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18:25
商業銀行的線上渠道整合浪潮已延伸至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領域。
繼多家銀行的手機銀行App相繼「縮編」后,商業銀行的線上渠道整合浪潮已延伸至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領域。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今年以來,不少銀行紛紛對其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的金融服務功能進行了遷移與整合。
過去,憑藉開發和運營成本較低的優勢,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曾是銀行移動端獲客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隨着流量紅利見頂,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渠道效率。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對公眾號和小程序的整合與此前App的「瘦身」行動一脈相承,都是銀行將運營精力和資源集中於主渠道的體現,預計未來銀行線上運營渠道的整合趨勢仍將持續。
多家銀行集中行動
近期,多家銀行紛紛調整線上服務入口。鄭州銀行此前宣佈「鄭州銀行公司金融」公眾號將於7月31日正式下線,相關功能將遷移至「鄭州銀行微銀行」公眾號。
無獨有偶,上海農商銀行也宣佈自7月10日起,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部分理財產品購買功能將進行調整,用户購買封閉式理財和定期開放型理財需跳轉至該行手機銀行App完成交易。
興業銀行亦宣佈多家分行公眾號於今年6月調整。其中,「興業銀行遵義分行」公眾號已停止運營;「興業銀行深圳分行」服務號則遷移至其訂閲號。
還有多家商業銀行調整了旗下小程序功能。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於5月發佈公告稱,計劃自7月3日起關停「買單吧美食惠」微信小程序,相關功能已遷移至「交行信用卡」微信小程序。
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多數銀行手握3至4個小程序已是「標配」,個別機構旗下的公眾號數量更突破10個,業務觸角遍及個人金融、企業服務、普惠信貸、信用卡、內部辦公等多元場景。
「早期爲了搶流量,銀行各業務條線紛紛上馬小程序、公眾號,導致入口分散、功能重疊、運維成本高。」一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隨着流量紅利見頂,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渠道效率:與其多頭運營,不如集中資源做強手機銀行App這一「超級入口」。
線上渠道將持續精簡
事實上,商業銀行的手機App整合早已先行一步。今年以來,北京農商銀行、渤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四川農商聯合銀行等多家銀行的信用卡App已先后停止服務。如今,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也併入整合行列,意味着銀行線上渠道正全面進入「縮編」時代。
業內人士認為,線上渠道「瘦身」是銀行優化資源配置的必經之路。在新增用户放緩的背景下,精簡入口既可壓縮運維成本,又能把人力、技術、營銷火力集中到旗艦平臺,用更精煉、更高頻、更個性化的精品服務留住並深耕存量客户。
「整合只是第一步,銀行線上運營的終局是打造集賬户、支付、理財、信貸、生活場景於一體的‘超級App’。」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稱。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銀行類App、公眾號或小程序本質上是工具,其精簡的核心目的在於從運營層面整合入口與用户。在用户流量增長見頂的背景下,銀行需要調整用户運營的策略。整合運營對銀行而言更具優勢,打造單一且整合的服務入口已成為當下的趨勢。銀行應當優先服務好現有用户,同時持續優化並滿足他們在安全性、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進一步分析稱,第三方平臺渠道雖流量巨大,但推送、展示、觸達規則隨時可能變動,不確定性較高。相比之下,手機銀行App的自主性更強,銀行可自主掌控運營節奏與功能優化。因此,強化自營手機銀行App的建設並持續迭代升級,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銀行提升線上自營競爭力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