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銀國際:醫保局明確集採反內卷 關注醫藥板塊重估機會

2025-07-30 16:01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銀國際發佈研報稱,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深化醫保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其中醫保局提出,在第11批集採中,醫保局將堅持「反內卷」的原則,並進一步優化了集採的規則,同時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説明報價的合理性,並承諾不低於成本報價。過去集採對醫藥行業藥品價格的影響較大,后續隨着價格預期的逐步穩定,醫藥行業的盈利有望逐步改善,建議關注醫藥板塊重估的機會。

中銀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醫保局明確集採「反內卷」

會議中,醫保局指出,第11批集採工作已經啟動,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的優化集採措施,醫保局將堅持「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並進一步研究優化了具體的採購規則,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為參考。過去雖然醫保局也曾多次提出集採不以最低價為目的,但此次會議更加明確了相關的具體措施,在中選規則方面,優化了價差計算的「錨點」,同時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説明報價的合理性,並承諾不低於成本報價,在規則下,醫藥行業的集採價格有望逐步改善。

集採「反內卷」有望逐步提高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

截至到目前,國家層面共開展了10批藥品集採,覆蓋了435種藥品,但過去的集採方式更多以「以價換量」的方式為主,低價企業獲得更多的藥品份額,這使得企業報價相對較低,導致的結果:一方面使企業的盈利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爲了控制成本,藥品的質量也出現問題。但隨着后續醫保局集採「反內卷」措施逐步完善,企業藥品價格的競爭有望逐步迴歸良性,伴隨藥品價格的企穩,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醫藥企業逐步走出集採影響,關注醫藥板塊的重估機會

當下醫藥板塊,一方面政策端的態度正在逐步轉向,集採規則逐步優化;另一方面,醫藥板塊經過幾年的研發投入,再研管線逐步進入收穫期,並且近期醫藥行業海外BD的趨勢正在加速,這也進一步體現出當下我國創新葯在全球的競爭力。醫藥行業正逐步走出低谷,伴隨后續政策面以及企業盈利面的逐步改善,醫藥板塊有望迎來估值重塑的機會。

建議關注三條主線

1)具備穩健增長的領域。醫療器械和藥品是最先經歷集採的板塊,不少品種的影響已經逐步出清,尤其是醫療耗材領域,行業的成長性伴隨新產品的上市有望持續,繼續重點關注。器械領域建議關注佰仁醫療(688198.SH)、三友醫療(688085.SH)、康為世紀(688426.SH)、大博醫療(002901.SZ)、愛康醫療(01789)、威高骨科(688161.SH);眼科:愛博醫療(688050.SH);心腦血管:惠泰醫療(688617.SH)、心脈醫療(688016.SH)、樂普醫療(300003.SZ);藥品領域建議關注:恆瑞醫藥(600276.SH)、信立泰(002294.SZ)、京新葯業(002020.SZ)、仙琚製藥(002332.SZ)、康辰藥業(603590.SH)等標的。

2)25年,CXO板塊和醫療設備板塊,隨着國內投融資以及財政政策的向好,后續有望逐步迎來反轉,建議關注CXO:陽光諾和(688621.SH)、益諾思(688589.SH)、昭衍新葯(603127.SH)、美迪西(688202.SH)等標的;設備板塊建議關注:聯影醫療(688271.SH)、邁瑞醫療(300760.SZ)、開立醫療(300633.SZ)等標的。

3)創新領域伴隨24年國家醫保談判的逐步落地,建議關注進入兑現或者放量階段相關標的,以及未來具備出海能力的企業,如:信達生物(01801)、康方生物(09926)、科倫博泰(06990)、百利天恆(688506.SH)、貝達藥業(300558.SZ)、邁威生物(688062.SH)、諾誠健華(688428.SH)等標的。

其他方面,建議關注中藥:同仁堂(600085.SH)、昆藥集團(600422.SH)、天士力(600535.SH)、馬應龍(600993.SH)等;原料藥:華海藥業(600521.SH)、司太立(603520.SH)、普洛藥業(000739.SZ)等;醫療服務:愛爾眼科(300015.SZ)、通策醫療(600763.SH)、海吉亞醫療(06078)、三星醫療(601567.SH)等;疫苗:百克生物(688276.SH)、智飛生物(300122.SZ)、康希諾(688185.SH)等;零售藥店:健之佳(605266.SH)、大參林(603233.SH)、益豐藥房(603939.SH)等。

風險因素

集採政策實施力度超預期的風險、企業研發不及預期風險、產品銷售不及預期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