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06:58
7月艷陽下,沿着仙遊木蘭溪景觀帶城區段行走,清水潺潺,綠草如茵,白鷺翩飛,一幅綠意盎然的生態畫卷展現在眼前。
綠色,是仙遊縣最耀眼的底色。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的仙遊縣山水相濟、山海兼備,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1.4%,居莆田市第一,擁有18個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區,先后獲評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縣、省級森林縣城等。
近年來,仙遊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以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為抓手,縱深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積極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綠色產業轉型,強化生態修復與監管,築牢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底。
繪製生態藍圖
盛夏時節,在西苑鄉仙西村黃坑橋頭,草木葳蕤,山鳥鳴囀,流水淙淙。這里,便是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木蘭溪的發源地。
仙西村所在的仙遊山是木蘭溪源頭村落,這里覆蓋着茂密的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紅豆杉、水銀樹、大靈貓、黃腹角雉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植物49種。2012年12月,環繞木蘭溪源頭的30多萬畝常綠闊葉林,被劃定爲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保護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為核心功能,通過限制開發活動和維護生態平衡,確保源頭水質清澈、生態系統穩定。
近年來,仙遊縣實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清淤疏浚等措施,進一步鞏固木蘭溪源生態保護成果。西苑鄉創新開展「源黨建」,成立以黨員、護林員、志願者等為主體的巡查網格隊伍,共管共治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建立「智慧源頭」管理平臺,對水位、水質、空氣質量等指標進行精準監管,智能化守護木蘭溪的山水林田湖草。
一張藍圖,點綠點金。仙遊縣圍繞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目標,精心構建「一心三線七核」生態空間保護體系,實現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的有機統籌。其中,「一心」即中心縣城,「三線」即木蘭溪沿線、海岸線、北部生態保護線,「七核」即麥斜巖、九鯉湖、菜溪巖、仙水洋、大蜚山、南部丘陵及湄洲灣七大生態綠核。
仙遊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仙遊縣以縣城為核心區域,大力推進城區綠化工作與海綿城市建設,讓縣城成為綠色生態宜居之地。聚焦木蘭溪流域、海岸線以及北部生態屏障保護,開展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海岸線修復及濱海濕地防護體系建設,築牢綠色生態屏障。結合九鯉湖、菜溪巖等七大生態綠核,推動生態與文旅深度融合,形成四季旅遊產品,打造生態文旅協同發展示範點。
如今的仙遊大地,綠意澎湃、天藍水清、空氣清新,湧動着強大的綠色發展動力,勾勒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清晰路徑。
產業逐「綠」而行
連日來,在位於社硎鄉與菜溪鄉交界處的仙遊木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上水庫主壩填築施工現場,機器轟鳴,挖掘機、振動碾、翻斗車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景象。
該電站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的「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裝機容量1400兆瓦,力爭2027年實現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目標。據測算,電站建成投用后每年可節省標準煤5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6萬噸。
項目經理吳華峰説,電站不僅將塑造出「高峽平湖」的秀美生態景觀,也將進一步優化當地能源結構,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羣,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仙遊縣地形氣候獨特,風、光、水、生物質資源豐富。該縣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優勢,積極發展水電、風電、分佈式光伏發電等清潔低碳能源,持續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而行、向「新」而生。目前,該縣清潔能源佔比達80%,被列入國家級整縣屋頂分佈式光伏試點縣。
近年來,該縣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方向,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在綠色纖維、新能源材料等領域攻克關鍵技術,強化新型工業化綠色底色;推進傳統產業深度綠色轉型,積極應用先進裝備和工藝,加快重點行業綠色改造升級,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賽隆科技利用廢舊紡織品等原料,通過高科技再生工藝技術「化腐朽為神奇」,生產高品質綠色纖維產品,年產值達30多億元。中裕新材料在清潔生產、環保型無溶劑、水性PU、回收再生等領域持續發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仙遊經濟開發區楓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入選全國首批清潔生產創新試點,是全省唯一獲批的試點園區。
據悉,仙遊縣將重點建設生態農業、數字產業、新能源及裝備產業等8大綠色產業,2025年力爭全縣綠色經濟產業產值突破260億元。
發力生態治理
7月25日,在度尾鎮湘溪村華豐鰻場的養殖池中,一條條幼鰻正在歡快地遊弋。「鰻場尾水通過處理池層層過濾,去除、吸收污染物及絮凝沉澱后,實現達標排放。」華豐鰻場負責人楊新太説。
20世紀80年代,仙遊縣開始發展鰻魚養殖產業,如今全縣有45家鰻魚場,年產值約2.2億元,帶動上千人就業。然而,這份特色產業成績單的背后,卻藏着生態之痛——每天約有3.5萬噸高含磷的鰻場尾水直排木蘭溪及其支流,威脅流域水質。
既要產業興,也要生態美。面對發展與保護的雙重考題,仙遊縣實施「一場一策」精準施治,對規模小、效益差、治理無望的鰻魚場進行關閉;對其他鰻魚場根據尾水處理量不同,建設不同規模的尾水處理系統,實行以獎代補政策,按照政府、業主8∶2的比例進行投入,強力推進鰻場尾水深度治理工作,有效促進木蘭溪及其匯水支流水質提升。
鰻魚養殖尾水治理的蝶變之路,是仙遊縣全面推進生態保護與生態治理的生動註腳。近年來,該縣將財政支出的18%持續投入生態修復,首創「生態司法+補償」機制,既堅守生態紅線,又探索出「補植復綠」等創新模式。發動千名網格員參與生態監督,關停非法養殖場20余處,修復河道25公里。
去年,仙遊木蘭溪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及提升項目榮獲亞洲開發銀行2023年度最佳表現貸款項目獎。該項目總投資5.4億美元,以木蘭溪流域仙遊段生態環境治理為主,涉及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等統籌治理,推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上月,國家發改委公佈全國生態綜合補償重點區域名單,仙遊縣成功入選。該縣通過架構機制促進生態補償規範化、資金保障推動生態補償常態化、創新拓展助力生態補償市場化,推進木蘭溪流域源頭綜合治理,10個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