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19:02
法國航運巨頭達飛集團(CMA CGM)近日表示,有意參與李嘉誠所屬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CK Hutchison)旗下部分港口資產的出售交易。
今年3月,長江和記宣佈與一個由美國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達成初步協議,擬出售其估值達228億美元的全球港口業務的大部分股權,該財團成員還包括意大利億萬富翁賈盧吉·阿龐特(Gianluigi Aponte)家族掌控的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但據最新消息,該項交易的排他性談判已於上周日(7月28日)到期,談判未能最終落實。
7月29日周一,達飛集團(CMA CGM)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期間,該公司首席財務官拉蒙·費爾南德斯(Ramon Fernandez)表示:「這項交易對整個行業而言都極具重要性,對我們這樣的重要參與者更是如此。我們目前在全球已運營65個碼頭,因此我們非常密切地關注這一行動,並且自然有興趣參與。」
而就在同一天(7月29日),長江和記實業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仍將繼續與財團成員保持討論,並正考慮引入一位中國內地主要戰略投資者加入交易,以推動交易獲得所需的監管批准。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航運巨頭中遠海運集團(COSCO)可能正積極尋求加入該財團。
就在3月4日長江和記出售港口的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引爆了航運業乃至全球交易市場的激烈討論,隨之大眾對李嘉誠家族的爭議也未曾停止。
3月28日,負責反壟斷監管的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態稱,已注意到該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以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與公共利益。中國外交部也在多次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在數月的輿論發酵中,該筆交易一度被解讀為中美之間博弈的焦點、中美對全球經濟話語權的爭奪。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與法國政府關係密切的達飛集團似乎也嗅到了機會,希望以其法國身份充當中美博弈的緩和點。消息人士稱,達飛集團早在數周前便已經開始遊說工作,希望雙方可以接受達飛作為雙方妥協的交易對象,參與到長江和記港口資產的出售案中。
| 達飛能否分得一席之地?
達飛集團的掌門人魯道夫·薩德(Rodolphe Saadé)與法國現任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關係密切,后者曾多次到訪達飛位於法國馬賽的總部。同樣,在馬克龍多次訪華過程中,達飛集團也作為中法合作中的重要紐帶,承接了多個外交合作項目。
比如最近一次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達飛與中船集團簽訂建造了12艘15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和4艘23000TEU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同時,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遠海運、達飛輪船、上港集團簽訂《關於開展港口船用綠色甲醇供應合作的備忘錄》,這也為達飛后續採購上海電氣在吉林洮南生產的每年5萬噸綠色甲醇奠定了基礎。
達飛作為與中遠海運集運共建的「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的重要成員,在眾多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中,似乎關係與中國更為密切。
如果達飛集團成功介入此次交易,同樣將有可能獲得長江和記遍佈全球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的部分控制權,從而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和戰略資源配置能力。這對「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整體也有一定正面作用。
就在7月29日周一,CMA CGM公佈的第二季度業績顯示,公司當季收入保持穩定,為132億美元,淨利潤為5.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61億美元有所下降。面對下半年市場前景,CMA CGM仍持謹慎態度,稱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仍是主要挑戰。
根據公司提供的數據,2025年前五個月,全球集裝箱貿易量同比增長逾4%,其中中國出口表現尤為突出。儘管中國對美出口下降8%,但對東南亞、中東和歐盟的出口分別增長18%、15%和11%,顯示出全球貿易流向正呈現區域化重組趨勢。
達飛首席財務官費爾南德斯還指出,儘管新近達成的歐盟–美國航運協議將對運營商帶來一定適應性調整需求,但其影響範圍僅覆蓋全球集裝箱貿易約2%,相較中美間更廣泛的結構性變化,其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繫主編:陳洋 1599851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