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WAIC看人形機器人發展趨勢

2025-07-30 15:50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的舉辦如火如荼,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近年來的快速進步,不僅包括中國算力前沿產品,還包括人形機器人取得的重要進展。從工廠到生活,這個行業正從「概念」走向「實用」,背后所藴藏的投資機會也正在從「展望」走向「落地」。

產業定位:從「技術探索」到「經濟剛需」。就在不久前,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剛拿到了中移動1.2億的大單,國企已開始拿出真金白銀採購,如果説以前中國人形機器人零部件公司是靠海外「一條腿走路」,那麼現在海外+國內「兩條腿走路」自然更為穩健。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人形機器人憑藉類人形態與環境交互能力,可覆蓋製造業精密裝配、高危環境作業(如電力巡檢、災后救援)等複雜場景,類似的泛工業領域有望率先落地,越來越多高危工作。

產業進展:從「概念驗證」到「產品迭代」,正跨向「大量生產」。隨着眾多廠商的進入,以及特斯拉、Figure等海外龍頭公司對產品的反覆打磨,當前產業已基本跨越「概念驗證」階段,進入「概念驗證→產品迭代→大量生產→成本下降→擴大場景」 的第二階段。以特斯拉Optimus為例,該機器人近期正在進行第三代的設計優化,這一代機型大概率將成為正式量產機型,在設計完善后,量產帶來的成本下降,將以低門檻和低售價打開下游應用的可能性。根據馬斯克7月26日在25Q2特斯拉業績會及「X Takeover」上的表述,第三代Optimus將在3個月內完成原型機設計,並與計劃2026年初開始生產,目標5年內達到年產100萬台的水平。而持續的產品迭代並非個例,國內優必選、宇樹科技等企業的產品亦在不斷的更迭中,且部分已在工廠等進行試點,初步驗證商業化可行性。

WAIC機器人看點:更加靈巧,更加實干。本屆WAIC的機器人核心亮點在於實干和靈巧,最大的改變在於機器人正在從「功能展示」轉向「問題解決」,比如國家電網展示的具身機器人「天擎」實現輸電線路銷釘自主補裝,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幫助完成高空作業,且多家企業展出的工業人形機器人已具備「7*24」小時的不間斷工作能力。這些案例標誌着人形機器人在特種作業、智能製造等場景的商業化落地進入加速期。此外,在WAIC前夕,宇樹科技發佈第三款人形機器人產品Unitree R1,售價3.99萬元起,具備較強的靈活運動能力。靈活帶來較高的場景適應能力,疊加較低的售價有望打開下游更多的應用場景,推動人形機器人的真實需求。

后續展望:產業發展與市場預期仍有差距,靜待后續產業催化。從二級市場的角度,前期特斯拉對需求的延后,以及「順周期」板塊對資金的吸引,使得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關注還有提升的空間。往下半年看,若特斯拉第三代機器人的需求恢復、以及國內企業的訂單需求能如預期般逐步釋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將迎來重新加速。對投資者來説,不妨關注幾個關鍵節點: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特斯拉股東大會、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大會、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等。其中重點技術迭代、量產節奏、訂單修復的相關信息皆有望為已見抬頭的人形機器人板塊帶來催化。

相關產品:「聰明錢」已經開始佈局。產業趨勢的出現並不容易,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來作為抓手是重要的臨門一腳,目前二級市場最為亮眼的工具之一便是ETF。而市場上機器人相關的兩隻指數分別是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和中證機器人指數,前者在4月10日修訂后人形機器人的權重佔比明顯更高。而跟蹤該指數最大規模的ETF是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場外聯接A:020972;C:020973),該ETF的流通規模在7月份以來隨着對人形機器人的關注提升迎來了高斜率增長,反映市場上的一波「聰明錢」已經開始提前佈局,近期規模已經突破了30億。在ETF這樣的同質化市場,規模能夠從年初的2億一直漲到32億,一定有他獨特的原因,備受市場關注。

圖: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流通規模快速增長(億元)

image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7/25

圖: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修訂后人形機器人佔比顯著提升

image

數據來源:Wind,修訂前及中證機器人指數成份股分佈數據截至2025年3月31日,修訂后指數成份股分佈數據截至2025年4月15日。成份股所屬細分機器人領域根據公司業務是否包含相關領域或最近一期年報/中報是否明確提及相關產品具體應用場景進行劃分,其中,「人形機器人」包含人形機器人本體或靈巧手、諧波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服務機器人」包含清潔機器人、問答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包含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備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