEO張昌武。在這場對話中,他詳述了中國商業航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解讀了藍箭航天的技術路線與商業化邏輯,並探討了如何在國際競爭中為「中國速度」注入新動能。

商業航天仍處於成長期

創意世界藍箭航天採納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路線的決策依據是什麼?

張 昌 武這是基於低成本、大運力、可複用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液氧甲烷燃燒產物僅為水和二氧化碳,無毒且易製備,成本低於煤油和固體燃料。此外,甲烷可通過天然氣裂解獲取,供應鏈穩定。技術上,我們攻克了鈮鎢合金噴管制造、單層共底貯箱等難題。天鵲系列發動機累計試車196次、時長超13萬秒,可靠性經過了實戰檢驗。

創意世界 您如何看待當前航天行業,尤其是商業航天行業的現狀?

張 昌 武 航天行業整體已步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而商業航天作為新興領域,發展歷程尚短,仍處於成長期。儘管如此,商業航天並非孤立發展,它與傳統航天行業緊密相連。目前,商業航天正處於迅猛發展的階段,全球各國紛紛加大投資,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在中國,商業航天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支持,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資源也持續向該領域傾斜。我堅信,商業航天未來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創意世界 您曾言及商業航天「正從‘企業生存’向‘市場競爭’過渡」,對此,您如何闡釋這種現象?

張 昌 武 傳統航天行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構建起一套成熟的體系。然而,商業航天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僅有十年。它並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與傳統航天相互補充。商業航天的核心任務在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通過市場化的途徑滿足國家的戰略需求。目前,我們正從「企業生存」向「市場競爭」過渡。早期,商業航天面臨的挑戰是證明民營企業有能力製造火箭;如今,我們要證明能夠做得更優秀、更具成本效益。

創意世界 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射次數未達預期,您認為其原因何在? 

張 昌 武 此現象屬於階段性特徵。一方面,行業正處於技術更新換代階段,眾多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上投入了鉅額資源;另一方面,商業航天與國家隊之間的協作機制仍在調整優化之中。預計2025年將成為商業航天的爆發之年,諸如朱雀三號、雙曲線二號等多款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將實現首次飛行,屆時發射次數及衞星入軌數量預計將顯著增長。

藍箭航天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民商火箭企業之一。

政策與資本是「雙引擎」

創意世界 民營經濟在航天領域的崛起,離不開政策支持。近年來,哪些政策讓藍箭航天受益最深?  

張 昌 武政策支持可概括為「定方向、給資源、拓市場」。例如,國家將商業航天納入「新質生產力」範疇,明確了發展方向;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的火箭大街提供研發基礎設施,為企業發展給予資源支撐;北京市設立的「商業航天專項基金」,通過分段獎勵的方式,降低了企業的研發風險。更為關鍵的是,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的設立,讓我們能自主協調發射工位、簡化審批流程,這對實現高頻次發射至關重要。

創意世界 您多次提到「政策需要激活效率」,具體指什麼?  

張 昌 武商業航天需要更靈活的創新環境。例如,簡化發射審批流程、開放低軌頻軌資源、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級項目。此外,資本市場也應給予長期耐心。航天是「四高一長」(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長周期) 行業,只有持續投入才能收穫回報。

創意世界 近兩年,民營經濟在商業航天這樣重資本的行業中,得到了國家哪些方面的支持? 

張 昌 武 國家對民營經濟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支持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政策層面明確了商業航天的整體定位和發展方向;其次是在資源投入上給予了大力支持;最后是在工程建設上牽引着行業向前發展。未來幾年,商業航天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嚴格的市場檢驗。國家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特別是在政策創新和激活產業效率方面給予更多關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創意世界 從政策層面來看,您認為還需要哪些支持來促進商業航天的發展? 

張 昌 武 我認為未來政策的落腳點應該更多地放在激活效率和創新能力上。商業航天是一個快速發展且競爭激烈的領域,我們需要以足夠的速度實現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標。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關注如何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提高產業運行效率。同時,在空域管理、審批流程等方面,也需要給予企業更多便利與支持。

創意世界 資本是商業航天的「血脈」。藍箭航天如何平衡技術理想與商業化現實?  

張 昌 武商業航天屬於「四高一長」賽道。我們的策略是「以技術換信心」。朱雀二號已實現100%發射成功率,這讓投資者看到了技術的穩定性;同時,我們通過專利佈局構建起技術「護城河」,目前累計申請專利900余件,覆蓋動力系統、箭體回收等核心領域。資本市場青睞的是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業,朱雀三號若能實現重複使用,將有效推動「技術價值」向「商業價值」的轉化。

目前,朱雀二號已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為后續研發提供現金流;朱雀三號則瞄準未來市場。此外,政策支持至關重要。地方政府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給予税收優惠、推動試驗場共享等方式降低企業風險。例如,北京火箭大街為我們提供了研發、測試、人才集聚的一站式生態。

液氧甲烷發動機具備更高的可複用性。

技術壁壘與產業鏈共生

創意世界 藍箭航天的專利數量居行業前列,是如何通過專利保護提升核心競爭力的?  

張 昌 武 專利是技術話語權的重要體現。我們以「核心專利+外圍專利」構建多層防禦體系,例如在液氧甲烷發動機領域,圍繞噴管材料、冷卻結構等關鍵點申請集羣專利,阻斷競爭對手的規避設計。同時,在專利轉化方面注重「場景驅動」,如新型火箭發射技術縮短射前準備時間,直接服務於商業化高頻發射需求。  

創意世界 專利技術如何賦能產業鏈上下游?  

張 昌 武 打造航天產業鏈需要協同創新。我們通過聯合研發、專利共享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例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導航控制實驗室;同時向衞星企業開放接口標準,降低適配成本。未來,藍箭航天願以「技術開源」 心態推動行業共贏,正如SpaceX開放部分專利加速美國航天發展一樣。

當前,產業生態正從「單打獨鬥」向「鏈式協同」轉變。 藍箭航天的成長軌跡,折射出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完善進程。在湖州智能製造基地,第100台液氧甲烷發動機的下線,標誌着我國民營航天動力系統邁入「批量製造」時代。從設計、製造到熱試的全鏈條自主可控,累計196台次發動機試車、13萬秒試車時長的積累,構築起技術可靠性的 護城河。

創意世界 朱雀三號被譽為「主力火箭」,其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 昌 武 朱雀三號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一級火箭的回收與重複使用。我們已經成功完成百米級和十公里級的垂直起降試驗,積累了大量試驗數據。若今年首次飛行試驗能夠成功並實現火箭回收,中國將首次掌握可重複使用的液體火箭技術。屆時,預計發射成本將降至3萬元/公斤以下,相比現行價格降低超50%。這一成果不僅對藍箭航天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更彰顯了國家太空進入能力的顯著躍升。

創意世界 朱雀三號被視作對標SpaceX獵鷹9號的火箭,它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張 昌 武 可重複使用技術是商業航天降本增效的「命門」。藍箭航天曆經3年研發的朱雀三號,正是瞄準這一目標打造的核心產品。朱雀三號將採用「9+1」發動機配置(9台天鵲12A+1台天鵲15A),通過垂直起降(VTVL)試驗積累的數據,已完成百米級與十公里級回收驗證。液氧甲烷作為燃料,不僅無毒環保、成本低廉,其適配的發動機還具備更高的可複用性。

創意世界 可重複使用技術如何改變行業格局?  

張 昌 武 這是商業航天的「iPhone時刻」。一旦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火箭的發射成本將呈指數級下降,衞星互聯網、太空旅行等產業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SpaceX已通過獵鷹9號火箭驗證了這一路徑,而朱雀三號的目標是讓中國擁有同等級別的運載工具,為國家低軌衞星星座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創意世界 您提到商業航天需經歷「iPhone時刻」,具體指什麼?  

張 昌 武 正如手機行業因智能手機誕生而經歷洗牌,商業航天的「iPhone時刻」則是火箭可重複使用技術的成熟。這項技術的成熟,需要三大支柱支撐:技術可靠性(如多次回收複用)、成本優勢(發射成本低於3萬元/公斤)、政策包容(支持商業航天的探索)。一旦這三大支柱得以穩固建立,商業航天行業將從項目制市場轉向標準化服務市場,這就如同航空業從螺旋槳飛機時代到噴氣式飛機時代的跨越式發展。

藍箭航天秉持「關鍵技術自主掌握、關鍵產品自主研製、關鍵過程自主可控、關鍵設施自主建設」的原則,已具備全產業鏈條交付能力。

挑戰、機遇與「中國路徑」

創意世界 我們與發達國家在商業航天方面是否存在差距?  

張 昌 武 我國在在軌衞星數量、火箭成熟度、成本控制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代差。SpaceX憑藉星艦(Starship)進一步擴大了領先優勢,但中國追趕的速度很快。樂觀預計,到2030年,中國主力火箭有望達到獵鷹9號穩定運營的水平,並在可重複使用技術上實現並行。

創意世界 那麼,中國如何走出差異化路徑?  

張 昌 武 我們不必複製星鏈。中國衞星互聯網需緊密貼合自身市場需求,例如在災害預警、海洋監測、偏遠地區通信等領域發揮獨特價值。此外,低成本發射能力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將每公斤成本降至萬元級,才能為巨型星座建設提供可持續的經濟支撐。  

創意世界 當前,中國商業航天面臨着哪些機遇與挑戰?  

張 昌 武 機遇源於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國家已將商業航天發展納入戰略佈局,衞星互聯網、低軌經濟等新興領域亟待民營力量參與。然而,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同樣嚴峻:其一,國際競爭進入白熱化,以美國SpaceX為代表的企業已構建起技術壁壘;其二,商業化落地需跨越「成本控制」與「發射頻次提升」兩道門檻。我們測算,未來3年至5年將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決勝期」,唯有實現火箭可重複使用技術突破,推動發射成本系統性下降,方能在全球商業航天競爭格局中佔據一席之地。

創意世界 藍箭航天的長期目標是什麼?  

張 昌 武 2025年回收火箭一子級;2026年實現複用;2030年首飛10米級重型火箭,參與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更宏大的願景是,讓藍箭航天成為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的「中國名片」。

創意世界 創業十年,您最深刻的體會是什麼?  

張 昌 武 造火箭如同「在懸崖峭壁走獨木橋」,不能低頭看,只能堅定向前。朱雀一號和朱雀二號遙一的失敗經歷,反而錘鍊得我們更強大。在航天領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通過一次次試驗,逼近技術極限。

創意世界 您對年輕科技公司有何建議?  

張 昌 武技術理想與商業化必須保持平衡。商業航天的本質是市場導向的商業活動,不能脱離實際市場需求空談創新。同時,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我們通過構建專利池保護核心技術,並將技術轉化收益的3%用於獎勵團隊,激發創新活力。  

創意世界 藍箭航天是否有信心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的「Top1」?  

張 昌 武我們更注重的是「不可替代性」。在液氧甲烷火箭領域,藍箭航天的工程驗證最為充分,技術鏈條也最為完整。然而,航天事業並非短距離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完成10米級火箭的研發工作,以支持中國空間站的物資運輸和深空探測等國家戰略任務,同時努力使商業發射成本接近SpaceX的水平。只有確保生存並穩步前行,我們纔有資格談及領跑行業。

創意世界 對藍箭航天的未來,您有何期待?  

張 昌 武 我希望藍箭航天成為「新航天文明」的奠基者:短期目標是讓朱雀三號開啟中國火箭回收時代;中期目標是通過專利技術輸出,帶動產業鏈降本增效;長期目標則是探索星際運輸,讓人類在太空的足跡更深更遠。正如我 們的名字「藍箭」所寓意的——既要紮根大地,也要仰望星空。

採訪手記:中國商業航天的「臨界點」

2025年,被張昌武定義為「決定性的一年」。朱雀三號的首飛、火箭回收技術的驗證、衞星互聯網工程的啟動,將共同構成中國商業航天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  

「航天是‘勇者的遊戲’,但更是‘智者的博弈’。」 張昌武説。在液氧甲烷發動機的轟鳴聲中,藍箭航天正試圖回答一個更重大的命題:如何讓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答案或許就藏在每一次點火的成功、每一件專利的轉化運用,以及對每一克成本的極致壓縮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