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600元育兒補貼引爆母嬰消費鏈:奶粉、托育、輔助生殖等核心賽道誰主沉浮?

2025-07-29 21:26

國家育兒補貼政策出臺,母嬰概念股迎來爆發式增長。

7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這一重大利好消息立即在資本市場引發強烈反響。

7月29日,港股、A股開盤后,母嬰概念股集體爆發,形成了一道亮麗的"紅色風景線"。其中,A股貝因美(002570.SZ)、愛嬰室(603214.SH)等個股強勢漲停,孩子王(301078.SZ)、騎士乳業(832786.BJ)等漲幅超過10%。港股嬰童概念股亦多數高開,錦欣生殖 (01951) 漲 8.93%;H&H 國際控股 (01112) 漲 7.33%;中國飛鶴 (06186) 漲 5.12%;聖貝拉 (02508) 漲 3.13%,報 7.9 港元。簡言之,母嬰板塊成為當日市場最耀眼的明星板塊。

圖片5.png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A股母嬰概念股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政策預期早已在市場中有所體現,但正式文件出臺后仍然帶來了超預期的市場熱情。

從資金流向來看,當日主力資金淨流入母嬰板塊超過25億元,其中貝因美獲得4.2億元淨流入,愛嬰室獲得3.8億元淨流入,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對行業前景的強烈看好。市場交易量也顯著放大,多隻個股成交量達到平時三倍以上,交投活躍度明顯提升。

智通財經APP認為,《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的出臺,是生育支持到經濟提振的落地,不僅為母嬰行業送來了強勁的東風,也將撬動「生養育」全產業鏈巨大藍海市場。從資本市場反應看,這輪行情既有政策催化的因素,也反映了市場對行業長期發展空間的認可。本文將深入分析政策對各細分領域的影響,並梳理核心受益標的,

從鼓勵生育到實質性託底 十萬億藍海市場正在打開

《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的出臺並非偶然,而是我國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重要一環。方案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明確」:明確補貼對象為3周歲以下嬰幼兒;明確補貼方式為按年發放;明確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這一標準相當於每月300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方案中「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的表述,為未來補貼標準的動態調整留下了政策空間。業內人士普遍預期,隨着經濟發展和財政承受能力增強,補貼標準有望逐步提高。同時,地方政府也被鼓勵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這意味着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可能會出現更高的補貼水平。

政策利好下,市場機構紛紛上調對母嬰行業的發展預期。

國融證券最新研報顯示,中國嬰童市場已進入"量質齊升"黃金期,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2萬億元,2025年將突破5萬億元大關,2030年有望衝擊10萬億元規模。這意味着未來五年行業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5%以上,遠高於同期GDP增速。

從細分領域看,中信證券分析指出,乳製品、母嬰連鎖、嬰幼兒用品、產后護理服務四大方向受益最為明顯。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剛需產品,市場規模有望從目前的2000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3000億元;母嬰連鎖零售預計保持20%以上的增速;嬰幼兒用品市場隨着消費升級將持續擴容;產后護理服務則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細分領域,年增速或超過30%。

嬰幼兒配方奶粉:量價韌性最強的「政策底倉」 母嬰零售流量入口價值凸顯

嬰幼兒奶粉行業無疑是育兒補貼政策下確定性最強的受益領域。奶粉佔育兒成本比例高達30%以上,該賽道剛需、高頻、高客單價特徵顯著,補貼釋放的剛性需求將直接轉化為市場增量。

政策鼓勵生育,新生兒數量有望企穩回升,疊加消費升級趨勢,高端奶粉佔比提升。

國產奶粉品牌在政策支持下進一步替代外資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在嬰幼兒乳製品剛需市場加速擴容的背景下,核心受益標的包括貝因美(002570)、中國飛鶴(06186)及H&H國際控股(01112)。比如,中國飛鶴是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龍頭,市佔率長期保持第一(約18-20%)。公司定位高端奶粉市場,超高端系列包括星飛帆、臻稚有機、卓睿,高端系列包括飛帆、精粹益加等,有望承接消費升級需求。公司高端產品線(如星飛帆)有望受益於生育政策,且渠道下沉策略與補貼政策覆蓋人羣高度重合。「高端+剛需」雙邏輯強化下,中國飛鶴或能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業績。

圖片6.png

                                                                         (近三年嬰幼兒奶粉業務營收情況)

此外,育兒補貼發放后,家庭母嬰消費預算增加,線下母嬰店作為核心渠道,流量入口價值凸顯,客流量和客單價有望雙升,將直接承接補貼轉化消費。頭部連鎖品牌憑藉供應鏈優勢、會員體系及增值服務(如育兒諮詢、早教等)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長遠來看,行業整合加速,區域龍頭通過併購擴張市場份額。

孩子王(301078.SZ)作為全國最大的母嬰連鎖機構,構建了"商品+服務+社交"的生態體系,全國1046家門店覆蓋200城,服務9400萬會員。2025Q1,該公司淨利潤預計暴增150%-230%。另外,公司推出母嬰垂類AI模型KidsGPT,黑金會員復購率超90%,單客產值達普通會員10倍。

圖片7.png

華東區域龍頭愛嬰室(603214.SH)通過精細化運營成效顯著,600多家直營門店覆蓋0-6歲全品類。其盈利密碼在於自有品牌毛利率超45%,精細化運營降本增效增量拓展:合作萬代共建高達主題樂園,吸引親子客流提升客單價。

政策「上游入口」—輔助生殖200億增量蛋糕 高端母嬰護理龍頭站上風口

每年3600元的生育補貼看似微小,卻通過「槓桿效應」顯著降低了輔助生殖的決策門檻,推動輔助生殖滲透率提升的「臨界點」到來。

中信證券測算顯示,每降低1萬元治療成本,輔助生殖滲透率提升約1.2個百分點。按此推算,新政策或推動我國ART滲透率從的7.9%升至10%(2026年),對應市場規模從400億元擴容至600億元。

在這一過程中,具備牌照資源的錦欣生殖(01951)、技術卡位的貝康醫療-B(02170)等企業將率先受益。

智通財經APP獲悉,錦欣生殖海外業務在面臨震盪后24年業務量創得歷史新高,成都業務成功完成三甲升級,三代牌照及基因檢測的重要戰略建設,大灣區也建立起來港深未來10年發展的基礎,在業務量、業務種類、經營面積均排名前列。下一步,公司儲備打磨的多項醫療及產品能力都將在未來陸續與用户見面,不斷迭代,包括:生育健康跨周期產品;女性生育健康產品;生育健康的人工智能輔助保險;國際業務的重新定位。

圖片8.png

交銀國際此前研報指出,堅定看好國內外生育政策對生育意願的支持力度,輔助生殖需求長期增長動能充足,公司作為中國內地行業龍頭持續受益確定性強。

除了輔助生殖之外,政策禮包超預期,高端母嬰護理亦站上風口。按二孩家庭計算,3年累計可獲得補貼2.16萬元,相當於覆蓋高端月子會所費用的30%-50%。支付能力提升,有望加速產后護理賽道的滲透率。

根據聖貝拉招股説明書,2024年中國內地的產后護理市場滲透率17%,對比新加坡57%、韓國68%、中國臺灣77%,有明確的增長空間。育兒補貼、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三孩等政策的相繼落地,有望一定程度提升居民生育意願,擴大新生人口基數,對月子中心在內的產后護理行業形成積極影響。關注產后護理服務行業中的頭部公司的長期發展機會。

圖片9.png

簡言之,育兒補貼政策的本質是生育成本的社會化分擔,這種轉變正在重塑母嬰消費市場的底層邏輯。聖、作為中國高端母嬰護理服務龍頭企業,聖貝拉(02508)通過「醫療級護理+奢華體驗」打造差異化競爭能力,引領品質服務標杆,成為本輪政策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有望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持續的業績增長。

聚焦托育服務「規模+普惠」雙維度 兒童消費賽道迎利好蓄勢待發

育兒補貼政策正在改變中國家庭的養育成本結構,而托育服務作為政策最直接的作用載體,將經歷從"邊緣選擇"到"主流方案"的歷史性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應重點關注兩類企業:

其一, 具備規模壁壘的連鎖品牌,比如威創股份(002308.SZ),作為全國最大幼教集團,公司管理超5200家幼兒園,智慧教室覆蓋3800家園所,降低人工成本30%,2025年目標新增66萬託位。其二,普惠運營商--孚日股份(002083.SZ)。公司旗下「小孚星」社區托育覆蓋15城,2024年營收增120%盈利突破:單店回收期縮至18個月,輕資產運營對抗行業風險。

童裝市場作為母嬰消費的重要組成,將受益於生育回暖與消費升級雙重驅動。而育兒補貼政策正在重塑兒童消費市場的底層邏輯,從"夠用就好"轉向"品質優先"。在這一轉變中,具備以下特質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其一,品牌認知度更高的企業,比如森馬(002563.SZ)旗下巴拉巴拉品牌以4.9%的市佔率位居中國童裝第一,近年來逆勢加大開店力度,持續搶佔市場份額。運動品牌商中,安踏(02020)體育兒童鞋服市佔率領先同行。

其二,渠道掌控力強,比如好孩子國際(01086),高端嬰童鞋服龍頭,在中國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包括5000多家自營零售網點和近1000家分銷商,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此外,集團還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通過電商平臺和第三方商城進行銷售。

綜上,隨着《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的正式落地,中國母嬰消費市場正迎來歷史性拐點。從嬰幼兒配方奶粉、母嬰零售到輔助生殖、高端護理,政策紅利正沿着「生-養-育」全產業鏈逐級傳導,催生十萬億級藍海市場的結構性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行情不僅是情緒驅動,更是人口政策轉向下產業基本面的實質性改善。建議投資者沿「剛需→升級→創新」主線分層佈局,在政策β中挖掘真正的α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