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4小時在崗,大壩有了安全監測智能助手

2025-07-31 07:06

(來源:河北日報)

轉自:河北日報

24小時在崗,大壩有了安全監測智能助手

□本報見習記者 呂若汐

7月17日9時,邢臺市朱莊水庫事務中心新安裝的大壩安全監測信息管理系統電子屏上,大壩的「健康狀況」清晰可見:壩體伸縮縫無異常變化、測壓管水位無波動……

「這是我們今年剛‘入職’的大壩安全監測智能助手,24小時在崗。」邢臺市水庫事務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田獻文説,曾經需要人工巡查監測、計算匯總才能拿到的大壩安全數據,如今都被這個「新同事」轉化為直觀的數據、圖片和表格,一目瞭然。

智能助手真有這麼神奇?在邢臺市水庫事務中心工程管理部副主任李寧的帶領下,記者前往大壩下游北岸的監測點一探究竟。

烈日炎炎,沿着陡坡走了15分鍾,記者一行已汗流浹背。此時,西側山坡上的一個水位監測點漸漸進入視野,一根約3米長的圓柱狀信號傳輸杆旁,有一個水泥砌成的監測井,井中測壓管直通地下。

「測壓管里新安裝了一根接近管底的滲壓計,實時監測水位變化,通過一旁的信號傳輸杆傳給大壩安全監測信息管理系統。」李寧介紹,在大壩的不同位置,分佈着89個這樣的監測點。

水庫蓄水后,上游蓄水會對壩體及壩基產生滲流壓力,測壓管可監測不同位置的滲流壓力值,通過分析這些數據,能判斷評估大壩的滲流穩定性。「以前我們每10天就得跑一趟監測點,遇上暴雨天,更得天天測。」李寧抹了把額頭的汗説,89個監測點兩個人一整天才能測完。

李寧説,目前,朱莊水庫大壩安全監測信息管理系統處於試運行階段,他們還要繼續做人工測量比對。等系統正式運行后,大家就能從爬山測數據的勞累中解脫出來了。

隨后,人工測量開始。邢臺市水庫事務中心工程管理部工作人員郭亮從工具包取出測繩,俯身緩緩放入管中。找到水位線后,郭亮觀察着測繩報出數值:「第一次,23.21米。」李寧拿出記錄本寫下數字。郭亮又重複操作了一次,「第二次,23.23米。」

兩次取平均數,是人工測量延續多年的規矩。23.22米的數字出來后,李寧掏出手機掃描信號傳輸杆上的二維碼,屏幕上直接跳出滲壓計測得的數據:23.22米。數據相符。

「智能助手的本事可不止這些。」李寧指向大壩介紹,西、南、東三個方位各有一座白色小屋,里面住着測量機器人,主要負責監測攔河壩壩頂的水平位移。

走進其中一間,石臺上放着一臺不足1米高的測量機器人。「以前測量壩頂的水平位移,至少需要4個人手持儀器在大壩上百個點位進行測量。現在,一臺測量機器人全搞定了。」李寧説,這是我省首次運用光學自動化儀器對攔河壩位移變形開展自動化觀測。

「這個汛期有了這些智能助手幫忙,大壩的安全更有保障了。」李寧信心十足地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