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19:36
華爾街正逐步掌控比特幣的定價權。曾經由離岸交易平臺和散户熱情主導的全球最大加密貨幣,如今正越來越多地在美國金融體系內部被定價和操盤。
通過掛鉤ETF和指數的交易所期權市場迅速擴張,從散户到不斷湧入的機構投資者,正在重新定義比特幣的交易方式,包括從短線對衝到波動率策略,而這一切都無需直接接觸底層資產。曾經屬於加密原生圈層的「顛覆性實驗」,如今正被傳統金融重構為標準化操作模板。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貝萊德(BlackRock)旗下的iShares比特幣信託基金(IBIT)。作為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比特幣ETF,IBIT管理資產已達860億美元,同時也帶動了一個活躍到令人震驚的期權市場,行業內部甚至開始呼籲監管機構放寬持倉限制。
IBIT相關期權的未平倉合約總量今年以來已增長三倍,達到約340億美元,標誌着該基金已成為加密市場風險定價的關鍵引擎。近期每日交易量平均達40億美元,超越信用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旗艦基金,僅次於美股、黃金和小盤股ETF中最具流動性的產品。
Asym 500創始人Rocky Fishman表示:
「ETF在推出短短八個月內就催生出如此規模的期權市場,極為罕見。」
外媒匯總的監管披露數據顯示,自去年年底以來,持有IBIT的機構數量幾乎翻倍,顯示傳統金融玩家正在迅猛進場。儘管IBIT僅佔美股比特幣ETF總資產略多於一半,卻貢獻了絕大多數交易活動,反映其在市場風險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IBIT的崛起象徵着加密市場結構的一次根本性轉變:從槓桿驅動、監管真空的離岸平臺,轉向美國金融體系的受監管中心。其增長也在推動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流動性帶來合法性,合法性吸引更多資金。
「過去,加密期權難以獲得機構認可,主要因為它們都在離岸交易所,」做市商Keyrock首席執行官Kevin de Patoul指出,「但如今,有了現貨ETF和美股上市的期權,機構終於找到了符合自身投資框架的接入口。」
對於那些長期受制於監管灰區的機構配置者而言,合規的本土工具帶來了從被動投資向主動交易的轉變,這一轉變來得極快。這些策略幾乎照搬了股票和債券市場上的標準做法——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可控的風險敞口。
Amberdata衍生品主管Greg Magadini表示:「這些資金流具備天然的抑波作用,有助於遏制恐慌性拋售。」
他指出,即便在行情強勁上漲的時期,IBIT的看漲和看跌期權之間的價格差也在縮小,表明市場行為正在發生變化。比起散户一味追漲,更多投資者似乎正通過買入看跌期權進行風險對衝,這種模式更符合機構化策略的特徵。
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發現的地理重心也在向美國傾斜。數據公司Kaiko指出,全球最主要的交易對——比特幣兑美元,在美股時段的成交佔比已從2021年的41.4%升至57.3%。FalconX Research的數據顯示,當前近一半的比特幣現貨成交量已通過12只美國ETF完成。
IBIT期權的爆發式增長正在縮短其與Deribit之間的差距,后者是目前仍被加密原生交易者廣泛使用的離岸衍生品交易平臺。
目前,IBIT和Deribit幾乎是兩個割裂的市場。理論上,這種分化提供了套利機會,但由於兩者的抵押品機制不同,資金流通受限,想要進行大規模套利交易並不容易。做市商Auros香港區總經理Le Shi指出:
「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抵押品體系,但未來穩定幣可能會在這兩者之間架起橋樑。」
邁向整合的一個關鍵動作,是Coinbase於今年5月以29億美元收購Deribit。據Deribit首席執行官Luuk Strijers透露,兩家公司正努力改善平臺間的連接。
他説,「這有可能實現更順暢的抵押品流轉、統一的風險管理框架,甚至跨平臺的敞口淨額結算——這些都將自然帶來更多交易機會。」
但即使系統連通性有所提升,結構性掣肘仍未解除。IBIT的期權市場正在遭遇瓶頸。當前監管設定的合約持倉上限為2.5萬張,原意在控制系統性風險,卻也限制了機構策略的擴展空間。
除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高這一上限,IBIT在波動率市場的功能可能難以進一步拓展——恰逢資產管理機構正尋求加碼系統化策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今年2月的一項研究指出,目前的上限使IBIT在風險暴露上的能力遠低於MBTX和CBTX等競爭產品。
今年1月,納斯達克已向SEC提交提案,建議將IBIT的持倉限額提高十倍。SEC須在9月前作出決定。業內普遍認為,若獲批准,這將成為市場流動性躍升的分水嶺,讓做市商和機構投資者能夠管理更大規模的頭寸。
「如果限制取消,IBIT的期權成交量很可能出現顯著增長,」貝萊德數字資產主管Robbie Mitchnick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儘管監管上限在短期內抑制了IBIT在期權市場的進一步擴張,但並未改變其作為華爾街通往加密世界首選入口的地位。這也意味着,隨着比特幣的日益成熟,它正在被納入那個曾經排斥它的傳統金融體系,而IBIT正處於這場融合的中心。
「最終,所有資產都將數字化,」de Patoul説,
「而‘加密貨幣’終將不過是金融體系中的一環——像其他資產一樣被定價、對衝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