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瑞銀解析Shopify(SHOP.US)重塑「企業級」電商標準,四大優勢構築競爭壁壘

2025-07-29 16:02

智通財經APP獲悉,瑞銀(UBS)7 月 28 日發佈 58 頁深度報告,首次以 Enterprise(企業級)視角重新審視 Shopify(SHOP.US),維持「中性」評級,但將 12 個月目標價鎖定在 110 美元,對應 2026 財年約 52 倍市盈率。

報告認為,Shopify 已不再是「北美中小商家電商 SaaS」這一單一標籤,而是在 Enterprise、International(國際 SMB)、In-store POS 三條新戰線同步擴張,預計未來十年 GMV 複合增速可達 15%–18%,其中 Enterprise 貢獻額外 4–5 個百分點的超額增長。

Enterprise 業務快速起量:市佔率 42%,遷移客户 39% 轉投 Shopify

市佔率:Store Leads 監測全球前 1 萬個電商站點(對應 GMV>5,000 萬美元),過去兩年新上線的大型品牌中 42% 選擇 Shopify,平臺遷移者中也有 39% 流入 Shopify;2024 年 Shopify 淨增 1,200 余個 Enterprise 商户,同期 Adobe Commerce、WooCommerce、BigCommerce(BIGC.US)、賽富時(CRM.US) 分別淨流失 323、263、53、11 家。

產品抓手:2023 年初發布的 Commerce Components(CCS)提供 30 余個可插拔模塊,支持 Headless(Hydrogen+Oxygen)及 B2B 批發功能。Hydrogen 在 2023 年 GMV 已突破 10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5 倍。B2B GMV 2024 年增速 >140%,Carrier、Bare Minerals、Kraft Heinz 等標杆客户已落地。

Enterprise 收入模型拆解:毛利率 40–50 bps,仍低於賽富時

瑞銀通過自下而上模型測算,Enterprise 客户平均貢獻毛利率約 0.40%–0.50%,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訂閲方案:假設平臺費率略低於 Shopify Plus 的 35 bps,按 25 bps 計算,毛利率 80%,對應 GP take rate 20 bps。

支付方案:假設 65% Enterprise 客户使用 Shopify Payments,支付 GP take rate 20 bps;其余 35% 通過 Adyen 等網關,僅收取通道費及 Affirm、PayPal、Global-e 分成,綜合 GP take rate 4 bps。

其他商户解決方案:POS 硬件、Klaviyo、Manhattan 等第三方分成,按 50% 滲透率、10 bps 收入、50% 毛利率測算,對應 GP take rate 5 bps。

合計 GP take rate 約 42 bps,低於瑞銀估算的賽富時 Cloud 60–70 bps 水平。若 2035 年 Enterprise 佔 Shopify GMV 的 40%,SMB 佔比 60%,則 SMB 端 GP take rate 需從目前 160 bps 提升至 230 bps,才能維持整體利潤結構,潛在路徑包括提高支付滲透率、提價、廣告/線索等新業務上線。

2035 年 GMV 與市場份額推演:Enterprise GMV 佔比有望達 20%

瑞銀以 eMarketer 全球零售電商(除中國)增速 7.4% 為基準,疊加 Shopify 在北美 SMB、Enterprise、國際 SMB、POS 四大場景的份額提升,預計 2025–2035 年 Shopify 整體 GMV 複合增速 15%–18%。

其中,Enterprise GMV 佔比從 2024 年的 8% 提升至 2030 年的 20%,對應 2025–2035 年複合增速 38%(高情景),貢獻額外 4–5 個百分點的超額增長。POS 業務假設滲透率從 2024 年約 1% 提升至 2035 年 1.5%,GMV 複合增速 20%+。 國際 SMB 維持 25%+ GMV 複合增速,北美 Core SMB 維持 5%–7% 複合增速。

Shopify 勝出的四大競爭壁壘

生態與渠道:與 EY、KPMG、Accenture、Deloitte 等 8 家全球系統集成商(SI)以及 Microsoft、Oracle NetSuite、Infor 等 ERP 廠商建立官方合作,顯著縮短銷售周期(6–12 個月 vs. 早期 12–15 個月)。

市場策略:專職 Enterprise Sales 團隊、參與 RFP、以 Shop Pay 按鈕為切入口實現「先支付、后全棧」轉化。Everlane、Aldo、Sperry 等案例顯示,Shop Pay 獨立組件上線后,客户最終選擇整體遷移至 Shopify。

技術:統一數據模型、單平臺覆蓋 DTC、B2B、POS、社媒,避免賽富時、Adobe、BigCommerce 的「多系統拼接」痛點;2024 年研發費用 14 億美元,全部投向電商核心,遠高於 BigCommerce 的 0.8 億美元。

ROI 與 TCO:官方數據顯示 Shopify Checkout 平均轉化率比同行高 15%,Shop Pay 可再提升 50%;總擁有成本(TCO)較主要競爭對手低 33%,其中平臺成本與運維成本分別低 23%、19%。

財務與估值:2025–2029 年收入複合 20%,EV/EBITDA 由 83 倍降至 31 倍

瑞銀預計 Shopify 2025–2029 年收入由 111 億美元增至 222 億美元,複合增速 19%;EBIT 利潤率由 17% 提升至 23%,淨利潤分別為 19.4、25.0、31.4、38.7、46.7 億美元。

當前市值 1,611 億美元,對應 2025E EV/EBITDA 83 倍,2029E 降至 31 倍,FCF Yield 由 1.2% 升至 2.8%。瑞銀用 2026E EV/EBITDA 62.9 倍、PEG 1.0 倍推導 110 美元目標價,隱含下行空間約 11.6%,維持「中性」。

風險與挑戰

研報同時提示潛在風險:部分早期客户可能存在自然流失,需持續關注客户留存率;企業級市場技術迭代速度快,需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此外,宏觀經濟波動對高端商户預算的影響亦需納入觀察。

結論:重構電商價值鏈的長期主義者

Shopify通過技術創新(如CCS組件化架構)、生態構建(諮詢夥伴網絡)和用户洞察(Shop Pay體驗升級),正在重新定義企業級電商的服務標準。其"從SMB到Enterprise"的升級路徑,結合B2B業務的爆發式增長,為平臺打開了萬億級市場空間。瑞銀認為,這種多維度、高壁壘的增長模式,將支撐Shopify在未來十年繼續領跑電商基礎設施變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