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藥明康德走出谷底

2025-07-30 17:32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鈴

7月28日,藥明康德(603259.SH/02359.HK)交出一份漂亮的半年報:營收208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86億元,同比翻倍,且均創歷史新高。

在陷入《生物安全法案》陰影后的第二年,藥明康德迴歸了持續多年的高增長。在此之前,除了2023年營收和淨利潤同比雙降之外,這家和創新葯行業一起成長起來的公司,始終保持着令同行艷羨的發展勢頭。

藥明康德在7月29日的業績會上介紹,上半年的業績是超預期的,除了按時交付客户需求外,新產能的驗證和爬坡比預期的更加順利。同時,其否認了市面猜測的業績增長原因——因客户擔心關税影響而提前發貨。

值得注意的是,從區域來看,其高增長主要受美國客户支撐,2025年上半年這部分收入同比增長38.4%。來自中國客户的收入呈下降趨勢,同比下降5.2%。

發佈超預期半年報的同時,藥明康德上調了全年業績指引,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增速從10%—15%上調至13%—17%,全年整體收入從415億元—430億元上調至425億元—435億元。

7月29日,藥明康德A股漲超7%,港股漲超11%。當晚,藥明康德公告,擬將回購股份價格上限由不超過90.72元/股調整為不超過114.15元/股。

7月30日,藥明康德股價有所回落,截至收盤,藥明康德A股報98.85元/股,總市值2839億元。相比於2024年的低點,當前股價已漲超1.7倍。

走出谷底

「藥明康德走出了谷底。」國內一家CRO(醫藥研發外包)公司的研發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藥明康德進一步向全球性公司轉化,《生物安全法》對藥明康德的影響正在淡去。

近兩年,以藥明康德為代表的中國CRO公司將服務觸角進一步向全球延伸,服務全球創新葯企,這使得它們可以少受國內創新葯寒冬的限制。

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境外收入達173億元,貢獻超八成營收。其中,來自美國客户收入為140億元,同比增長38%,佔總收入近七成。2024年,在《生物安全法案》陰影籠罩下的藥明康德,來自美國客户的收入是250億元,佔總收入的64%,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同比增長7.7%。

在美業務成為這份成績單亮眼的一部分,這不僅在於增速和佔比之高,還在於這標誌着藥明康德已經暫時走出《生物安全法案》的影響。

雖然《生物安全法案》及其他潛在的地緣政治事件仍是藥明康德需要面對的諸多不確定性之一,但目前形勢較好。藥明康德在半年報中提到,美國第118屆國會已於2025年初屆滿結束,期間沒有通過《生物安全法案》相關提案。截至目前,美國第119屆國會尚未有任何重啟該法案立法流程的提議。

中國業務是藥明康德上半年唯一失落的部分。其來自中國客户的收入約32億元,僅佔總收入的15%,同比下降5%。

中國仍未走出創新葯寒冬,作為上游「賣水人」的藥明康德與行業同冷暖。不過,中國創新葯近期屢屢出現重磅創新葯交易,不少從業者相信,春天雖然還沒到來,但不會太遠了。

行業回暖

分季度看,藥明康德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尤其亮眼,實現111億元營收,單季度營收首次超百億。隨着產能不斷提升,截至2025年6月,藥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總額達567億元,同比增長37%。藥明康德介紹,這主要得益於小分子CDMO(工藝研發和生產外包)業務、TIDES(寡核苷酸和多肽)業務的后期及商業化項目訂單的持續增長。

全球火熱的GLP-1靶點藥物也是藥明康德業務增長的亮點之一。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的TIDES業務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142%,TIDES業務在手訂單同比增長48.8%。藥明康德預計,TIDES業務全年增長幅度可能在80%以上。

TIDES業務50億元的半年收入,已接近該業務2024年全年的58億元收入。這一收入的增長背后,是GLP-1藥物在全球受到的火熱追捧。

諾和諾德的GLP-1藥物司美格魯肽2024年銷售額已逼近300億美元,禮來的替爾泊肽在2024年銷售額也超百億美元。藥明康德正是全球多肽類藥物的主要服務商之一,其平臺的GLP-1項目管線超過20個,佔整個市場份額的20%以上。

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毛利率也在提升。2025年上半年,小分子工藝研發和生產業務、TIDES業務所屬的化學板塊毛利率同比提升超5個百分點,達到49.07%。藥明康德解釋,這一方面源於生產工藝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因后期和商業化項目佔比越來越高,提升了產能利用率。

前述研發負責人認為,作為CXO(醫藥研發生產外包)龍頭的藥明康德走出陰影,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整個CXO行業復甦,一方面也會加大行業競爭。

2025年一季度起,包括藥明康德、凱萊英(002821.SZ/06821.HK)、康龍化成(03759.HK/300759.SZ)、睿智醫藥(300149.SZ)等多家CXO公司的業績均呈現回暖的趨勢。其中,凱萊英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康龍化成上半年營收預計同比增長13%至16%;睿智醫藥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

(本報見習記者劉曉諾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張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