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20:0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迟悦 香港報道
香港《穩定幣條例》(下稱《條例》)即將於8月1日生效,發牌通道也將隨之開啟。
7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了與穩定幣發牌制度及申請程序相關的《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摘要説明》,以及《原有穩定幣發行人過渡條文摘要説明》(下稱兩份《説明》)。
香港金管局稱,有意申請牌照的機構可以於8月內向香港金管局表達意願;最終決定申請的機構,必須在9月30日或之前提交申請及資料。期間,金管局不會公佈曾表達意願或已提交申請的機構名單。
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表示,將於2026年初發出首階段牌照,首次發行的牌照數量將為個位數。首階段未獲發牌照而又有意繼續申請的機構,金管局將繼續與其保持溝通。
此前,美國已率先在穩定幣監管方案上邁出了步伐。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6月1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以下簡稱《GENIUS法案》),旨在為被稱為「穩定幣」的加密貨幣建立監管框架。
隨着全球各地穩定幣監管條例的逐漸生效,穩定幣發行方和數字資產服務提供商等將面臨新的挑戰,需要適應不同的監管體系。
對此,OSL首席商務官張英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香港穩定幣發牌制度的不斷完善,這些更具可信度的穩定幣在發行后將獲得眾多大型機構的支持,從而提升其流動性,並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形成良性循環。
張英華進一步表示,過去,用户可能難以辨別哪些穩定幣發行商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而隨着以香港和美國為代表的金融體系明確穩定幣相關立法,用户將更容易區分哪些穩定幣更具可信度。
信任建立是關鍵
與7月29日的兩份《説明》一起發出的,還有《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持牌穩定幣發行人適用)》《 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摘要説明》《原有穩定幣發行人過渡條文摘要説明》以及相關指引的諮詢總結等文件。
香港金管局表示,穩定幣發牌要求將涵蓋三大範疇,分別為合規性、具體性和可持續性。
具體來看,合規性方面除反洗錢外,特別提到發行人要遵守香港及其他地區的法規,尤其是跨境支付環節牽涉到的境外收款方或付款方,發行人須保證合乎有關地區法規;在具體性方面,則須有實在的應用場景、切實可行的商業方案和落實計劃;可持續性方面,則要求申請機構有足夠資源及流動資產,並證明長遠有盈利能力。
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陳景宏表示,有關穩定幣反洗黑錢方面的要求,會比銀行監管採取更為謹慎的做法,將在穩定幣發行的初期對每名穩定幣持有人的身份進行覈實。
「俗稱‘央行中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在最新的年度經濟報告中,就用了不少篇幅強調防範穩定幣洗錢風險的重要性」,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其網誌中如是説。
HashKey Exchange交易所負責人Randall Cha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本次香港金管局發出的有關穩定幣持有人身份覈實的規定,將幫助業界建立起清晰的用户身份與穩定幣交易之間的關聯,讓每筆交易都可追溯,從而減少匿名性帶來的洗錢風險,使不法分子難以利用穩定幣進行隱蔽的資金轉移。
他表示,當用户和相關機構明確穩定幣的持有和交易是在可監管、可追溯的環境下進行時,會降低對穩定幣被濫用的擔憂,這對於穩定幣市場的規範發展有積極意義;對機構而言,這樣的規定也能讓其在參與穩定幣相關業務時,更清晰地掌握風險狀況。
在2024年,加密貨幣犯罪活動規模就已十分龐大。Chainalysis報告顯示,非法地址接收的資金已達409億美元,而根據歷史趨勢推算,實際總額可能更高,接近510億美元。
在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准入、信息披露以應對穩定幣投資潛在風險的同時,相關機構也在通過革新技術和投資者教育等方式提升對抗風險的能力。
張英華坦言,目前OSL的用户主要為B端用户。從商業角度來看,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企業對穩定幣的信任,並解答其對安全性,包括反洗錢等方面的疑慮。
面對B端用户,HashKey Group研究院高級研究員Jade Shi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穩定幣的開放性和可編程性使其與鏈上生態結合后的場景變得複雜,因此,穩定幣發行方和數字資產服務提供商等應該引導客户深入理解其在DeFi借貸、做市等操作中的技術風險。
Jade Shi提醒道,客户應該注意智能合約漏洞可能帶來的資金安全問題,警惕高收益陷阱;同時,機構也應該依託嚴格的KYC (「認識你的客户」)和反洗錢機制,從交易源頭篩選對手方,築牢風險防線。
面對C端用户,Fireblocks致力於在技術角度提供更為安全的交易環境。Fireblocks亞太區負責人Amy Zhang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要確保穩定幣發行方在發行資產時所用的基礎設施是安全、穩健、有管控的。因此,資產管理的平臺需要為發行方提供錢包基礎設施,幫助他們以安全的方式來管理穩定幣的發行和贖回。
多方安全計算(簡稱MPC)就是其中之一。根據Fireblocks資料,MPC是一種分佈式簽署交易的方式。簡單來説,就是私鑰會被分成若干「分片」(shards)。分別存儲在不同的位置,而它們能夠在鏈下彼此通信。Amy Zhang表示,這一技術解決了傳統錢包的私鑰被集中存放而存在的風險。
Amy Zhang表示,交易過程中,「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是一種常見的攻擊手法,即攻擊者入侵系統,讓用户誤以為是在向某個地址轉賬,而實際上是在轉賬到攻擊者的錢包。
Amy Zhang坦言,這種情況在一些穩定幣發行方中尤其常見,因為他們需要把資產存入各種不同的錢包里。因此,Fireblocks在密鑰保證的安全系統之上,還加了一層安全機制,這種安全機制不僅有助於保護密鑰安全,還能管控錢包本身的資金進出。
Jade Shi表示,在投資者保護機制方面,行業應積極推動 「可編程合規」,將合規要求通過代碼嵌入智能合約之中,實現規則前置、實時校驗、自動執行。她認為,只要監管邏輯清晰、數據鏈上可得,就可以實現「代碼即監管」的模式,為穩定幣和 RWA 在全球範圍內的安全、高效合規流通打下基礎。
並非「贏者通吃」
2023年下半年以來,穩定幣步入了快速增長軌道,現已成為全球金融創新發展的趨勢性力量。
根據國信證券的研報,截至6月底,全球穩定幣市場規模已突破2500億美元,行業呈現「雙寡頭」格局,Tether發行的USDT佔全球市場份額的60%;Circle發行的USDC市佔率為24%。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達3.35萬億美元,穩定幣佔比7.48%,穩定幣市場規模在過去5年的複合增速超80%。
張英華認為,相對於當前全球跨境貿易支付、投資的巨大需求而言,2000億-3000億美元的規模仍如「滄海一粟」。他表示,這也是眾多機構紛紛涉足穩定幣領域的原因,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市場仍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張英華還表示,Circle股價的優異表現,反映出傳統市場對穩定幣及其底層區塊鏈技術的長期看好,也反映出投資者傾向於投資一些「更容易理解」的區塊鏈相關股票。
第二大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自6月5日上市以來,股價曾一度上升至263.45美元/股,較發行價上漲近750%,公司市值一度達到500億美元,躋身Coinbase和Robinhood等「重量級玩家」之列。截至目前,Circle股價雖有所下跌,但仍維持在180美元/股以上。
張英華表示,OSL較為看好穩定幣相關股票上漲所帶來的財富效應,這將使穩定幣這一新型金融工具獲得更廣泛的認知,並得到眾多投資者的認可。
穩定幣的持續持續發展也為其相關領域帶來了關注度。
Amy Zhang分享道,目前其觀察到需求最為旺盛的兩個穩定幣相關領域,分別為支付服務提供商以及銀行業。
Fireblocks調研資料顯示,在其調研的超200家亞洲支付服務提供商中,大約53%的支付服務提供商已經在使用或計劃將某種形式的穩定幣納入其跨境資金流動中。這些企業中約有47%表示,推動收入增長是他們採用穩定幣的主要原因。
Amy Zhang表示,支付應用場景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尤其是在區域性銀行中。例如,很多日本的區域性銀行正在積極探索穩定幣的應用。
《國際經濟合作》資料顯示,2017年9月,日本瑞穗金融集團、郵政銀行以及一些地區性銀行宣佈啟動日元穩定幣J Coin,並於2019年3月正式發行。2019年1月,日本金融廳批准加密貨幣交易系統SETTLENET,其中日元穩定幣 JPY-Token 成為首獲日本官方批准的穩定幣。
Amy Zhang指出,目前,支付服務提供商們已經具備了「創收能力」,即已經有能力客户處理資金流轉。因此,這些支付服務商的需求從詢問如何參與穩定幣交易,轉變為需要更健全、強大的基礎設施來支撐穩定幣資金流。
華夏基金(香港)產品與戰略部主管何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市場研究顯示,數字基金、代幣化的過程正成為主流資產進入數字資產的重要入口。
華夏基金預計,到2030年,全球代幣化貨基金的規模或將突破4000億美元。何蕊表示,對於Web3這一類的投資人,未來隨着受監管的鏈上資金,比如合規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等的落地和普及,鏈上生息的合規產品需求也將不斷增長。
「未來穩定幣市場並不一定會面臨‘贏者通吃’的局面」,張英華表示,USDT的盈利能力極強,但其大部分收益目前仍歸公司所有,並未惠及用户;這也為新的穩定幣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它們可以通過提供更便捷、更符合客户需求的產品,與現有穩定幣展開競爭。
數字人民幣邁向新篇章
隨着《條例》即將實施,市場對未來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
京東科技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目前人民幣市場份額(2024年12月為3.75%)相對於美元(49.12%)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人民幣在非中國企業參與的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少。而穩定幣具有天然的全球化屬性,積極推進人民幣穩定幣在跨境貿易和國際結算中的使用,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抓手。
華夏基金(香港)行政總裁甘添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目前,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約為1萬億人民幣,中長期來看,這一規模有望在5年內增長至超5萬億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數字人民幣試點範圍已經覆蓋17個省(市)的26個地區。截至2024年7月末,數字人民幣APP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8億個,試點地區累計交易金額為人民幣7.3萬億元。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在零售場景已經打下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應用基礎,並開始向對公和金融場景延伸。目前,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也已擴充到10家。
Amy Zhang表示,中國已經在在岸市場建立了相當完善的數字人民幣體系。同時她指出,目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在於離岸市場的發展態勢,以及相關發行人將如何管理這類穩定幣。
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曾在上海陸家嘴論壇表示,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等技術將持續推動跨境支付體系的演進和發展。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支付即結算」,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但同時也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挑戰。
而這種對合規數字資產日益增長的需求,也伴隨着現有金融監管框架向數字領域的延伸和適應。Amy Zhang認為,適用於法幣的監管規則與治理機制,未來同樣會適用於其數字化版本。比如,資本管制、合規報告、哪些實體可以接觸這些資產等,所有合規工具都必須到位,才能保證離岸人民幣的合規監管和廣泛採用。
Amy Zhang指出,目前監管機構並未明確指定離岸數字人民幣資產必須存在哪條區塊鏈上。她也對未來離岸數字人民幣是可以在任何公鏈還是僅能在許可鏈上發行感到好奇。
同時,Amy Zhang認為,離岸和在岸數字人民幣互操作性問題也值得探討。離岸數字人民幣將如何與在岸版本實現對接,如何確保無論人民幣以哪種形式、在哪里發行,用户不需要去管理不同版本資產之間的風險。
Jade Shi則表示,隨着香港《穩定幣條例》實施,穩定幣在打破傳統金融壁壘方面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這也有助於提升人民幣海外流通的效率和安全性。未來,隨著相關政策和技術逐步成熟,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有望成為支持「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跨境支付的重要通道。
(實習生顧欣宇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