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穩定幣條例》生效前夜 華檢醫療(01931)收穫三張實際「信任票」

2025-07-30 15:27

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29日,華檢醫療(01931)發佈公告——子公司威士達成功獲得一筆數億元循環貸款。這筆由東亞銀行上海分行牽頭,三井住友、盛京銀行、韓國釜山銀行等7家金融機構組成的銀團共同參與的貸款,在當下信貸緊縮的環境下顯得格外珍貴。貸款獲批不僅是對子公司經營能力的認可,更是國際資本對華檢醫療未來戰略的押注。

圖片1.png


華檢醫療7月30日公告

時間點耐人尋味。就在兩天后的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正式生效。而在過去半個月,華檢醫療股價經歷了一場過山車:7月14日至21日累計暴漲75%,創下4.66港元歷史新高;7月23日—28日,公司連續三次高位回購股票,耗資逾613萬港元,均價近3.5港元,遠高於年初低位。市場躁動背后,一場關於醫療資產與區塊鏈融合的顛覆性實驗,正在華檢醫療的戰略藍圖中加速落地。

一、監管破冰:全球穩定幣合規競賽鳴槍起跑

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生效。這標誌着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全部完成穩定幣立法佈局:歐盟MiCA法案去年底生效,美國《天才法案》7月18日由特朗普簽署。監管鐵幕落下,野蠻生長時代終結,合規競賽正式鳴槍。

香港金管局對此態度鮮明。助理總裁何漢傑直言:「先嚴、走穩,再適度放松。」監管層對牌照發放極為謹慎,首批僅計劃發放「極少數」牌照。數十家躍躍欲試的機構中,僅渣打、京東旗下JD Coinlink等沙盒參與者或獲優先審覈——但「優先權不保證獲批」。

高門檻將成為常態。根據金管局最新文件,申請人需滿足多重條件:香港註冊法團、至少2500萬港元已繳股本、100%高質量流動性儲備資產支持、24小時內無附加費贖回能力。監管邏輯清晰:把風險擋在門外,讓創新走在路上。

金管局特別強調:「除非獲發牌,任何人不得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不得發行港元穩定幣,不得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其法幣穩定幣發行。」

市場反應印證了牌照的含金量。6月25日,國泰君安國際宣佈獲香港證監會批准升級牌照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股價應聲飆漲198%。更震撼的案例來自美國:穩定幣發行商Circle(CRCL)6月5日登陸紐交所,12個交易日股價最高觸及299美元。資本用真金白銀投票——合規穩定幣賽道已成新藍海。

二、雙線突擊:華檢醫療的港美閃電戰

在監管利劍出鞘前夜,華檢醫療已發起一場跨洋閃電戰。

7月17日,公司拋出戰略「核彈」:構建全球首個聚焦醫療創新葯資產的「NewCo+RWA」Web3交易所生態(IVDNewCo Exchange),併發行配套穩定幣IVDDollar(IVDD)。這個生態直擊醫藥行業痛點:一款新葯研發需10年,80%資金砸在臨牀階段,普通投資者卻被拒之門外。華檢醫療的解決方案是將高價值醫療資產——如Ⅱ期臨牀的ADC藥物、基因療法專利——通過RWA技術轉化為可分割交易的數字憑證。其目標明確:成為醫療RWA領域的「納斯達克+Uniswap」,既保障合規性,又實現去中心化流動性。

7月20日,攻勢升級。華檢醫療在美國紐約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IVD GROUP INC.,同步啟動向SEC、CFTC提交穩定幣牌照申請,速度之快令市場咋舌。更關鍵的是技術落地規劃:在美國構建RWA代幣化平臺、IVDD清算系統,及納斯達克雙重上市的「幣股聯動」機制。

圖片2.png


華檢醫療7月20日披露申請美國穩定幣牌照

香港戰場同步推進。華檢醫療積極參與金管局穩定幣沙盒計劃,測試儲備資產管理與跨境支付場景,為牌照申請鋪路。這種「香港合規沙盒+美國實體突擊」的雙線策略,讓華檢醫療在港股穩定幣概念板塊中建立起稀缺性優勢——它可能成為首個在港美兩大市場獲得穩定幣發行資質的醫療科技企業。

三、資本共振:三張信任票背后的豪賭

戰略的顛覆性迅速在資本市場激起漣漪。7月14日至21日,華檢醫療股價漲幅高達75%,市值突破60億港元。7月21日早盤更一度暴漲53.9%,觸及4.66港元歷史最高價位,市場情緒近乎沸騰。

圖片3.png

華檢醫療7月30日盤中及近期股價走勢,圖源:東方財富

更強烈的信號來自公司自身。7月23日、25日、28日,華檢醫療連續三次高位回購股票,累計耗資逾613萬港元,回購均價近3.5港元/股。此舉尤為反常——回購通常發生在股價低迷時,但華檢醫療選擇在歷史高點「自掏腰包接盤」。這分明是管理層向市場宣告:「我們相信故事纔剛開始。」

第三張信任票來自銀行團。7月29日披露的銀團貸款協議,早在7月10日就已簽署。東亞銀行牽頭七家國際金融機構,向子公司威士達提供數億元循環授信。這筆貸款不僅是輸血,更是背書——在信貸緊縮的當下,銀行用資金投票認可了華檢醫療的發展藍圖。

圖片4.png

銀團貸款協議簽約

華檢醫療公告直言:「銀團充分肯定集團在行業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及穩健的財務表現……為集團后續融資需求創造積極條件。」

三股力量形成共振:股價是市場預期票,回購是管理層信心票,銀團貸款是金融機構信任票。它們共同押注一個未來:華檢醫療可能成為「醫療創新葯穩定幣第一股」。

四、價值重估:從醫療分銷商到千億生態構建者

傳統估值模型已無法定義今天的華檢醫療。若僅以醫療器械分銷商視之,其60億港元市值已然不低。但若將其置於RWA與穩定幣交匯的萬億賽道中,想象空間徹底打開。

核心變量在於兩個爆發性市場:

(1)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資產規模已達2455億美元。波士頓諮詢預測,2030年將膨脹至16.1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10%。

(2)穩定幣:全球總市值達2636億美元,正以每年15.6萬億美元的轉賬規模超越Visa。(Coingecko數據,截至7月13日)

華檢醫療的稀缺性在於垂直賽道的先發優勢。相比港股近20家穩定幣概念股扎堆跨境支付與泛場景RWA,公司聚焦醫療創新葯資產,解決行業真實痛點。這種「深度優先」策略更具爆發潛力——醫療RWA一旦跑通,將重構萬億醫藥資產的流動規則。

對標案例令人心潮澎湃。美國穩定幣發行商Circle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越500億美元;國泰君安國際因虛擬資產牌照單日暴漲198%,7月30日市值超600億港元。華檢醫療的「Web3交易所+穩定幣+納斯達克雙重上市」組合拳,本質是打通傳統醫療、加密資本、證券市場的三重生態。若其IVDNewCo Exchange成功吸引全球藥企資產上鍊,千億市值絕非臆想。

五、決戰時刻:首班車的窗口與挑戰

8月1日零點的鍾聲即將敲響,香港《穩定幣條例》生效進入倒計時。金管局已嚴陣以待,反覆強調「未發出任何牌照」,並劃定9月30日的優先申請截止線。華檢醫療的港美雙牌照之路,仍面臨監管審批與技術落地的雙重考驗。

但歷史性機會已然顯現。當政策高牆築起,早期合規者將享受稀缺性紅利。華檢醫療憑藉半個月內連發四箭——公佈生態戰略、成立美國子公司、高位回購、獲取銀團貸款——已搶到首發車票。此刻的香港,正從監管高地邁向創新試驗場。華檢的豪賭若能成功,不僅是市值的躍升,更將開啟一個醫療資產全球流動的無邊界時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