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來一場親近沙漠、夜觀星空的心靈治癒

2025-07-29 22:13

6月12日,寧夏中衞沙坡頭景區的陣列式天文觀測站,沙漠觀星師曹穎(右)協助遊客使用反射式望遠鏡觀星。受訪者供圖 6月12日,寧夏中衞沙坡頭景區的陣列式天文觀測站,沙漠觀星師曹穎(右)協助遊客使用反射式望遠鏡觀星。受訪者供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力推「星星的故鄉」文化旅遊新名片,開闢職業新賽道。在中衞市沙坡頭景區,有支由近百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沙漠觀星師組成的團隊,他們以沙漠為課堂、以星空為課本,為青少年打開仰觀宇宙星空的大門,讓塞上江南的自然風光成為可觀、可感、可遊的詩意棲息地。

——————————

6月10日清晨6時許,金色的陽光灑向沙漠。24歲的張佳瑤早上第一時間打開手機上的「天文通」App,查看當天的星空觀測條件,規劃沙漠徒步和夜間觀星活動的行程。她準備了兩套活動方案,「確保無論天氣如何變化,都能為遊客們帶來良好的沙漠觀星體驗」。

依託沙漠和星空資源,寧夏回族自治區2019年首次推出「星星的故鄉」文化旅遊新名片,其后陸續舉辦中國(寧夏)星空旅遊大會等星空主題活動,推出12條星空旅遊主題線路產品,以親子羣體為主的觀星科普旅遊市場持續火熱。

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寧夏中衞沙坡頭,有着年均近300天的晴好天氣和通透視野,成為夜觀星空的絕佳之地,由此點亮當地的「觀星經濟」,也為年輕人開闢新的職業賽道。

在沙漠里找到「職場北極星」

張佳瑤的老家在寧夏青銅峽市,2021年她從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畢業,因為向往心中的詩與遠方,2022年3月初,她通過春招來到中衞市沙坡頭景區工作,為青少年遊客提供沙漠觀星科普服務,去年轉崗從事沙漠星空活動策劃。

6月12日,沙漠觀星師馬家威為青少年遊客講解騰格里沙漠生態環境知識。受訪者供圖 6月12日,沙漠觀星師馬家威為青少年遊客講解騰格里沙漠生態環境知識。受訪者供圖

「原來沙漠的星空真的‘會説話’,北極星‘勺柄’朝東是春分、朝南是夏至。」在沙坡頭景區工作3年多,張佳瑤適應了沙漠里的工作,笑稱找到屬於自己的「職場北極星」。

張佳瑤和同事們不斷探索創新,挖掘「沙漠星空+」文旅潛能,為青少年遊客推出一系列互動性強的特色活動,在沙漠活動區埋設「挖寶路線」,引導孩子們根據「挖寶圖」探索沙漠環境;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組織孩子參與沙漠環保行動。張佳瑤常對大家説「每一次彎腰打掃都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一名小朋友的話讓她印象深刻,「這片沙漠是星星的舞臺,我們把它打掃乾淨」。

張佳瑤把一些沙漠徒步、户外觀星活動的短視頻和圖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網絡社交平臺。不少網友看到帖文被吸引,從全國各地專程來到「星星的故鄉」仰望星河。

「策劃舉辦一場沙漠觀星活動並非易事,我會傾聽遊客建議,也經常刷社交平臺收集網友們的好點子。」在張佳瑤看來,工作是要「做具體的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2024年3月,28歲的馬家威憑藉豐富的青少年教育與講解經驗,加上開朗的性格,應聘到沙坡頭景區,成為一名沙漠觀星師。他每天的工作是帶領青少年遊客開啟兩公里的騰格里沙漠徒步探祕之旅。

「今天我帶大家見一見我的植物朋友們。」一路上,馬家威化身導遊,用生動有趣的擬人化講述,介紹騰格里沙漠的氣候與動植物知識。從「螞蟻森林」里開着粉紫色小花的花棒,到駱駝愛吃的帶刺沙蓬,再到夏季會散發特殊氣味的菊科植物百花蒿,讓孩子們在歡笑中認識騰格里沙漠的獨特生態。他引導孩子們辨別沙漠中的動物足跡,瞭解沙鼠、蜥蜴等沙生動物的生活習性。

「邊走邊講,沿途有平緩的沙地也有陡峭的沙丘,很考驗體力。」這樣的徒步活動,馬家威每周參與組織三四次。

2023年8月,23歲的曹穎轉崗成為一名沙漠觀星師,為青少年遊客開展室內科普活動,講解沙漠與天文知識,協助孩子們製作沙漠植物標本,以及日晷儀、月相儀、星象儀等教具,讓抽象的天文知識變得可觸可感。「很多90后家長注重引導孩子學習沙漠星空知識,來之前都會提前做功課。」她説。

「在課堂上保持輕松的研學氛圍;工作之余通過線上線下堅持自學,不斷儲備專業知識。」從每天的工作中,曹穎感受到治癒人心的美好——那片至美的自然風光,正是她每天觸手可及的詩與遠方。

將天文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

夜幕降臨,沙漠成為青年觀星師們大顯身手的舞臺。

「今天能看到白羊座嗎?天秤座在哪個方向?」在沙坡頭旅遊景區的「觀星谷」,常有青少年遊客好奇地追問關於星座的知識。

6月12日晚,位於寧夏中衞沙坡頭的「觀星谷」,沙漠觀星師張佳瑤(右)使用指星筆,引導青少年遊客觀星。受訪者供圖 6月12日晚,位於寧夏中衞沙坡頭的「觀星谷」,沙漠觀星師張佳瑤(右)使用指星筆,引導青少年遊客觀星。受訪者供圖

張佳瑤將專業的天文知識與生活現象巧妙結合,引導孩子們觀賞寶瓶座、英仙座的流星雨。每當指星筆劃過夜空,孩子們都會發出一連串興奮的驚歎聲。「景區旅遊旺季時,最多有近300人一起看星星。」

去年8月英仙座流星雨活動頻繁,張佳瑤組織策劃了一場「陪你去看流星雨」活動,讓遊客在深夜的騰格里沙漠與流星浪漫邂逅。凌晨3時許,一些年輕人帶着相機躺在沙地上,邊聊天邊仰望星空。張佳瑤化身攝影老師,教大家根據相機型號調整曝光度、對比度、亮度等參數,定格星空的璀璨之美。「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近50顆流星劃過夜空,那場景太震撼了。」張佳瑤説。

「M78星雲上真的有奧特曼嗎?」馬家威以孩子們熟悉的動漫角色為切入點,解答位於獵户座的反射星雲M78星雲的觀測特徵。開展青少年觀星科普講座時,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讓深奧的天文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將天文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今年,他嘗試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進一步優化科普講解詞。

沙坡頭景區的陣列式天文臺配備30多臺反射式望遠鏡,可同時滿足多人觀星需求。近一年來,曹穎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操作技巧,常協助遊客調整機位和角度,以便更清晰地仰望星空,捕捉月球上的月海、月陸、月坑,「透過望遠鏡,感覺月球就在眼前,彷彿置身星河。運氣好時還能看到金星、木星,甚至快速劃過的星軌。」在她的指導下,許多家長和孩子首次近距離地感受到宇宙的神奇。

今年「五一」假期,32歲的林一浩和妻子帶着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從福建省廈門市來到沙坡頭景區度過三天兩晚。一家人體驗沙漠徒步、親手製作沙生植物標本,夜晚躺在沙漠中觀星。

林一浩上大學時瞭解到寧夏中衞用麥草方格防沙固沙,讓騰格里沙漠「后退」,為農田和城市發展築起生態屏障。「這次來到沙坡頭,見證了寧夏人沙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讓旅遊產業在沙漠中紮根、發展。」他説,全家人首次在沙漠參與環保活動,對孩子很有教育意義。回到廈門后,他特意帶孩子們觀看天文科普視頻,延續這場沙漠之旅的知識收穫。

浙江大學學生王若曦與兩名好友對在中衞沙坡頭進行的一場沙漠觀星之旅印象深刻。王若曦説,過去提到寧夏中衞,腦海中總會浮現「大漠、沙塵、乾旱、寸草難生」等印象,「跟着沙漠觀星師學習后,我第一次系統接觸到天文知識。從古代觀星占卜到現代天文研究,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歇。」她表示,今年打算專門學習天文知識,掌握更多觀星技巧。

「小眾工作」散發青春熱度

「沙漠觀星師屬於複合型人才。」沙坡頭景區酒店分公司運營總監吳佔軍認為,他們不僅要掌握天文知識、具備沙漠生態環保宣教能力和旅遊服務技能,熟悉騰格里沙漠生態系統,還要能識別星座、操作望遠鏡,指導遊客在不同季節觀賞星空,同時具備研學課程設計和親子互動能力。

5月23日,寧夏中衞沙坡頭,青少年遊客在手工製作「藍色星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5月23日,寧夏中衞沙坡頭,青少年遊客在手工製作「藍色星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吳佔軍介紹,過去,遊客到訪沙坡頭景區,多聚焦於滑沙、騎駱駝等傳統遊玩項目,停留時間較短。2019年景區提升沙漠星空觀光等體驗,更新相關景區和酒店。2020年10月,寧夏旅遊企業協會組織40家會員單位成立星空旅行分會,研發研學等產品。沙漠觀星師這一新興職業由此產生,為沙坡頭景區旅遊發展注入新活力。「沙漠觀星師提供的‘旅遊+教育+環保’服務,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統一,打破沙坡頭景區的‘門票經濟’瓶頸,使遊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天增加到2-3天。」

「從事沙漠觀星師這份工作讓我的知識面越來越廣。今后我還要繼續鑽研沙漠地貌氣候和天文星空知識,不斷‘打開腦洞’,策劃更豐富的沙漠觀星活動。」在張佳瑤眼中,沙漠觀星師是個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職業。「我們的工作被全國各地的遊客看見和喜愛,是對我最大的認可。希望讓更多青少年在沙漠觀星活動‘玩中學、學中玩’,有愉快充實的旅途體驗。」

許多遊客遠道而來,奔赴寧夏這片「詩與遠方」,只為感受與衆不同的旅行體驗。有遊客向張佳瑤反饋,希望能在更靜謐的環境中觀星,期待沙漠觀星師把天文知識講解得更深入精準、活動形式更豐富多元。

「遊客的好奇心不斷激發我的學習意願。」張佳瑤坦言,遊客的高期待帶來了壓力,也是動力。近期,她以「從心出發」為主題設計青年心理療愈活動,希望讓遊客「慢下來、靜下來」,在親近沙漠、夜觀星空中,體驗與喧鬧都市截然不同的旅行節奏,獲得精神上的放松與治癒。

長期在沙漠中徒步,馬家威的皮膚曬得黝黑,但他樂在其中。工作之余,他喜歡通過健身「擼鐵」保持狀態:「我熱愛這份工作,乾得很開心。」

馬家威認為,觀星師不僅是新職業,更是一份肩負教育責任的事業。他在手機里下載了「天文通」「Star Walk」等多款天文軟件,一有時間就埋頭補習專業知識:「希望更多年輕人能抽空靜下心來抬頭仰望星空,發現大漠孤煙式的美景,體驗枕着星河入夢的感覺。」

曹穎十分享受與遊客交流的過程,從中瞭解他們對沙漠觀星的需求,找到努力方向,「沙漠觀星師這個工作目前還比較小眾,我希望帶着更多人一起感受觀星的樂趣」。

在沙坡頭景區的沙漠里,這羣年輕人憑着熱愛與專業,組織一場場生動有趣的沙漠觀星之旅,讓沙漠星空科學知識不再遙遠。

吳佔軍表示,未來,景區計劃招聘更多具備天文星空、沙漠生態環境、旅遊管理等知識背景的複合型人才,推動寧夏沙漠觀星旅遊從觀光體驗向更高質量的研學遊轉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5-07-29  03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