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18:2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澎湃新聞)
2025年下半年伊始,具身智能領域迎來新品與融資高峰。宇樹科技劍指IPO,美團、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加速入局。在技術集中落地的窗口期,7月26日-28日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成為產業風向標。從模型到硬件,「大廠是否通吃」、「初創如何突圍」、「產品該通還是專」等議題成為焦點。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形機器人大合影
平臺角逐
從2023年谷歌發佈RT-2,到2024年英偉達發佈Project GR00T,再到2025年Figure AI發佈Helix,具身智能平臺的發展已從單點突破,邁向全棧能力整合的競爭。
本次WAIC上,多家頭部企業發佈了具身平臺。智元機器人推出的首個具身智能操作系統參考框架「智元靈渠OS」,以「分層開源、共建共享」模式推進。商湯科技以世界模型為核心的「悟能」具身智能平臺,可以賦能機器人等各種終端硬件並支持嵌入到端側芯片;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的具身智能開放平臺Tairos,對所有機器人硬件公司開放合作,同時也對各領域模型開放算法接入能力;京東也推出了全新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眾擎、雲深處等數十家企業已正式接入……
「行業正密集進入‘交卷’階段。」智元機器人合夥人、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智元的目標是打造低門檻開發框架賦能下游夥伴,「先做樣板間,再交由合作伙伴複製」。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首席科學家林達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商湯多年積累的計算機視覺及智能駕駛技術體系,為具身智能的空間理解、行動規劃奠定了基礎,讓商湯能夠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找到重要位置。
通過平臺佔據高點,成為智能「神經中樞」,這是頭部企業的共同野心。
姚卯青在WAIC智啟具身論壇介紹公司情況
通吃迷局
面對巨頭佈局,「大廠通吃」的隱憂也有所浮現。
千尋智能創始人兼CEO韓峰濤向記者表示了樂觀:「做新能源車時,大家會擔心如果大眾、通用、豐田要做怎麼辦,做智駕的時候,大家會擔心寶馬、奔馳、奧迪要做怎麼辦,做互聯網、做零售時也是一樣。每個新的創業機會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但現實是大廠對於新賽道往往保持謹慎。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就要抓住這3-5年的窗口期,在這5年里讓自己變成一個‘大廠’。」
千尋智能剛獲京東領投的近6億元PreA+輪融資,此次WAIC帶來了自研人形機器人Moz1,通過太空步、S型壓彎等動作展示主動平衡能力。
韓峰濤表示:「具身的核心是‘軟’,是AI,而客户最終實際買的,是機器人硬件本身,所以具身企業想要走得更遠更高,一定是軟、硬都做。」
另一種生存法則同樣強勢。不做本體、專注機器人「眼腦手」的梅卡曼德已累計出貨1.5萬,今年單年的銷量預計過萬套。
梅卡曼德創始人、CEO邵天蘭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稱,「機器人的智能很重要,通用很關鍵,就像鋪地板一樣,地板可能只要幾十元錢,但如果要加上設計、加工,就會出現很大的價格差異,而本體並不是我們擅長的,本體廠商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騰訊首席科學家、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張正友也表示,前沿技術要與機器人硬件本體廠商合作,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穩定的產品。
梅卡曼德在WAIC展示高速小零件無序上料
通專之辯
在「通用平臺」與「垂直深耕」的路線抉擇上,WAIC參展企業給出了不同的商業圖譜,「通專並存」成了產業共識。
姚卯青強調,市場足夠大,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多,最終每個行業、每個細分市場都會有專業的公司存在。「專注於某個場景是大家普遍的做法,比如零售、工業、家居,智元也沒有做所有行業的場景,也是經歷大量的長期篩選評估和客户推介,逐步形成與技術相匹配的場景。」
他舉例稱,智元2025年預計會有幾千台的出貨量,對於現階段的供應鏈來説雖然有一定挑戰,但也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一次機會,不少生態行業夥伴都準備下場。
韓峰濤也同樣表示,中短期內通用和細分企業都有機會,終局將是「幾家全品類機器人巨頭,外加一批細分領域小廠」。
千尋智能Moz1人形機器人在WAIC上展示運動和平衡能力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劉宏斌也向記者表達了對細分賽道的看好。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的AI合作愈發緊密。今年WAIC,香港科技園也帶來了9家突破性AI科企,涵蓋了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娛樂事業、航天科技、數碼教育等領域。
劉宏斌以醫療為例向記者表示,作為非常細分且門檻較高的領域,目前絕大多數頭部醫療器械公司都在開發AI技術,未來的醫療器械和設備一定會是「器械+AI」的模式。心血管、腦疾病等幾大細分賽道,每個賽道可能都是千億級的市場規模。
「對於一個初創公司來説,肯定要在大賽道里先深耕某一個具體的點,然后把這個點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再橫向覆蓋,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式」。
這一策略在AI硬件領域都很適用。網易有道硬件產品負責人高慧湍在WAIC期間向記者表示,新技術帶來了新體驗,新體驗促進了需求放大,有道詞典筆達到每年超200萬台的銷量,關鍵在於找準了定位,「被大模型兼容和吃掉不可怕,可怕的是跑在了大模型后面……一定要先一步找到用户需求」。
高慧湍笑稱:「通用的,交給字節他們去做就好了。」
WAIC上的香港展館
人工智能競賽終究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誰能更快將技術轉化為客户認可的解決方案,誰就能在通專並存的生態位中取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