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月內超70次溢價提示,這類ETF是否能套利?聰明錢早已調轉槍頭

2025-07-30 15:44

當一樣東西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會有人加價購買,就像前陣子的 LABUBU手辦,原價69的手辦被炒到了上千元。而在基金市場也有這類情況產生。

當一支基金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會有人加價購買,這點在額度有限的QDII基金中尤為常見。7月至今,相關溢價風險提示公告發布次數已超70次,其中有六成為QDII基金。值得注意的是,標普500ETF(QDII)、標普消費ETF(QDII)自7月以來均已21次提醒溢價風險。

為什麼QDII基金容易出現溢價?

其實,這類跨境ETF溢價的本質是 「二級市場交易價格遠高於基金淨值」,一方面由於投資者對海外資產的配置需求旺盛,但基金因外匯額度限制、申贖門檻等原因無法通過一級市場(申贖)滿足,只能轉向二級市場買入,推高價格。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奇貨可居」。

再加上,美股二季度財報季開局穩健,疊加美國政府意外放寬人工智能芯片對華銷售限制,對半導體板塊形成重大催化。因此近期美股漲勢較好,納斯達克再度走出4連陽。

而拉長時間看,近三年內無論是標普500還是納斯達克對於國內指數而言超額收益較為明顯。這也導致部分投資者溢價購買相關產品。

近三年美股指數要優於A股指數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29

另一方面,跨境基金的溢價問題,本質反映了「海外資產淨值計算滯后」以及「二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透明」等結構性問題。簡單來説就是QDII 基金投的是境外市場,淨值計算和披露都比場內交易價格慢半拍。而且境外市場信息傳遞也不及時,這就導致場內交易價格和基金淨值經常不一樣。目前來看小規模、T+0的基金或成為溢價的主力。

場內溢價較高的ETF排名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29

普通投資者是否有套利機會?

那麼理論上場內溢價或者折價其實都是存在套利機會的,說白了就是利用同一QDII基金在場內和場外的價格差異來賺錢。

但這些「誘惑」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似乎有些過於沉重了,因為ETF基金套利門檻較高,100萬起步,通常參與的散户較少。

跨境ETF(如QDII產品)因外匯額度限制,套利機制受限,易出現高溢價且難以及時平抑,即便使用多個賬户進行操作,整體的收益仍就很難保證。

且由於市場波動,ETF在一、二級市場的價格可能會發生變化,導致套利空間縮小甚至消失。如果在套利過程中市場價格向不利方向變動,可能會造成損失。

聰明錢早已調轉槍頭

從數據上看,目前標普500指數前瞻市盈率已達23.3倍,位於近3年83%的較高分位,估值吸引力有限,在當前時點大幅配置的性價比或較低。因此部分機構資金早已調轉槍頭,將目標鎖定在了港股科技上。

公募二季報顯示,37只QDII基金集體增配港股,科技板塊成核心抓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華夏恆生科技ETF(QDII)的基金份額為416.54億份,較一季度末大增95.13億份,位居全市場QDII基金第一。

在7月25日港股市場回調之際,南向資金加碼流入,全天淨買入額超200億港元,年內淨買入金額在8200億港元以上,正式超越2024年全年8078.69億港元的紀錄,創下互聯互通機制啟動以來的新高。

從具體基金分析,近一周內,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流入超40億,廣發恆生港股通科技ETF、華夏恆生科技ETF(QDII)等均有資金大幅流入。除了上述ETF以外,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恆生科技指數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工銀瑞信國證港股通科技ETF、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等近期淨申購額也均在10億元以上。

跨境ETF近一周資金流入情況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7.29

相關機構表示,隨着相關政策逐步落地,中國宏觀經濟趨勢向好相對明確。隨着中國泛科技產業競爭力提升,中高端工業品出口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內需也逐步進入好轉的階段。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預計港股、A股活躍度將提升,潛在收益率增長或是大概率事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