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礦區物流爆發前夜:佑駕、Momenta搶灘卡位,「原生玩家」爭奪上市窗口

2025-07-30 08:00

經觀感知

7月28日,佑駕創新(2431.HK)宣佈與重慶再生資源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重點部署新能源重卡車隊,並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礦區轉運、無人化編隊運輸、大宗商品外運等複雜場景的應用落地。

資本市場的敏鋭嗅覺,向來是行業爆發的先導信號。近期,曾被業內視為L4商業化落地「先鋒戰場」的無人礦卡,在各路玩家的一系列密集動作下,持續刷屏。

前有馭勢科技、希迪智駕、易控智駕等公司扎堆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向資本市場發起衝刺;后有拿下BBA三家定點風頭正盛的Momenta,領投已組建礦區無人礦卡編隊的零一汽車5億元A輪融資。疊加本次佑駕創新與地方產業集團攜手的重磅消息,礦區物流賽道驟然升溫。映射出在智駕商業化拐點時刻,頭部玩家們為鞏固市場根基、開拓新增量,開啟集體突圍。

資本躁動、黑馬入場,一場圍繞礦區智能化千億市場的競速賽已經鳴槍……

為何是礦區?

答案或許在於其獨特的場景價值與現實壓力。

礦業作為國民經濟序列中的基礎產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全球「雙碳」目標驅動,以及人力成本攀升、招工困難的背景下,傳統礦區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已難以為繼,亟待技術破局。

礦業轉型迫在眉睫,「組合拳」也持續加碼。2020年,《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要求全面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為產業升級按下加速鍵。2024年4月出台的《關於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更下達硬指標:到2026年,煤礦智能化產能佔比不得低於60%,危險崗位機器人替代率須超30%,井下作業人員要減少10%以上。

政策強音明確宣告,礦山智能化已從錦上添花的「選擇題」,變為關於行業存續與長遠發展的「必答題」。與此同時,新疆、山西、江蘇等地方政府也響應號召,對礦區無人化率提出要求,倒逼礦企必須在短期內完成智能化改造,從而催生巨大訂單需求。

產業鏈上下游各端口也對智慧礦山的發展潛力,保持高預期。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按收入計的市場規模已達到20億元,2021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04.7%。其預測,未來6年無人礦卡將實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30年,國內無人礦卡滲透率將突破50%,全球無人礦卡收入將突破80億美元。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與發展機遇,眾多智駕公司瞄準機會,跑步入場。

戰略分野

佑駕創新與Momenta作為漸進式玩家代表,近期諸多戰略動向尤為值得玩味。

此前,佑駕創新宣佈聚焦單車智能主業的同時,將加強L4技術在無人小巴、無人物流等的應用探索,相關招聘軟件也發佈「無人車運營工程師」相關崗位。而據媒體消息,Momenta也在積極組建團隊,意圖進軍無人配送車市場。

此次兩家雙雙劍指礦區物流,佑駕創新選擇與重慶再生資源集團攜手,充分發揮雙方在覈心技術與產業資源方面的互補優勢,以部署新能源重卡車隊、推動礦區無人化落地、搭建「光儲充」一體化生態等系列動作,直指礦區痛點;Momenta則以資本為紐帶,意圖整合零一汽車的整車製造能力。

礦區固定的運輸路線、封閉可控的作業環境、高度重複的作業模式,減少了開放道路的複雜變量,為檢驗智能駕駛技術成熟度、場景適應性、實現規模化落地提供天然落地場景,降低了「跨界」難度。技術複用性使頭部玩家在多場景拓展上具備先天優勢。

據公開資料,Momenta採用「兩條腿」戰略,以L2量產車收集數據,反哺L4技術迭代,形成「數據-算法-產品」正向循環;佑駕創新已構建L1-L4全棧自研能力,其在乘用車領域打磨成熟的感知、規控等核心技術,能被系統遷移至物流場景,加速智慧礦區的規模化落地。

而受礦山天然屬性影響,礦企通常不與供應商直接形成競爭關係,並且產業資源豐厚、支付能力強,相較於性價比,礦企更在意安全與效率,像佑駕創新與Momenta這類擁有技術優勢的供應商,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此外,筆者注意到,零一汽車本輪融資的參投方包括由阿里CEO吳泳銘創辦的元璟資本,也是佑駕創新的投資方,説明資本正加速向具備多場景落地能力的平臺型公司匯聚,生態協同能力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的關鍵。

總的來説,雙方路線不同,但殊途同歸,即基於深厚的技術與量產積累,切入全新的細分市場尋找新增量,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實現長遠的、多元化發展。

資本賽跑

從馭勢、希迪、易控等礦區無人駕駛的「原生玩家」集體衝擊資本市場,也不難看出行業分化速度與馬太效應加劇。

據中國信通院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接近萬億元,而巨大發展潛力的另一面,是各玩家現階段必須承受的投入壓力。

雖然智能駕駛「燒錢」早是行業共識,但L4自動駕駛作為「吞金獸」,其商業化規模落地卻需要漫長時間沉澱。

在A股IPO階段性收緊的當下,港股通過政策紅利吸引新興科技企業尋求上市「輸血」。但如今賽道競爭已從拼概念、拼Demo,轉向拼定點、拼量產的真槍實彈階段,資本正加速向已驗證商業模式和具備穩定現金流的頭部企業聚集。

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尤為關鍵,誰能更快地證明自身的商業化落地能力,實現穩定營收增長,誰就越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持續青睞。

而像佑駕創新此類已成功在港股上市,獲得資本「先手棋」的玩家,無疑將獲得更多資源傾斜。據數據,佑駕創新今年已斬獲眾多項目定點,獲得多個頭部重要客户的重磅訂單,併成功完成新股配售。生態位優勢、自身優勢業務加速爆發,與資本市場的看好,成為其能不斷加碼技術創新、拓展新業務的底氣。

冰火兩重天

政策東風、資本湧動、技術迭代,共同推動着礦山產業的深刻變革。而上市潮,是行業步入規模化擴張深水區的陣痛,也是資本對賽道長期價值的集體投票。

國內智駕行業經數十年發展,幾經起伏,如今已發展到高點。但潮水退去,真正的較量纔剛剛開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