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70天5家上市公司人事調整 啤酒行業或迎產品、渠道新變化

2025-07-29 19:37

(來源:北京商報)

隨着珠江啤酒迎來新一任總經理,啤酒市場五大巨頭的高層在過去9個月時間里,已悉數迎來調整或繼任。7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珠江啤酒獲悉,張湧任珠江啤酒總經理一職。從2024年11月至今的9個月時間里,從青島啤酒到華潤雪花,從百威亞太到珠江啤酒,幾乎所有頭部啤酒上市公司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高層人事變動。

在啤酒企業迎來「權力棒接力潮」時,其背后則折射出行業面臨的業績增長瓶頸與戰略轉型陣痛。如今,當企業「重裝上陣」后,未來的啤酒行業將迎來哪些轉變?

權力棒接力」已臨

過去9個月間,中國啤酒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管變動潮,幾乎所有主要啤酒上市公司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管理層調整。這場人事地震不僅涉及執行層面的總經理、總裁職位,更觸及多家企業的董事長這一戰略決策核心。

2025年6月,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宣佈辭任,其離任后,由執行董事兼總裁趙春武暫時承擔董事會主席職責;同月,珠江啤酒原董事長及董事王志斌卸任,由原副董事長黃文勝接任董事長職務;此后,黃文勝辭去總經理職務,但仍保留董事、董事長及黨委書記職位,由張湧接任總經理。

不僅是今年,2024年這股「權力棒接力潮」便已來臨。2024年12月,青島啤酒原董事長黃克興正式退休,而接替黃克興的是52歲的姜宗祥;同月,蘭州黃河迎來了實際控制人變更后的全新管理層。湖南鑫遠集團董事長譚岳鑫出任蘭州黃河董事長,郭麗麗被任命為總裁,宋敏擔任副總裁及董事會祕書,譚敏成為財務總監。原實際控制人楊世江及其團隊成員全部離職。

國內啤酒企業紛紛調整管理層的同時,國外啤酒企業也不斷針對中國區人事進行調整。據瞭解,2024年11月,百威中國完成了兩項關鍵人事任命,結束了中國區總裁職位長達三年的空缺。其中,Fabio Sala出任百威中國區總裁,直接向百威亞太首席執行官楊克匯報;同時,中國區首席銷售官周臻升任百威集團全球戰略副總裁,其職位由華東事業部總裁劉竹西接任。不僅如此,今年4月1日,百威亞太迎來首位中國籍CEO程衍俊。

如果説上述啤酒企業人事變動是「改頭換面」,那麼重慶啤酒的人事更迭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則頗顯「平穩」。據悉,重慶啤酒在2025年5月完成了平穩的董事會換屆,葡萄牙籍的Joo Abecasis續任董事長,馬來西亞籍的Lee Chee Kong繼續擔任總裁。

啤酒營銷專家方剛指出,如今啤酒行業從量跌價增,進入一個量、利都不增或者是微增的新階段。基於此,企業不得不去摸索、尋求一些新的增長點,新的模式、策略便會在行業層出不窮,其中就包括人員調整。

業績壓力成推手

事實上,此前啤酒行業出現多家企業高層調整還是在2017—2018年,彼時包括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以及珠江啤酒在內的多個高層進行更替。啤酒從業者指出,兩次人事更迭潮都出現在行業轉型關鍵期。此前企業開始從「量增」轉向「價增」,高端化成為核心戰略,因此迎來了高管變動。而此除到齡退休等外在因素外,在量跌價增的背景下,啤酒企業繼續轉型。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7家啤酒上市公司中,有4家酒企營業收入呈現下降態勢,佔總數的57.14%。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營收呈現下降趨勢,分別為-8.9%、-0.76%、-5.3%以及-1.15%。

對此,華潤啤酒原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坦言,去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系消費場景的下降。去年1、2月之后,特別是3、4月,餐飲市場和夜場出現了很明顯的收縮,到6、7月由於天氣原因並沒有特別好轉。

在部分企業業績承壓的同時,去年啤酒行業也遭遇了一波產銷壓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啤酒產量3521.3萬千升,同比下降0.6%。反觀銷量,2024年,華潤啤酒銷量為1087.4萬千升,同比下降了2.5%;百威亞太啤酒銷量848.1萬千升,同比下降8.8%;重慶啤酒銷量297.49萬千升,微降0.75%。

三分之二的啤酒上市公司在2024年遭遇銷量下滑並非偶然,其背后是即飲渠道持續萎縮所造成的壓力。百威亞太方面指出,業務佈局上更爲着重的即飲渠道的人流減緩及消費減少,所造成的不利的渠道組合是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部分即飲渠道發現,目前KTV場景酒水消費較少,此前以百威啤酒為主要銷售的啤酒產品,但伴隨着近年來消費習慣調整,啤酒消費也逐漸減少。不僅僅是KTV消費場景,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餐飲人均消費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在各細分領域中,飲品賽道的人均消費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從2023年的21.6元降至2024年的18.6元,降幅達到13.9%。

產品與渠道或將重構

當酒企管理層更迭之后,伴隨着核心戰略的調整,未來啤酒賽道或將迎來新的場景與渠道變革。

事實上,無論是即飲渠道持續萎縮和高端產品增長動能減弱,其背后的底層邏輯都源自消費需求的轉變。中國酒業協會祕書長何勇表示,目前包括啤酒在內的國內酒類行業都面臨着高端化、個性化、性價比和年輕化四個維度的挑戰,隨着主流消費人羣的變更和迭代,悦己邏輯、情緒價值等正在成為新一代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之一。

高端化作為啤酒行業過去幾年中的主旋律,在新管理層的戰略佈局中仍然佔據核心位置,但實施路徑和重點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以百威啤酒為例,百威中國前任首席銷售官周臻曾指出:「超高端釀造成百威中國的下一片藍海。」這種針對超高端細分市場的精準定位很可能在新任總裁Fabio Sala的領導下得到強化。

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指出,啤酒賽道競爭已從過去的搶渠道轉變為對消費場景的挖掘,尤其是高端啤酒賽道上,爭奪即時消費場景的競爭分外激烈。未來,啤酒發展趨勢將會是在技術佔領高端線與爭奪即時消費場景兩大方向。

縱觀近年來,酒企對渠道的重構正持續開展着。其中華潤雪花啤酒與歪馬送酒戰略合作、青島啤酒加快推進新鮮直送業務佈局等,都將啤酒行業引向新的渠道。美團閃購發佈的《2023酒類即時零售白皮書》顯示,酒水行業線上滲透率已達35%,其中啤酒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從2020年到2022年同比增長83%。美團閃購酒飲及生鮮食品業務總經理周南明確指出:「我們認為酒水是2025年在即時零售行業中最有發展潛力的品類之一。」

方剛指出,未來,啤酒行業將呈現產品與渠道兩方面變化,其中產品層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行業會從過去相對單一的產品,變得更加多元,出現多元化、健康化、新鮮化甚至社區化的一些新產品。此外,渠道會更加碎片化。科技發展催生消費場景變革,也為啤酒消費渠道帶來更多變量,具體表現在即飲渠道的比例可能還會繼續下滑,相應的線上及非即飲渠道的比例則會增加。

北京商報記者 劉一博 馮若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