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沙漠中的數字絲路:聲通科技在WAIC圓桌論壇揭祕中阿科技合作新機遇

2025-07-29 18:02

(來源:蚌埠新聞網)

轉自:蚌埠新聞網

2025年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圓滿閉幕。在聲通科技(2495.HK)攜手阿聯酋投資部(UAE Ministry of Investment)與阿聯酋中國創新中心(China Innovation Centre in UAE)共同舉辦的"AI驅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聲通科技中東及北非區域公司負責人陳晨受邀參加了主題為《全球供應鏈重塑下的先進技術產業轉移:阿聯酋窗口與戰略位置》的高端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匯聚了多位中阿領域重量級嘉賓,包括阿聯酋投資部外國直接投資專員呂丹傑、無錫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兼管委會副主任顧國棟、阿聯酋中國創新中心CEO張堅偉博士、以及阿聯酋哈伊馬角經濟區首席駐華代表劉苗苗。各位專家就全球供應鏈重塑背景下,中阿產業合作新機遇展開了深入探討。

技術產業轉移:多維度戰略協同的新範式

作為中東地區優秀出海科技企業代表,陳晨在論壇上闡述了對"先進技術產業轉移"的深刻理解。他強調,現代意義上的技術產業轉移已遠超傳統的生產線搬遷,而是一種多維度的戰略協同。

"在技術層面,這是一場'流動的再創新'。"陳晨指出,中國企業與阿聯酋夥伴的合作不僅能有效規避外部限制,更能助力當地快速建立自主可控的技術能力,形成技術融合的新優勢。他特別提到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目標:"真正的目標不是讓AI學會翻譯,而是能'用當地語言思考和創造',這纔是技術深度融合的最高境界。"

陳晨進一步闡述了產業生態的協同遷移與重構,"像人工智能產業轉移,絕非單一企業落地,而是芯片、數據服務、場景開發等上下游的整體佈局,在當地構建從研發到應用的完整生態閉環。"同時,他強調當前合作模式正突破傳統產能轉移,走向技術授權、聯合研發、共建園區等創新形態。

阿聯酋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潛力巨大

針對阿聯酋市場智能化與數字化水平的提問,陳晨基於聲通科技在當地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全面分析。他指出,阿聯酋在聯合國2024年電子政務指數中排名全球第11位,政府推動的《數字政府戰略2025》通過六大支柱和64項數字工具,加速實現"服務上雲、數據互通"。更值得關注的是,阿聯酋計劃到2030年將數字經濟在非油GDP中的佔比從12%提升至20%,其中人工智能被定位為核心引擎。

在智慧出行領域,陳晨分享了迪拜交通局(RTA)在2024年實現了超44億迪拉姆數字收入的亮眼成績,交易量近7億次。"RTA已與WeRide和Uber合作,計劃於今年部署100輛L4級Robotaxi,目標到2030年實現四分之一出行自動駕駛化。"同時,他透露包括聲通科技在內的多家中國人工智能及自動駕駛企業正積極與中東方開展合作洽談。

物業管理和智能製造領域同樣展現出巨大潛力。陳晨引用數據指出,2024年阿聯酋物業管理市場規模達到65.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109億美元。在製造業方面,阿聯酋工業與先進技術部推出的"Operation 300bn"戰略,目標是將工業GDP從1330億提升到3000億迪拉姆,而阿布扎比2024年工業增長已達23%。

中資科技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分享

作為早期進入中東市場的中國科技企業代表,陳晨分享了聲通科技與阿聯酋中國創新中心合作的寶貴經驗。

首先是精準適配本地化需求。"中東地區多種語言並行,文化傳統獨特,在智能語音交互、內容審覈等方面,需要針對性優化技術,讓產品與當地用户習慣、價值觀契合,提高市場接受度。"陳晨強調,中創中心多年來對阿聯酋宗教、語言、文化、法規的深入理解,為聲通科技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陳晨建議企業善用當地平臺資源。"藉助像中國創新中心這樣的當地平臺,積極融入阿聯酋的商業生態。參加當地行業論壇、展會、路演等活動,展示產品技術,結交合作夥伴,拓展人脈資源,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打開市場渠道。"

在產業生態構建方面,聲通科技積極整合國內外產學研資源,已與上海交大、長三角商創院、東華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並計劃進一步拓展與阿聯酋本土大學的合作,如阿布扎比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學、哈利法大學等。

陳晨特別強調了本地化運營的重要性:"組建本地化團隊,招聘熟悉當地市場、文化和商業規則的人才,負責產品推廣、客户服務、市場運營等工作。本地化團隊能更好地理解當地客户需求,有效溝通,減少文化衝突,提高運營效率,保障企業在當地長期穩定發展。"

最后,陳晨提醒有意"走出去"的企業需強化風險防控意識,注意中東地區與國內在政策法規、合同簽訂、爭議解決機制等方面的差異,做好政策研究與風險評估,制定靈活應對策略。

聲通科技將繼續深耕阿聯酋及中東北非地區市場,積極參與中阿科技合作與產業共建,助力中國創新技術"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目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