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黃金珠寶行業深度分析:國潮年輕化,黃金「新趨勢」(附下載)

2025-07-30 20:34

一、金價走勢:黃金珠寶行業指數共振上漲

黃金珠寶首飾歷史底藴,引領國潮新趨勢

黃金珠寶首飾歷史悠久,獨具匠心凝聚中華傳統工藝如花絲、點翠、鑲嵌等。當代黃金首飾則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設計理念,傳統工藝制 作的國風飾品逐漸受到年輕人青睞。

二、黃金珠寶行業:社零規模、三重屬性與消費生態變革

黃金社零:25H1黃金珠寶社零增長高於平均,金價上漲疊加產品升級

零售市場消費趨弱,但黃金品類逆勢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至3.5%,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 類零售額同比下降 3.1%至 3300億元,但絕對值仍穩守 3000億元以上。2025年1-6 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零售額累計實現1948 億 元,同比增長 11.3%。單月份來看,1-2/3/4/5/6月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速分別為+5.4%/+10.6%/+25.3%/+21.8%/+6.1%。

我們認為受益於「金價上漲 + 需求回補 + 產品升級」等多因素影響,25H1黃金珠寶消費需求實現較好增長。1)我們認為金價持續上行,激發 「買漲」與保值需求。25 年上半年國際金價從年初 2623美元/盎司最高衝至 3499.45美元/盎司,最高漲幅突破30%;國內珠寶品牌足金飾品價 格突破1000元/克。2)春節、情人節是中國金銀珠寶消費旺季,推動黃金珠寶消費迎來高峰。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25年春節期間,全國黃金 消費量同比增長13%;五一為傳統婚嫁旺季,推動4、5月黃金珠寶類社零實現雙位數同增。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黃金品牌與熱門IP進行聯名 合作,如周大福推出的Chiikawa聯名款、老鳳祥推出《聖鬥士星矢》系列聯名款等,我們認為消費羣體將向Z世代等更廣泛的消費羣體拓展。

行業規模:黃金珠寶為最大細分賽道,把握高端化和年輕化趨勢

珠寶行業7280億市場規模,承壓中展現韌性、市場活力逐漸增強。根據周六福招股書,2024 年中國珠寶市場整體零售額約 7280 億元, CAGR 2019-2024為3.6%,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可達9370億元, CAGR 2024-2029預計為5.2%。

黃金市場主導地位穩固,藝術跨界與創新產品尋求突破。據周六福招股書,按銷售收入,2024年黃金珠寶市場規模達5688 億元,同增9.8%, CAGR 2019-2024為11.6%,預計到2029年規模增至8185億,同增5.9%。按零售銷售值計算,黃金珠寶為中國珠寶市場最大細分賽道,佔珠寶市 場 73.0%。周大福以6274家門店(25財年)領跑行業,老鳳祥、周大生等品牌通過跨界聯名與創新產品尋求突破。按零售銷售值計算,其次 為玉石,其佔比中國珠寶市場約12.6%;鑽石市場佔比約5.5%,其中培育鑽石是鑽石的一種,在外觀和品質上與天然鑽石几無差別,但成本僅 為四分之一,價格僅為三分之一或更低,這使其天生具備強大的顛覆性;有色寶石產品市場佔比約3.5%;珍珠產品市場佔比約2.7%;鉑金及 白銀產品市場佔比約1%。

黃金本質:從金本位制到市場化,具有稀缺、穩定、可分割特點

黃金在人類貨幣歷史上佔據重要角色,從金本位制到逐漸市場化。黃金,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被人類發現。由於其具有特殊的自 然屬性,被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賦予了社會屬性,也就是貨幣功能。英國於1816年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1821年正式啟用金本位制。19 世紀后期,金幣本位制已經在資本主義各國普遍採用,它已具有國際性。馬克思説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20世紀70 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黃金和美元正式脱鈎,黃金開始市場化自由運行,黃金市場整體經歷三輪牛市。黃金的貨幣功能呈現出日益弱 化的趨勢,而其保值、增值等功能則逐漸凸現,世界各國對其持有的黃金儲備也相應地進行了調整。

我們認為黃金備受市場青睞,擁有「硬核三特點」即稀缺、穩定、可分割。稀缺性:人類歷史上開採出的黃金總量約20萬噸,2024年礦產金產 量3661.2噸,佔總供應量的74%;截至2023年底,黃金探明、控制和推斷資源量約13.2萬噸,若轉化為儲量,可再開採30年。我們認為黃金開 採難度高,因此黃金具有稀缺性和高價值。穩定、可分割性:我們認為黃金可以做成金磚、打造成金粒,形狀可變但價值不變。(vs鑽石的價 值隨着克拉數變化而非線性增大),黃金的穩定性讓其成為貨幣的最佳載體。

黃金三重屬性:商品屬性、貨幣屬性、投資屬性,影響金價及需求變化

我們認為黃金因其商品、貨幣、投資三重屬性,價格波動受全球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危機衝擊、礦產供應、交易投機等多種因素共同 影響。第一是商品屬性。黃金是稀缺金屬也是大宗商品,其突破傳統珠寶首飾行業,被作為原材料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傳統工業、現代高新技 術產業等現代工業領域。第二是貨幣屬性。黃金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貨幣之一,《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黃金的貨幣屬性依舊存在,是現 行全球美元信用貨幣體系的一種備兑資產,佔各國央行外匯儲備重要部分,通常被用作對衝通貨膨脹的投資產品。據《歐元的國際地位》, 2024年黃金在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明顯上升,達到20%,超過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第三是投資屬性。黃金投資已經成為普通投資 者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其主要購買類型可以分為實物黃金、黃金積存、黃金ETF等,其中實物黃金最常見的是金條、金幣和黃金首飾,銷售 渠道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以及各類金店。黃金首飾因工藝溢價較高,投資性價比相對金條和金幣低。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2024年金飾製造需求佔比為44%,科技工業用金需求佔比為7%,投資需求佔比為26%,央行及其他機構購金佔比 為23%,我們認為黃金的商品需求(首飾+工業)佔比超過一半,但商品需求較為穩定,因此各國購金及投資需求影響更大。

黃金珠寶行業的核心驅動因素1:投資與避險需求

一、投資與避險需求:我們認為降息預期、特朗普關税政策或導致輸入性通脹推高金價,「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刺激黃金消費需求增長。 另外,地緣政治風險(如中東等多區域衝突)支撐全球央行購金。

1)美元指數:全球美元與黃金價格通常呈負相關,美元貶值降低了其他貨幣持有者的購金成本,同時增強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2)通脹與降息預期: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25年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7%,為2025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環比上漲0.3% ;6月美國核心CPI升至2.9%。我們認為通脹環境為黃金提供了潛在支撐,若美聯儲9月降息,預計持續利好金價。

3)央行購金:2024年全球央行淨購金量達1045噸,連續第三年超1000噸,其中中國連續8個月增持。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 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逾九成(95%)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我們認為在逆全球化大勢下,全球央行 延續去美元化趨勢,全球央行或繼續增持黃金確保儲備資產的安全性和多元化。

二、消費需求:消費水平及消費品質的升級將有效推動黃金珠寶行業發展。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萬元,同比+5.1%,實現連續 35年增長,伴隨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國城鄉居民消費者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逐漸增加對可選消費品(如黃金珠寶產品 )的消費。節日、婚嫁、親子等傳統場景依舊是黃金消費的核心驅動力。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 2025年5月份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 (以百貨商場為主)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4.30%。其中一線城市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同比增長46.28%,中國傳統婚嫁旺季,仍推動了黃 金珠寶消費熱潮,婚嫁市場對「三金」的需求穩定,但消費者對克重、款式和品牌有了更高要求。

伴隨消費場景的變化,黃金首飾由「婚嫁剛需」向「悦己消費」轉型,黃金珠寶市場持續擴容。世界黃金協會發布數據顯示,自戴已成為消費 者最重要的珠寶消費場景,消費者更加註重「悦己」,據《2024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2024年自戴金飾在珠寶消費中佔27%。另外,投 資者對黃金避險保值屬性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黃金價格與其他資產類別相關性較低。

三、產業鏈分析:全球競爭格局與本土龍頭聚焦

價值鏈分析:從「開採」到「應用」的全鏈條價值重構

(報告來源:上海證券。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報告來源:上海證券。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我們組建了研究報告知識星球社羣,加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務:

1、星球中分享最新、專業、深度有價值的行業研究報告、投行報告、白皮書、藍皮書、公司研報等。報告持續更新;

2、會員可以用提問方式單獨獲取需要的報告,滿足個性化需求;

3、星球中海量研究報告PDF高清版,無限制下載;

4、4000+會員使用的研究報告寶庫值得您信賴;

業務諮詢、商務合作:136 3162 3664(同微信)

温馨提示

應廣大粉絲要求,「報告研究所」成立了報告交流羣,歡迎各位公司、企業、投行、投資機構、政府機構、基金、創業者朋友加入!

這里能且不限於:「每日分享多篇研究報告、行業交流、報告交流、信息交流、尋求合作等......」

入羣方式:添加助理微信【touzireport666】,發送「個人紙質名片」或電子名片」審覈后即可入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