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京東七鮮小廚:3年萬店計劃挑戰「幽靈外賣」 重塑餐飲供應鏈

2025-07-30 18:05

  7月22日,北京東城區長保大廈一樓外側,京東旗下首家「七鮮小廚」門店正式營業。店內沒有餐桌椅,只有透明廚房和忙碌的外賣騎手。開業當天,這家不設堂食的門店訂單即告「爆單」,10-20元的現炒餐食從這里不斷送出。

  就在同一天,京東宣佈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投入10億現金招募「菜品合夥人」,為1000道招牌菜尋找研發者;同時,未來三年將投入超百億資金,在全國建設超過10000家七鮮小廚門店。

餐飲困局破題者 如何重構外賣供應鏈?

  這個計劃源於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一個月前的預告。6月17日,他在一場內部會議上透露:「外賣市場很大,很快你們會看到一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它能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如今,這一設想正式落地。

  七鮮小廚的核心創新在於其「菜品合夥人」模式。與傳統餐飲連鎖不同,合夥人無需承擔開店資金與人力成本,只需提供菜品配方並參與研發。一旦菜品入選,合夥人立即獲得100萬元現金保底分成,后續還能持續獲得銷售分成,上不封頂。

  「我們不是搶餐飲店的生意,而是希望和優秀餐飲商家一起,把原本被‘幽靈外賣’等不良商家搶走的生意搶回來。」七鮮小廚業務負責人劉斌強調。

  隱藏在居民樓里、沒有實體店、衞生條件堪憂的「幽靈外賣」黑作坊,憑藉低價傾銷侵蝕市場,成為行業頑疾。京東外賣此前已嚴格禁止這類商家入駐,而七鮮小廚則進一步用市場化手段與其競爭。

  在運營模式上,京東幾乎包辦了所有重資產環節:選址、建店、設備採購、原材料統一供應、后廚人力配置與運營管理。餐飲商家只需聚焦產品本身——無需投入即可實現全國化擴張。

  這種輕合夥+重運營的組合,徹底改變了傳統餐飲加盟中「商家自負盈虧」的邏輯。

  供應鏈是京東的核心優勢。在七鮮小廚模式中,調味品選用中糧、中鹽和益海嘉里等大品牌;肉類和淨菜由工廠完成洗切、經過嚴格出廠檢測密封包裝后冷鏈運輸到店。

  門店端不切不配,省去了傳統餐飲最易出現衞生問題的環節。

  食品安全保障方面,京東打出了組合拳:所有門店標配24小時后廚直播,消費者可實時觀看製作過程;執行全流程40項高標準檢驗檢疫;與香港知名衞生管理機構史偉莎合作,定期進行專業滅蟲消殺。

  定價策略直擊幽靈外賣的命門。七鮮小廚將菜品價格定位在10-20元區間,一份現炒的招牌蓋飯售價不超過20元。

  「便宜,是因為我們能把供應鏈做到極致。依靠京東的物流與採購能力,外賣定價控制在20元以內,仍可保障品質和口味。」劉斌解釋道。

  市場反應迅速而熱烈。招募計劃公佈24小時內,京東就收到超過7000份報名申請;截至7月22日中午,報名數量已接近8000個。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雞、朴大叔拌飯等知名品牌已加入首批候選。

智能科技賦能 萬店計劃面臨雙重挑戰

  在七鮮小廚的運營中,炒菜機器人成為關鍵角色。京東選用的炒菜機器人供應商之一為橡鹿科技。在首家門店中,機器人的運作清晰可見:用餐高峰期,工作人員依顧客下單信息,取出包裝好的食材導入機器人鍋中加熱,整個流程在5分鍾內即可完成出餐。

  這並非個例。當前炒菜機器人市場正呈現迅猛發展態勢,餐飲行業人力成本高企、廚師資源短缺以及口味標準化難題長期存在,炒菜機器人為這些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

  快餐品牌「霸碗」旗下所有門店均配備自研且已迭代至第三代的炒菜機器人;擁有660多家門店的小菜園,在2024年末赴港上市之際,便計劃斥資1億元採購2000台炒菜機器人。

  七鮮小廚與傳統外賣平臺的定位差異,在美團同期動作的對比下更為明顯。7月初,美團宣佈將建成1200家集中式「浣熊食堂」,邀請商家入駐;隨后又宣佈攜手商家共建10000家衞星店。

  美團採用租賃或自建場地的方式,為餐飲商家提供標準化廚房設施、原材料供應鏈、運營方法等,並設置專職店長負責食品安全管理與日常運營。

  「浣熊食堂向所有類型的餐飲商家開放,任何符合要求的商家都可以申請入駐。」美團強調其「絕不自營開店」的定位,把流量、品牌和數據都留給商家。

  而京東則選擇了偏自營的路線。品牌菜只是提供了技術,實際的運營都是京東在做。京東相當於是個到處拜師「徒弟」,有了名師的加持,品質和格調一下子提升。

  三年萬店目標的挑戰不容小覷。重資產模式的資金壓力、快速擴張中的品控統一性、消費者認知培養等方面都需要考量。

  萬店規模在中國餐飲行業已屬頂尖陣營。目前國內達到萬店規模的餐飲品牌僅有蜜雪冰城、瑞幸咖啡、華萊士、庫迪咖啡、肯德基、絕味鴨脖、正新雞排、古茗、鍋圈食匯等少數玩家。

  京東外賣業務的發展速度提供了基礎支撐。該業務於2025年2月上線,進展神速:3月24日突破100萬單;4月15日超過500萬單,一周后又突破1000萬單關口;6月上旬,日訂單量已增長至2500萬單。

  不過,京東強調「完全沒參與外賣‘0元購’大戰」,在行業瘋狂補貼時保持了剋制。

  七鮮小廚的開放姿態可能緩解平臺衝突。劉斌表示:「我們是非常開放的。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其他平臺如果也願意合作,我們很樂意一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餐食。」這種開放性或將降低與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的直接對抗風險。

行業變革前夜 供應鏈革命撬動萬億市場

  中國外賣行業經歷了15年發展,形成了平臺抽傭、商户降本、騎手內卷的固化三角模式。七鮮小廚的誕生,標誌着京東試圖用供應鏈能力打破這一僵局。

  「七鮮小廚的定位是合營品質餐飲製作平臺。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餐飲外賣市場15年以來最大的供應鏈模式創新。」劉斌如此定義這項業務。

  在更深層面,七鮮小廚正在探索餐飲業「研發-生產-銷售」環節的專業化分離。品牌只需輸出配方,現炒製作與品控由京東完成,降低生產端投入風險。這種分工讓傳統餐飲的「封閉式廚房」升階為「社會化研發平臺」。

  對餐飲商家而言,這種模式提供了輕資產擴張的新路徑。原本依賴一城一店承載的招牌菜,可以藉助七鮮小廚的供給網絡,實現跨城市、跨平臺同步分發。

  品牌影響力不再受限於選址與客流,而是獲得了指數級放大的可能。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京東一直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進軍外賣是試圖解決痛點,從監管端到平臺端到騎手再到消費端均有顧及,有助於形成外賣行業的新生態。

  七鮮小廚的選址策略直指行業痛點。京東明確表示會優先選擇「幽靈外賣訂單佔比非常高的地段」落地門店,同時考慮合夥人的老店佈局,幫助做增量而非搶存量。

  這種精準卡位避開了與正餐餐廳的直接競爭,瞄準了低價劣質外賣的市場替代空間。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外賣相關企業超350.4萬家。在這個龐大市場中,七鮮小廚的萬店計劃如果成功實施,將顯著提升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話語權。

  隨着七鮮小廚網絡擴張,京東的生鮮供應鏈能力也將得到強化。從源頭採供、淨菜加工到冷鏈配送,這一模式正在激活一整套面向未來的餐飲基礎設施網絡。

  對於整個餐飲行業而言,七鮮小廚帶來的不僅是一次單點創新,而是一次從供給到交付的系統性重構。

  北京首店爆單只是開始。七鮮小廚首批候選合夥人中,費大廚、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雞等品牌已躍躍欲試,近8000份報名申請背后,是餐飲人對新模式的熱切期待。

  當3年后10000家門店遍佈全國,七鮮小廚或將成為中國最大的「中央廚房」——沒有堂食座位,卻有千萬食客;不聘名廚掌勺,卻聚千家招牌。京東用供應鏈重構生產關係,這場始於外賣的變革,終將重塑餐飲價值鏈的每個環節。

  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