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細分賽道綻放!港股加緊「批發」百億級ETF,A股ETF也爆發式上量

2025-07-29 18:28

財聯社7月29日訊(記者 沈述紅)在港股市場持續發力、A股站上3600點,以及「反內卷」政策東風的吹拂下,相關主題行情正在爆發。

從近一周的數據看,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規模增長超50億元,在全市場排名第二。同期,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廣發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分別獲得45.62億元、30.50億元規模增量。

憑藉業績上的卓越表現,它們的規模在今年均呈現翻倍或數以倍計的增長態勢。在這些產品外,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葯ETF、摩根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ETF等均在年內晉升爲百億級ETF。

由於市場回暖,交投活躍,近期不少投向A股市場的細分賽道ETF也「上量」較快。其中,頭部公司也都憑藉前瞻的業務佈局,持續實現規模和投資業績良性循環。如鵬華旗下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華夏旗下國證半導體芯片ETF,易方達旗下滬深300非銀ETF,嘉實旗下上證科創板芯片ETF、中證軟件服務ETF、中證稀土產業ETF,國泰旗下中證鋼鐵ETF、中證煤炭ETF、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等,均於近期獲得大量資金青睞。

港股細分賽道百億級ETF頻現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資額重回全球第一,南下資金與海外資金的持續流入。在不少「聰明資金」的眼中,這或許只是港股新一輪繁榮的起點。

整體看,近一周時間里,包括華泰柏瑞、易方達、華夏、嘉實旗下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夏、易方達旗下上證科創板50ETF等在內的多隻寬基ETF受到資金青睞。它們之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近一周規模淨增長57.28億元,是近來規模增量最顯著的ETF產品。其余產品近一周規模增長也多超過了20億元。

在細分主題賽道上,亦有不少存量股票ETF產品大受投資者追捧,其中以投向香港市場的ETF產品更受資金追逐,這些產品中,有不少ETF年內規模增量高達數百億元。

在百億級細分賽道ETF中,易方達旗下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近一周規模上漲51.03億元,最新規模達211.8億元,是全市場ETF產品中,除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之外近一周規模增長最猛的ETF。從年內的情況看,該產品規模已增長124.97億元。

同樣投向香港市場的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近一周規模上漲45.62億元,最新規模達592.72億元,近一年規模狂飆370.82億元;廣發旗下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近一周規模上漲30.50億元,最新規模達117.08億元,年內規模增長了108.85億元。

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近一周規模亦增長11億元,最新規模達274.31億元,年內增量高達197.53億元;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近一周規模增長10.51億元,最新規模已達109.95億元,年內規模增長近51億元。

此外,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年內規模增長了116.72億元,最新規模達174.82億元。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葯ETF、摩根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ETF也都在今年成為百億級ETF,最新規模分別達151.36億元、124.07億元。

在摩根基金看來,港股中長期配置價值被持續看好,策略上建議逢低關注優質類資產,組合上可以考慮關注「科技+新消費+周期價值」組合,或以兼顧風險和收益。

其中,可重點關注港股龍頭科技企業(受益於AI應用加速的互聯網巨頭,以及硬科技、中高端製造等)、創新葯和新消費行業的趨勢性機會。在外部不確定性仍存的背景下,高股息、黃金等資產將提供相對防禦性,包括煤炭、公用事業和電信運營商、有色金屬等;AH溢價可能結構性收窄,部分銀行、券商等大市值優質公司仍存在重估空間。

中金公司認為,港股指數有效突破和估值繼續擴張需要更多超過之前「高基數」的催化劑,建議仍以結構性行情為主。穩定回報(分紅)+成長回報(成長)的啞鈴型配置仍是在信用周期企穩但難以大幅擴張前的最優策略,只不過階段性的在啞鈴兩端也可以結合板塊透支程度略作輪動的「新啞鈴」,核心的原則是在合理的位置買長期正確的板塊。

image

多隻A股細分主題頭部ETF持續「吸金」

由於市場回暖,交投活躍,近期不少投向A股市場的細分賽道ETF也「上量」較快。其中,頭部公司也都憑藉前瞻的業務佈局,持續實現規模和投資業績良性循環。

例如,鵬華旗下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近一周規模增長16.28億元,最新規模達33.81億元,這隻產品也是化工領域流動性最為突出的產品。

國泰旗下亦有三隻細分賽道的龍頭產品近一周規模增長超10億元,包括國泰中證鋼鐵ETF、國泰中證煤炭ETF、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它們近一周規模分別增長20.79億元、10.57億元、10.05億元,最新規模分別為33.11億元、72.04億元、342.69億元。

上半年非貨管理規模(剔除聯接基金和貨幣基金)排名行業第四的嘉實基金,旗下三隻產品——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嘉實中證軟件服務ETF、嘉實中證稀土產業ETF,近一周規模分別增長12.35億元、9.56億元、8.65億元,最新規模分別為328.00億元、51.36億元、40.10億元,它們均為各自賽道上的頭部產品。

二季度末非貨管理規模名列第二的華夏基金,旗下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近一周規模上漲12.22億元,最新規模高達272.22億元;作為龍頭老大的易方達,旗下亦有滬深300非銀ETF近一周規模上漲11.64億元,最新規模已來到93.63億元。

「由於A股市場持續強勢狀態,其帶來的賺錢效應不停吸引場外資金,包括國內個人投資者和海外投資者陸續入場,樂觀情緒持續積聚。」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中長期角度A股市場仍將沿着中國製造的主線演繹,繼續看好幾個方向:一是科技成長,當前AI應用、半導體等性價比更高;二是中國製造,包括高端機械、汽車、軍工甚至醫藥等,其中優質的公司需要重視;三是新消費,部分公司不但牢牢佔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海外市場拓展也極為順利,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新增長點。

image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