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20:33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7月27日在位於英國蘇格蘭南艾爾郡的特恩貝里高爾夫球場共同宣佈,美歐達成新貿易協議。在與馮德萊恩舉行非正式會晤后,特朗普透露了新協議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徵收15%的關税、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及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等。
能源業內視此為「天方夜譚」:爲了兑現這一承諾,歐盟每年進口的美國能源產品必須激增,而美國也需要大幅增加其能源出口,一切都過於理想化。
「我們將大量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石油和核燃料,以取代俄羅斯的油氣。」馮德萊恩在周一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購買美國能源產品有助於歐洲能源安全,歐盟致力於進一步擺脫剩余的俄羅斯化石燃料依賴,並從美國生產商購買「更實惠、質量更好」的液化天然氣。
「數字很美,但不現實。你必須讓所有能源貿易改道,這根本不可能。」荷蘭國際集團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沃倫·帕特森對美媒表示。
獨立投資研究機構TS Lombard經濟學家達維德·奧內利亞認為,每年2500億美元的能源進口「毫無意義」,因為無法實現。「不僅因為歐盟的需求不可能增長那麼多,還因為美國出口商無法供應那麼多。」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而歐盟已成為美國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4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能源總額約為700億美元。2024年,美國能源出口總額略高於3300億美元。
歐盟未公佈上述採購的細節,更未解釋如何説服歐洲私營能源企業遵從政治指令而非市場趨勢進口美國油氣。
除了油氣,雙方的貿易協議還包括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但小堆距離商業化仍有時日,美國和歐洲的小堆技術仍在開發中。
歐盟同意從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后,周一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商切尼爾和Venture Global公司的股價應聲上漲。
歐盟官員周一稱,增加能源採購的計劃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其依據是歐盟認為其能夠承受的數量。「這顯然是我們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能夠達成的最佳協議。」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在發佈會上説。在兩大經濟體長達數月的僵局和特朗普的關税威脅之下,歐盟放棄了完全避免關税的努力。
這並非歐盟首次以能源採購承諾換取美國政府的支持。
俄烏衝突升級之后,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石油產品和天然氣實施禁運或限價措施,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2022年能源危機加劇之際,馮德萊恩曾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達成協議,增加短期液化天然氣供應。
ICIS天然氣分析主管安德烈亞斯·施羅德認為,2500億美元的年度目標不切實際。「按當前價格計算,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規模僅略高於2000億美元,很難想象歐盟能僅憑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達成這一承諾。」
該機構的液化天然氣分析師亞歷克斯·弗羅利稱,過去12個月,美國向歐盟出口了約24億百萬英熱單位的液化天然氣。按當前約1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價格計算,美國對歐盟的這些出口量相當於每年約250億美元的貨值。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進口量和價格,歐盟購買液化天然氣僅能實現其7500億美元目標的約10%。「在此期間,美國的產量將進一步擴大,這可能會使購買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太可能非常大。」此外,ICIS預測,由於全球供應過剩,歐洲氣價將在2026-2027年下降。
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員、資深天然氣專家安妮-索菲·科爾博分析稱,該協議毫無意義,按當前匯率計算,歐盟從美國購買的能源必須增加兩倍多。「歐盟需要大幅增加進口量,減少對其他供應商的依賴,同時假設油氣價格將保持高位或上漲。」而這與美歐雙方的訴求相悖,歐洲正在努力降低能源成本,特朗普也希望降低油價。
更何況,歐洲買家還與挪威、卡塔爾、阿爾及利亞和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國家的供應商簽訂了長期採購協議。如果違反現有長協,歐洲企業可能面臨鉅額罰款和潛在訴訟。
「歐盟與美國就增加能源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達成的協議不會對市場平衡產生任何影響。除非美國政府決定自行出售液化天然氣,或者歐盟決定以更高的價格向亞洲其他市場買家購買液化天然氣。」荷蘭合作銀行能源策略師弗洛倫斯·施密特作出判斷。
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已經接近滿負荷運轉,規劃中的更多巨型出口項目需要綁定新的買家和融資才能實現,這一過程可能耗時數年。有分析師認為,特朗普最關心的是與歐洲買家簽訂新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因為這將有助於新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加速獲得融資。
法國總理貝魯周一表示,馮德萊恩與特朗普上周末達成的框架貿易協議對歐洲來説造就了一個「陰沉的日子」。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則直言該協議比英國達成的協議「更糟糕」。德國聯邦總理梅爾茨對協議的達成表示歡迎,稱此舉「成功避免了一場貿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