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34家排隊,港股IPO「熱辣滾燙」

2025-07-30 14:15

今年以來,已有10家A股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合計募資達886.24億港元,創下A股企業赴港上市募資規模的最高紀錄。

計劃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隊伍持續擴容。Livereport數據顯示,已有近80家A股公司明確將登陸香港市場,其中,43家A股上市公司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進入實質推進階段。7月以來更是出現高峰,已有包括首創證券、利歐股份、中微半導等在內的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計劃。今年以來,已有10只「A+H股」完成港股上市,包括恆瑞醫藥、寧德時代等千億甚至萬億級巨頭,成為支撐香港穩坐全球第一大融資市場的重要力量。整體來看,截至7月28日,則有234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港股上市,這其中包括遞表的43家A股上市公司。A+H上市火熱,佔據前五大IPO募資得益於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市場機制優化以及企業與資金需求的有效對接,港股IPO熱度居高不下。安永北京主管合夥人楊淑娟指出,港股IPO市場熱潮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截至7月28日,已有52家公司登陸港股上市,已接近2023年和2024年的全年水平。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IPO融資市場之一,今年以來的融資總額已經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自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來,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也選擇赴港上市。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60家A股公司登陸港股市場,包括美的集團、寧德時代與恆瑞醫藥等13家A股龍頭企業。在過去十年時間里,每年約有4.5家A股公司實現A+H上市。今年以來,則有10家A股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合計募資達886.24億港元。這一波A股公司赴港上市熱潮,創下了歷年同期A股企業赴港上市募資規模的最高紀錄。在這輪A+H的浪潮中,高市值、強分紅與科技屬性凸顯,同時也不乏眾多龍頭企業。若以7月28日的收盤價為統計口徑,共有1家A股市值在萬億元以上,5家A股市值在千億以上,9家A股市值在百億以上。年內港股市場前五大IPO的募資總額榜單,已被「A+H股」上市項目全部佔據。其中,寧德時代募資超過410億港元,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項目,恆瑞醫藥、三花智控以及海天味業的募資總額也在100億港元以上,而藍思科技的募資總額僅次於海天味業,實際募資總額47.7億港元,位列年內港股IPO募資總額的第五名。基石投資者方面,共有44家公司引入了基石投資者,平均基石佔比達到85.62%。其中,基石投資者最多的兩家企業也都是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寧德時代(23家)、三花智控(15家)。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今年10家A+H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總上市費用合計約14.05億港元,佔募資總額比僅為1.59%,明顯低於一般港股IPO的費用率。其中,寧德時代的承銷費用率僅為0.2%,另獎勵費用率0.6%。打新賺錢效應正在顯現在本輪港股IPO熱潮中,賺錢效應在2025年年內的新股中有所體現。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發行價較上市前一交易日A股收盤價平均折價約1/3,最大折價超過60%,最小折價僅7%。具體看來,年內52只上市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為12.3%,其中,上市首日漲跌幅最高的4月15日上市的英恩生物-B,上市首日的漲幅為116.7%。並且部分新股在上市之后,持續走高的氛圍不減,截至7月28日,年內上市的新股中,古茗的漲幅最高,為155.91%;找鋼集團-W的跌幅最大,為58.78%。中金公司指出,今年以來部分新股上市后的表現亮眼,尤其代表AtoH代表性公司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后,出現了港股價格高於A股近40%的「異常現象」點燃了投資者參與港股「打新」的熱情。在港股市場中,10只A+H股的短期表現尤為亮眼,暗盤與上市首日均交出強勁答卷。具體來看,暗盤交易中6只上漲、3只下跌、1只持平,上漲概率達60%,平均漲幅達8.00%;上市首日則有7只上漲、2只下跌、1只持平,上漲概率提升至70%,平均漲幅進一步擴大至12.13%。

今日開盤,雖然個股表現有所回落,但截至7月28日收盤,10只A+H股的中長期走勢同樣保持強勢。平均累計漲幅為21.89%,在「港股相對A股折價收斂」的市場預期下,持有這類標的的收益空間顯著。從個體表現看,2只個股累計漲幅超50%,4只漲幅超過20%,僅3只個股出現微跌,整體賺錢效應突出。 80家A股公司將赴港上市 Livereport數據顯示,至少有近80家A股公司將赴港上市,新能源、生物醫藥、半導體、大消費等各個領域都有知名企業在列,使得香港IPO市場在下半年和明年都保有豐富的「儲備」。 已遞表的A股上市公司有43家。其中,百利天恆、天岳先進已取得中國證監會備案,或將很快走到聆訊階段。此外,牧原股份、賽力斯等多家千億級巨頭也已遞表港交所,有望在未來陸續登場。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選擇赴港上市?中金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國內政策環境支持,如《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赴港上市。 二是公司自身拓展海外業務需要,如構建海外融資平臺、滿足公司海外業務拓展等國際化戰略更加貼近海外投資者,以及考慮到部分公司A股外資持股佔比已經較高,港股上市可進一步提升海外投資者佔比等因素。 三是今年以來港股流動性與情緒都明顯改善。去年「924」宏觀政策轉向,今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再加上港股獨有的結構如新消費、互聯網、創新葯等敍事不斷,結構性行情持續活躍,這直接決定了公司的發行意願。成交活躍度上,內地南向資金大幅湧入更是成為市場資金面的主力,年初以來僅7個月時間內,南向資金共有超8,200億港元流入港股市場,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